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土著美人和穿二代皇帝(187)

作者: 槎与瓜 阅读记录

元尚书硬着头皮道:“陛下,您昨日派亲信宦官去谢阁老府上送的密诏,难道您忘记呢?”

他扬了扬手,他带来的兵都露出了刀刃。

“谢阁老已经去请谢太后了,太后年老乏力,正在往宣政殿去。再说——”元尚书看向姜颂身边的沈美娘,“卢郑联军和宁王打出‘诛妖妃,清君侧’的旗号,但谢阁老已经为娘娘安排好了去处。”

姜颂对这件事似乎更在意:“什么去处?”

“新帝当继续尊立谢太后为太后,至于贵妃娘娘不论是留在宫内,还是移居行宫,谢阁老和谢太后都会多加照顾。”郑尚书道。

谢阁老也算是退一步了。

姜颂听到这话有些嘲讽地笑了笑:“你们倒是思虑周全。”

“那就如你们所愿,去宣政殿罢。”姜颂道。

沈美娘听到姜颂这话,悄声问:“你还能撑住吗?”

她虽对谢阁老的计划好奇,但也很担心姜颂的身体。

今日先是宁王来闹了一通,等会儿姜颂还要去前朝听谢阁老那个老不死的说话。

姜颂摇头:“没事的,我没美娘你想的那般脆弱。”

沈美娘不信姜颂的话,在他耳边小声道:“你等会儿,要是不舒服,就捏捏我的手。”

姜颂应了一声。

沈美娘一路上还是有些忧心忡忡。

等今日的事情解决,姜颂也最多就一两个月时间了。

沈美娘从前都是得过且过,珍惜眼前,可因为姜颂的病,她却不得不担心两月以后的事。

她的眼底难得有怅然、忧伤,和……几不可见的恐惧。

等到宣政殿,沈美娘作为女子,本不该踏进这里,可是姜颂还是坚决地拉着她的手。

这是沈美娘第一次踏足这座用来接见朝臣、商议国家大事的宫殿。

殿中站满手执笏板的大臣,几乎全都是紫衣、绯衣的大臣,中间自然有沈美娘认识的,但更多的都是沈美娘并不认识的人。

沈美娘在陌生的大殿有片刻失神,旋即回神过来——

谢阁老将这般多的重臣召进宫,既是逼姜颂立皇太弟,何尝不也是逼这些大臣站队。

在谢阁老如今眼里,整个皇宫都被他控制,这些重臣也被他诓骗进宫。

等会儿探讨册立皇太弟之事,就算有大臣不同意,他也直接可以下杀手,直到无人敢反对为止。

大不了宫城门一关,把中书省和门下省再屠一遍……

被史书骂一万年,也比功亏一篑,全家遭殃好。

沈美娘默默看了眼几位“得意”的谢党人。

不过这些文人想来是不会那么狠的。

可惜政斗这种事,不够狠,那就没什么好下场了。

沈美娘扫视一圈,却发现谢阁老迟迟未来。

她虽没有直接和谢太后说过关于这次政变的事,但是借苏云卿和她的手下,沈美娘已经让人暗示过谢太后此事了。

沈美娘也叫人传达了她的意思——

她要谢太后今日直接到殿上来,揭穿谢阁老混淆皇室血脉、政变逼宫等一系列真相。

可如今谢太后和谢阁老都没来,沈美娘心里不免有些担心。

她知道姜翩翩是谢太后的女儿,但她没有拿这件事威胁谢太后。

沈美娘不喜欢用孩子威胁人,之前对谢明安母女也是利诱,而非威逼——那还是在她认为谢明安母女,也亏欠陈盈一家的情况下。

沈美娘策反谢太后的理由很简单。

如果谢太后愿意站出来做这个揭穿谢阁老的人,并由她太后的名义,大义灭亲赐死谢阁老,沈美娘承诺她不会诛谢家九族。

对于谢家而言,这已经是最可以保全谢家,保全谢太后自己命的方法了。

沈美娘也早就吩咐伺候谢太后的宫人,让她在谢阁老进宫后,知道这一局都是姜颂做的戏。

谢太后肯定会知道该怎么选的

姜颂做这场戏是为了让沈美娘的路顺遂,沈美娘的目标也很简单——

杀舅舅和辅政大臣这种事不太光彩,所以沈美娘得找个人来杀谢阁老。

她不允许任何一点污水泼到她身上,更不准泼到姜颂身上。

沈美娘摩挲着小指的旧疤,心里不免焦急。

但显然有人比沈美娘更急。

一位大臣站出来,道:“陛下,既然您已有传位于皇弟之意,不如早些命人拟诏,也好叫天下人安心。”

沈美娘不认识这位大臣,但她看这人一身紫,就知道他定然不会是什么低职。

“崔缄!什么皇弟,一个流落在外十一年的乞丐,一朝认回,如何能证明便是天子血脉?陛下,臣以为立此人为皇弟,动摇国本,万万不可啊!”另一位大臣立刻反驳。

沈美娘认得他,这是上次负责看管告发她杀过人的沈家人的官——好像是刑部侍郎,姓言来着。

当然沈美娘也不觉得这个言侍郎有多忠心。

就算之前半个月,京城气氛微妙,如今到了大殿上的人也都该明白,这是谢党和叶党的你死我活时刻了。

尤其是对叶党来说。

一旦皇太弟册立,谢党占了拥立之功,那叶党可就惨了。

叶党人不管是为了所谓忠心,还是为了自己的脑袋和仕途,此刻都得和谢党人针尖对麦芒。

崔缄被人反驳,正欲让禁军将言侍郎拿下,就听到一声尖利的声音——

“太后娘娘到。”

众臣和沈美娘对姗姗来迟的谢太后行礼。

可来人只有一个谢太后,不见谢阁老。

沈美娘在谢太后免了众人的礼后,抬眼向这个女人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