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208)
高?
高个屁!
林素娥走过去,一只手打了一个屁股:“不准跳了,楼下还在睡觉!”
赵振礼和赵振信立马乖了。
“妈!”
“我不跳了。”
林素娥收手,吩咐:“赶紧把床单换了,洗脸刷牙,待会儿带你们去吃早饭。”
……
收拾完。
差不多8点了。
林素娥带着孩子们走到大堂,招待员主动打招呼:“大姐,您这是要出去呀?”
“对啊~”
林素娥点头:“我们来北京旅游,想去吃个地道的北京早餐,你能给我们个推荐不?”
闻言。
招待员热情一下子来了:“您这可问对人了,我就这附近长大的,门清儿。”
“出了门首走,胡同尾有个罗老三早餐店,开了三十多年了,地道。”
“好的,多谢同志推荐。”
“您客气。”
……
罗老三早餐店。
现在己经过了吃早饭的时候了,但店里人还是不少。
林素娥进去。
菜单写在一个黑板上,点餐要去窗口,需要排队。
她也没问孩子们。
让他们找个位置坐下,自己去排了,差不多3分钟轮到她,把菜单念了全部念完了:“炒肝儿,豆泡汤,菜窝头,糖油饼,奶油炸糕,豆汁儿,焦圈,面茶,烧饼夹肉,豆腐脑都要1份。”
点菜的大婶都惊了:“全部要?”
林素娥点头,指了指赵振仁他们:“嗯,我们人多。”
大婶看了一眼,不再多说。
赵振仁走了过来。
太多了,找个一个盘子装,做好最后一个时:“好了。”
赵振仁上手要端。
大婶犹豫了一下,提醒道:“豆汁儿口味比较特别,你们可能喝不惯,不要勉强自己。”
第176章 首都风光
“啊?”
林素娥诧异。
喝不惯?
她看着那碗和普通豆浆没什么区别的豆汁儿,实在想象不出来。
不过。
也没有浪费大姐的好意:“好的。”
端过去。
赵振礼瞪大了眼睛:“哇,好丰盛!好多都是我没吃过的……”
“那当然了。”
赵玉兰嫌弃的看了他一眼:“这是首都的特色早餐,咱们老家怎么会有?”
赵振礼也不和她斗嘴。
“妈,这是啥?”
“炒肝儿。”
赵振礼点头,评价道:“看起来不错,黑黑的,黏黏糊糊的,我尝尝。”
说着。
夹了一筷子进嘴里。
下一刻。
脸色大变,想要吐,但是又忍住了,最后硬生生咽了下去。
众人被他的样子吓到了。
赵振信:“三哥,这不好吃吗?”
闻言。
赵振礼就想点头,话到嘴边拐了个弯:“不是难吃,味道很奇妙,是好吃的,你们尝尝看。”
“是吗?”
赵玉兰一下子就信了。
赵振礼一脸很真诚:“嗯嗯。”
他看向其他人:“大哥、二哥,你们试试吧。”
赵振信狐疑:“真的好吃?”
林素娥、赵振仁、赵振义、赵春兰和赵凤兰几人对视一眼。
赵振礼的小心思,玉兰和振信看不出来,他们还能看不出?
不过。
几人心里同时想:这能有多难吃?
然后。
纷纷伸出筷子。
然后。
“呕~”
“这味道……好咸。”
“呸!”
林素娥皱眉眉头把嘴里的炒肝儿咽了下去:这就是首都的特色美食?
说是炒肝儿,里面有猪肝和大肠,整个汤黑黑的黏黏的,吃下去非常咸,只有一股酱油味。
难吃不算,但是不行,她吃不惯。
看孩子们都面露难色,她把炒肝儿移开:“算了,不吃这个了。”
浪费就浪费吧。
没办法,这实在是接受无能。
“吃其他的吧。”
看着都挺正常的。
大家各自选了起来:“我要这个豆腐脑吧。”
“我要糖油饼。”
“……”
林素娥选个个菜窝窝头。
赵振礼左看右看,精神一振:“这是豆浆吧?我喝这个。”
一喝。
首接喷了出来:“噗!”
赵振信被误伤,大喊:“三哥,你干嘛?!”
赵振礼快哭了:“我不是故意的,这也太难喝了吧。”
“一股村里老太爷夏天胳肢窝里的味道混合着坏了的酸菜,再加了点涮锅水的味道,特别醇厚,呕~”
这描述。
大家脸都绿了。
“你别说了。”
“真的假的?”
“……”
林素娥也有些反胃,看着手里的窝窝头,一时没了胃口。
“噗!”
突然,隔壁传来一个笑声:“小孩儿,你这形容得也太可怕了,豆汁儿挺好喝的呀,外地人吧?”
众人看过去。
是一个时髦的年轻男子。
林素娥替赵振礼回答:“嗯,我们是川省人。”
“难怪~”
男子恍然:“你们是来走亲戚的?”
林素娥摇头:“不是,我们是专门来旅游的。”
“旅游?”
“你们打算去哪儿旅游?我可是北京通,所有地方都熟。”
“这两年,好多外国人来首都旅游,国内的人倒是不多。”
林素娥理解。
虽然改革开放,经济条件也好转,但也没有到可以随意来北京旅游的地步。
“我们刚到北京,也不了解,只知道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啥的。”
“遇到就是缘分。”
男子一听,从一旁的公文包里掏出一本小册子:“喏,给你一份旅游手册,里面北京的旅游景点都有,怎么去也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