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88(174)
宋盈君多谢了她的好意。
她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句话,老江城人都知道的,还说了一辈子。
江城由一条江划成两半,江的南边叫江南,江的北边叫江北,这点跟她老家向宁镇很像。
江南江北是个很笼统的说法,其实江城分成不同的区,有不同的名字。
她理解房东太太,像向宁镇上的人,看卫家涌那边
也是这种想法。
但是后来江边的房子都卖疯了,江北的房子因为贵得很,又都是老江城人的职工房,还有江城的富人区,就是房东太太住的小洋楼那个区域,导致不好拆迁,很后来都没拆,不过房子再旧都很贵,因为有不少好的学校医院都在江北。
而宋盈君买的别墅,其实跟江北就隔了一条桥,这桥也不算长。
现在只不过是交通不发达,大多数人还是骑自行车或者坐渡轮上班,也有公交车,但大多数人通勤还是很少坐。这种情况下,让人觉得一桥之隔是很远的距离。
不过再到往后一点,江南的厂会全部往周边的郊区迁移,江南近江边这一带,也成为了江城的新商业中心。
但这些宋盈君肯定不会跟房东太太说,房东太太还劝过她几次,后来见她不为所动,才没再提。
杨津听完笑了:“跟我妈一个样,你们别听他们的,江南那边有规划呢,以后会有好发展的,你们等着看吧!咱们别让我妈乱了阵脚,肯定会有好的一天的!”
宋盈君笑了:“不急,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的。”
乱是不可能乱的,她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她稳得很。
第101章
过完小年,宋盈君打算找家酒楼订个包厢,跟冰室全部员工们提前吃个年夜饭。
宋盈君不抱希望:“最近事情我,忙得都忘了,未必订得到。”
卫疆把这事儿揽了过来:“放心吧,我跟杨津去找找,我就不信了。”
宋盈君看着他自信满满的样子欲言又止,但她又实在走不开,索性让卫疆先去试试。
过年前夕,在江城,各大酒楼是最火热的时候,包厢都是得提前预定的。
卫疆跑了一天都订不到,最后拉上杨津也订不到。
而且这种时候,还在开店的酒楼不少了,有些小酒楼都是歇业中。
他们去得太晚了,都没位置,他们打算回来吃点东西再去街上最大间那间“江淮居”试试。
但他们完全不抱任何希望,那间更难定,估计上个月就定完了。
怪就怪他们最近也太忙点儿,而且当时也没有“过年在酒楼定个包厢跟员工吃饭”这种概念。
卫疆有点疑惑:“媳妇,不是已经给员工包了三餐了么?”
宋盈君给他解释:“包的三餐是平时的三餐,过年那餐是给员工额外的福利,以后每个月还定时给,不一定吃饭,可以有其他的。”
杨津倒是有点明白:“嫂子这就跟正规的国企单位差不多了啊。”
宋盈君总算遇到了个明白人:“你们不是在筹备公司的事儿嘛,其他太专业的我不懂,给不了你们太多意见,但是员工福利这一块,我倒是觉得你们也可以跟我冰室这一套,固定给点额外福利,节日聚餐和礼品不能少,这样员工才会觉得值得卖力。”
卫疆和杨津听完都觉得很有道理,深有同感地对视一眼,默默把这条记下了。
两人没到想去到“江淮居”的时候,领班一见到他们就笑着迎上去了,说别的包厢刚好有事情忙,给他们安排小桌子,茶水马上送了上来,说待会儿就过来招呼他们。
卫疆和杨津喝着茶,总算心里舒服了点儿。
但他们又觉得不太对。
“疆哥,这领班这么热情,不会是打算拒绝咱们吧?”
“我也有点这种感觉,估计可能认识咱们,也知道盈君在这街上开店,不好撕破脸。”
“伸手不打笑脸人嘛,唉,就是这员工年夜饭这事儿,可能做不成。”
“没事儿,到时我再跟我媳妇想想办法。”
“不成我就让家里出面。”
“别别别,不至于。”
没一会儿领班就回来了,手里还拿着菜单。
卫疆和杨津这才晓得对方误会了。
“晓晓姐,我们不是来吃饭的。”
“刚刚吃过了,真不好意思,我们是来来预订包厢的。”
领班懵了懵,笑了,说:“宋小姐已经定好了呀!定的明晚,农历二十六嘛,我以为两位是要来确定最后菜单的。”
卫疆和杨津也懵了。
领班笑着解释:“我们老板可欣赏孟主任了!宋小姐跟孟主任是朋友,我老板说,那宋小姐跟她也是朋友了,宋小姐开到口,包厢肯定要给她留的!”
卫疆和杨津这才松了一口。
卫疆赶紧问:“最后菜单又是怎么一回事。”
杨津经他提醒,也问:“是不是有的菜没有了?”
领班说:“是有一道烤乳鸽,乳鸽的货可能不太够,还有几味海鲜,可能也得改改,我打电话给宋小姐,宋小姐说还在忙着,说晚点过来确认,我刚才见到两位,还以为是替宋小姐确认菜单来的呢。”
还真是歪打正着了。
两人跟领班确认了乳鸽的后备菜单,海鲜又换成了差不多同等价位的,卫疆确认好之后,还给宋盈君打了电话。
宋盈君也是接了电话才知道他们跑过去订位,她正好忙不过来,听完菜单,觉得没问题,这才确定下来。
卫疆有点不太肯定:“一个大包厢一个小包厢是不?”
宋盈君十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