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担心的是短剧里那个学姐做的那些事是真的,颜祎就是知道后故意拍出来提醒大家的,不然颜祎怎么突然就在关于网暴关于校园霸凌的题材中加了这么一个故事?
“当然是因为这些故事都是殊途同归的啊。”听到几人疑问的颜祎如此说道:
“不论是因为爱美喜欢打扮被人造黄谣,还是被前男友用一纸照片作为威胁,亦或者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被他人理所当然当成是虚荣拜金容易下手的目标,都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和侮辱。
像是历晶晶(沈春来)那个角色,自卑敏感又虚荣,这些都是她的缺点,可她却比任何人都目标明确,她知道自己想要出人头地就要做到最好,在老家的时候她的成绩就是她的骄傲,而到了大学,发现周围人对成绩的在意程度直线下跌,她就开始改变自己的路线。
别人家里有钱、可以为孩子提供相应的条件,她家里不行,那她就去自己赚,她给自己买漂亮衣服打扮自己,是因为这样包装后的自己可以赚更多的钱,当然,她这种行为确实不好,但她一没偷二没抢,甚至没有想过去找个冤大头给自己花钱,这说明这个角色是有底线的,只是她的成长环境和性格限制了她的眼界,她功利心极强的行为让学姐理所当然的认为她就是会为了钱变得没有底线,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格上的污蔑和贬低呢?
还有在刚进入集体生活中时,几位室友因为彼此消费观的不同,而无意识透露出来的一些轻视态度,无不是推着她越走越偏的元凶之一……所以,我们要有辨别真相的眼睛,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不管是真正言语上的侮辱、还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一句附和、亦或者是现实中一种默认的态度,对当事人来说都是一种伤害,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压垮受害者无数根稻草中的一根。
而我这部短剧既是想提醒周围人遇到一些‘好意’时不要上当,也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更要警醒大家网络暴力的可怕性和严重性。”
说到这,颜祎看向正聚精会神听着的几人,“更何况,咱们这部短剧不讲过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道理么?不要因为外面捕风捉影的那些猜测就盲目开始担心,更何况你们也不想想,沈春来可是我们短剧的女主角之一,怎么可能会缺钱花。”
听到颜祎最后一句话,所有人都想到昨天潮银影视是如何评价那些说颜祎诱导粉丝打赏的话了,齐齐笑出声,就连原本还挂着微妙笑容的个别男生也收起了原本的表情。
颜祎淡淡的收回目光,有些担心沈春来和另外几位演员那边的情况。
第161章
……
事实上,沈春来那边的情况好的很,和颜祎担忧的完全不一样。
几乎是沈春来刚一进教室,就被班里的女生围到了中间,这个问她渴不渴的,那个问她要不要看笔记的,还有拿着新鲜的水果切一个劲儿投喂的。
面对如此热情的同学们,沈春来那叫一个懵,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大家突然就对她那么好?
其实沈春来不知道的是,在她不知道的什么,短剧中历晶晶面对的那些事情,她同样经历了一半。
只不过在历晶晶贫乏的十九年经历中,并没有让她锻炼出强大的内核,所以第一次面对其他室友一个人至少准备四条干净毛巾、三个脸盆的习惯,只带了一条洗到泛白的毛巾的她,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而这只是其中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而她和周围室友同学不一样的地方又岂止这些。
所以历晶晶忍不住自卑、忿恨后,将课本扔掉一边、开始沉迷赚钱,她想要靠自己的本事换一部新手机、想要穿上来自品牌专卖店的衣服,想让自己的脸也用上一两种名牌化妆品。
这是她为了‘融入’这个圈子的改变。
但沈春来不一样,刚到大学的她同样和周围同学显得格格不入,从说话的口音到穿着打扮,从面对课堂上那些充满了高科技的教学设备的震撼和局促,到与其他同学完全交流不到一起的话题,无不说明着她的家庭条件和其他同学差的很远。
就算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高,不会当面说什么,甚至不少同学还会下意识的在和沈春来交流时,刻意收敛自己的某些下意识的习惯,也许这是好心,在照顾同学的自尊,但不论对方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种行为本身就说明在她们的内心里已经将沈春来认定成和她们是不一样的存在了。
尤其是在知道沈春来平时还会去兼职后,某次班级聚会,班长就专门去问了沈春来要不要参加。
他为什么没有单独问别人呢?明明已经在群里通知了的。
还不是他认为沈春来未必会舍得出这笔饭钱。
如果换成一个敏感点的人,说不定早就察觉到这种不同了。
沈春来察觉到了么?
当然感觉到了,但不一样的是,她有三个非常好的室友,大家认识第一天,一点也不缺零花钱的本地人管蓉蓉同学就和她一起穿着玩偶服在我们发了一下午的传单,宋言虽然话少,但也会平静的教会她很多常识,没有鄙夷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指点,只是很自然的为她介绍一遍。
颜祎更是身体力行的告诉她一个道理,出身如何不重要,只有你自身强大就可以不惧任何目光,无论是怜悯的还是鄙夷的。
最重要的是,从颜祎身上沈春来还学习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学就是学习的地方,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而用本该学习的时间去赚钱,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要学会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