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414)

作者: 栀子花开十里香 阅读记录

赵振义喊了人,庄重地递了过去:“这就是。”

赵春兰小心翼翼接了过去,一看,就入迷了:“这录取通知书也太精致了吧,不愧是咱们国家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

林素娥从厕所回来,立马看到了赵振义,精神一振:“老二,回来了。”

赵振义:“妈。”

赵春兰赶忙招呼她:“妈,你快来看看老二的录取通知单。”

林素娥立马上前。

“哇哦,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单,原来长这个样子,真好。 ”

“公共管理专业?”

看到这个,林素娥一头雾水:“老二,这个是啥意思?”

赵振义一板一眼:“公共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要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高数等等。”

听完。

林素娥若有所思。

这不就是后世说的万金油专业吗?

当然,这个专业对口的就是一些公 务员岗位。

走仕 途也很棒。

赵振义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自然是为了自我发展。

他说要从 政,不是开玩笑。

“对了,老二,这次你高考考得这么好,我想请村里吃个饭庆祝一下,应该没有问题吧?”

赵振义立马点头:“好。”

“妈,我和你一起去请他们,或者是我一个人去也行。”

林素娥想了想:“一起吧。”

……

赵振义的升学宴摆得非常热闹,林素娥大手笔不计花销请了全村人来吃饭庆祝。

赵振仁、林素华一家得到消息,一起赶了回来。

一顿饭下来,饭席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晃。

2年过去了。

这2年,她先操持了钱朵、赵和刚和沈月、林朝英的婚礼。

之后,根据升级的系统,更加快速的做了好几对媒。

以往做媒的反馈也来了,每天来找她做媒的人络绎不绝。

林素娥不得不想了个主意,手里最多同时有10对未婚夫妻。

累并快乐着。

家里这方面,赵振义去清北上大学己经2年了,如今是大二。

赵春兰生意越做越大,己经在北京、深市、海城开了分店,赚得老多了。

赵振仁今年毕业,继续读研。

赵凤兰读大一,在海市复旦大学学中文系,正式成了赵教授的弟子,在文坛也小有名气。

赵振礼如今是四年级。

赵玉兰也是四年级,在秦茹那儿学了四年的缝纫,她现在己经青出于蓝胜于蓝,开始尝试自己给自己做衣服,效果还不错。

赵振信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童星,如今己经有剧组专门请他了,在村里,大家也小演员小演员的喊着,放映队来乡下放电影的时候,专门要求放赵振信演的。

赵宝珠小学三年级,白白胖胖,每一天都无忧无虑。

第352章 肖文龙的请求

1984.5.20。

吉日,易动土。

水口村村口,2个大汉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天空。

村里人都出来了。

林素娥、赵春兰、赵振礼、赵玉兰、赵振信和赵宝珠一家也在其中。

赵振仁、赵振义、赵凤兰3人在外读书,一年也就寒暑假回来待些日子,很快又离开。

有本事的人,是闲不下来的。

赵振仁快要毕业了,忙着准备毕业论文,同时,还要帮着教授搞科研。

相比之下,他的大部分同学都很轻松。

和后世毕业及失业不同,现在毕业代表即将要分配工作,不用自己费神,还能通向光明灿烂的未来。

赵振义在清华大学读书,一个学校都是天之骄子,大家非常内卷,导致赵振义大学比高中还辛苦,但是他心甘情愿。

闲暇之余,也刻意去结交人脉。

这样学校出来的,也许就是以后就有需要帮忙的时候,认识的人越多越好。

如今大学同学情也单纯些。

赵凤兰则是闲暇时间都要泡在剧组,她现在除了是一名新锐作家,也是一名有名气的编剧。

值得一提。

赵春兰和陆成军感情也越发的稳定,只不过,还没走到最后一步。

陆成军己经和原生家庭斩断,主动说结婚后依着赵春兰留在娘家还是婆家,林素娥求之不得。

心道:上辈子赵春兰就是因为不在自己这边,自己照看不了才出事,能不离开家最好。

说回正题。

为什么全村人都聚在一起?

那自然是因为,村里出资修的公路通了。

要想富,先修路。

这些年,因为林素娥的带头作用,水口村成了水果商每年必来的地方,由着这个,村里的经济宽裕了起来,一跃成为整个大兴镇最富裕的村子。

林素娥地位水涨船高。

她向村长建议修路,大家纷纷踊跃参与,每家每户按照人头出了修路款。

“嘿嘿,这是咱们村自己修的。”

“真好,这路真好啊~”

“这十里八乡,就咱们水口村最富,以后也会一首富下去。”

“总算是有了一条好路了。”

“这路修好了,以后来咱们村的果商肯定更多。”

“现在路好了,我们还能趁机提价。”

“我从来没想过,我们居然能自己修一条这么好的路~”

“谁说不是呢?”

“多亏了三婶。”

“对啊,都是三婆带我们赚钱。”

“这些年,家里条件好了,我家几个小子在外面受女孩子欢迎得很。”

“是啊,媒婆一说是水口村的,多得是姑娘家愿意嫁过来。”

“哈哈哈,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