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553)
赵振信默了,从牙缝里挤出来:“行,怎么不行。”
赵玉兰才不管他心里怎么想,听到这话美滋滋的:“快点儿哈,我等着呢。”
“为了感谢我亲爱的小哥,以后这群小妮子我来应付。”
赵振信:“呵呵。”
看起来很命苦。
对此。
林素娥一无所知。
赵振信这个遭遇是她促成的,看着他可怜的样子有些心虚,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她也不好收回,因此,只能苦些他了。
……
《红楼梦》只有36集,一天一集,一个月出头迎来了大结局。
1989年1月16号。
《红楼梦》大结局,全国上下无数家庭哭成一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林素娥看得心里也是堵心,不愧是西大名著之一,威力太大了。
家里人都在追剧,纷纷发表看法:
“宝玉出家了?!”
“他明明都考上进士,以后家里门楣都由他支撑,还任性!”
“一点也长不大。”
“也不怪宝玉,他最在意的人都离他远去了,他也差不多疯了。”
“但还有很多人还活着,他也该坚强才是!”
“宝玉向来是这个性子~”
“……”
双方各执一词,有觉得宝玉不好的,有理解同情宝玉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赵振信如坐针毡:都是贾宝玉的错 一首看着我干嘛?我只是演了个贾宝玉,不是真的贾宝玉啊啊啊!
心里呐喊,面上一句话不敢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不敢贸然插进去,那方他都惹不起啊~
林素娥津津有味看热闹,突然发现赵振义脸色不大好,明显心不在焉的。
她皱起了眉头,把老二叫到了房间里,开门见山:“老二,看你脸色这么难看,出什么事儿了?”
赵振义欲言又止:“……”
林素娥灵机一动:“是不是升职的事情出岔子了?”
赵振义颓丧点头。
第465章 再次失败
林素娥只能安抚:“你能力强,年纪也不大,再耐心等等,以后会有机会的。”
赵振义挤出一个笑:“嗯,妈,我知道。”
是,他还年轻,但是有句话说:一步慢,步步慢。
下一次,他真的有下一次吗?
林素娥犹豫了一下,开口询问:“小末知道了吗?”
赵振义:“今天通知才下发,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她。”
林素娥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说,不要……”
赵振义打断她的话:“妈,你放心,这个事情和小末没关系,我不会迁怒到她身上的。”
说着,他一脸坚定,如同发誓:“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打破他们的偏见,靠我自己的实力拿到该属于我的一切。”
林素娥鼓励:“说得好,妈相信你一定行。”
赵振义笑容真切了很多。
“妈,这段日子慕瑶多亏你照顾了,单位里的同事也没再背后说我们闲话,都是你的功劳。”
“谢什么?”
林素娥佯装恼怒:“我是你妈不替你着想谁替你着想?”
赵振义求饶:“妈,我错了,我错了~”
林素娥哼唧一声:“下不为例。”
“没事儿,你出去吧。”
赵振义点头:“那我就先回去了。”转身离去。
身后。
林素娥看着他的背影,暗暗道: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振义,你真的能改变吗?妈希望你能做到。
……
1988年是特别的一年。
赵振礼成为了世界冠军、赵振信也靠着一部《红楼梦》进入万千家庭的视线,成了一名知名的演员。
对此。
赵振礼的未来不用她操心。
赵振信在《红楼梦》火爆之时接到了无数拍戏邀请,赵凤兰几人在林素娥和赵振信的意见下,选择以学业为主,寒暑假兼顾拍戏,维持曝光度。
尤其是这一年,他要参加高考。
对于这个高考,赵振信选择考影视学院,林素娥自然是支持。
三大顶级影视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
这是赵振信的首选。
他陷入了紧张的学习和考试中。
对于他人生的重大节点,林素娥一首陪着他往北京、海市等各个地方考试。
期间。
1989年3月。
赵凤兰、赵凤澜和刘海公司名下的第一部电视剧《聊斋》播出,反响极好。
他们在业内出名,并且积极筹备第二部《聊斋》。
随着这个好消息,赵振信也收到了好消息。
三大院校都通过了。
其中,中戏专业第二;北京电影学院专业第一;上海戏剧学院专业第一。
他文化课也在学校前30,这三个院校随便选。
考试成绩下来,大家一起庆祝了一顿。
当晚,林素娥找到他单独聊了聊:“小四,你准备读哪所学校?”
赵振信略带犹豫:“我、我读上海戏剧学院吧。”
林素娥诧异:“上戏?我以为你会在北电和中戏之间选一个~”
赵振义:“上戏也很好,二姐和赵哥哥都在上海。”
林素娥:“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赵振信:“咱们公司不是在上海嘛。”
林素娥好笑,解释道:“这没关系啊,日后,公司会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北京去的。”
这个还是她提议的。
这是基于她上一世的记忆。
北京作为国内的经 济政 治中心,也是娱乐圈最繁荣的地方,几乎所有大型项目立项都在北京,要是想要跻身娱乐圈顶层,那么就不能离它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