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88(30)
宋子君已经有过一次经验了,带着卫家娣分工合作。
她不太放心让卫家娣使刀,让卫家娣洗红薯,她削皮切条。
红薯条切好,她学着她姐,把切好的红薯条一部分放离玻璃柜最外侧的搪瓷大方盘摆着,另一部分放进自己手边的盛着干净水的大海碗里先泡着。
宋盈君叮嘱她们:“子君小心点别伤着了,家娣再洗几条就别洗了,别让手一直泡水里。”
宋子君小大人似地说:“姐,我使刀厉害着呢!”
卫家娣甩了甩手里的水说:“盈君嫂放心,我洗一会儿歇一会儿!”
因为穿了新衣服,俩女孩干活都特别小心,动作细致。
一路跟着宋盈君的车跑过来的小孩,看她们干活看得津津有味,围观挖路的路人见这儿围的人多,好奇心驱使下,他们也围了过来。
宋盈君起了油锅,想着未必有很多客人,剩下的半桶油她也只倒了一半进锅里。
油冒烟,她伸个筷子进去试,看着筷子四周冒了小泡,把干的红薯条放进去炸。
菜籽油炸食物特别香,红薯是红心的,又自带了甜香味,这油一炸,香味就四散开去。
围观的小孩子都嚷嚷着“好香”、“给我来个一毛钱的”、“五分钱能卖吗”。
宋盈君也不把价格定死,村里的小孩子本来就没什么零花,靠着平时家里晒的鸡毛鸭毛卖了换米通换钱。
所以五分一份的,她也卖。
围观的大人一看,这炸红薯他们还真的很少吃,还洒盐洒糖洒酸梅粉,居然还有淋炼奶的!闻着味儿确实不错,也都纷纷掏钱买个一毛两钱的试试。
小卖部那边的小老太太看着这边人多,跑过来问宋盈君:“卫疆媳妇,我搬点汽水过来你旁边卖成不成?”
宋盈君不介意这个,爽快地说:“没问题,我让我妹和堂妹帮你搬一下,大的叫子君,小的叫家娣,我叫宋盈君,您叫我盈君吧,老太太,您叫什么名字?”
老太太都被问懵了,反应了好一会儿才说:“我……叫我淑娟婶就成了。”
宋子君的卫家娣跟着淑娟婶回了小卖部,没一会儿就把临时的小汽水摊给搬了过来。
淑娟婶的汽水有些是玻璃瓶的,还有些便宜的是塑料袋冰成块的,大伙儿刚吃了红薯,正巧看见旁边有泡沫箱水摆的汽水摊,大都买了散装汽水吃,连玻璃瓶的都卖了不少。
淑娟婶高兴坏了,收了空汽水瓶,又给了宋盈君三人每人一瓶新的,说:“盈君啊,谢谢你了啊,我这生意好久没这么好了。”
宋盈君也大方接了,给淑娟婆炸了一份大份的红薯条:“没什么,有生意,大家一起做。”
宋盈君的摊子前还等着好几个小孩,跟淑娟婶交换完食物,她又忙开了。
这时小孩子群外头一把声音问:“同志,您这炸红薯多少钱一份?”
宋盈君报了价,对方说:“那给我们来五份五毛的。”
宋盈君本来低头留心给锅里的薯条翻面,听到这话,抬头看了看来人。
这个客人穿着板正的西装白衬衫,打领带戴金边眼镜,伸手给宋盈君递了一张两块一张一块的。
宋盈君接钱找钱,说:“那你们得等一会儿。”
穿西装的男人说:“不急,我们在车上等您。”
宋盈君顺着男人的手看过去,路边停了一辆黑色的桑塔纳。
第16章
宋盈君得益于上辈子的经验,看到这个车,她转过身就跟
卫家娣说:“家娣,你跑快点,去大队办公室,跟村长说让他马上带人出村口挖路。”
卫家娣在村子里生活得久,对村路熟得很,没一会儿就跑到了大队办公室。
村长正跟村干部开着会,讨论着村子里的发展方案,看到卫家娣冲了进来,小女娃脆生生地喊——
“村长,我盈君嫂说,让你马上带人出去村口挖路!”
别说村长,其他村干部也一脸懵。
村支书说:“这……是领导来了吗?我打听到的消息说明天才啊?”
另一个说:“卫疆媳妇咋知道那是领导啊?”
村长问卫家娣:“你盈君嫂没说其他了吗?”
卫家娣都急死了,说:“没了,我盈君嫂在村口摆摊呢,还有人开着车来买我嫂的炸红薯呢,我得回去帮忙了!”
她说完就一溜烟跑了。
开着车!
村长悟了,其他人也反应了过来,顿时拿锄头的拿锄头,拿文件的拿文件,一行人风风火火地往村口赶。
一到村口,大伙儿远远看到桑塔纳车,都十分庆幸来得及时——这的确是大领导来了,看那车牌就是公务车!
他们这几天早就演练过领导来了怎么应付,本来是想故意拦车的。现在倒好,省去了他们拦车这步了。
于是他们按计划,一部分人装模作样跟小工一起挖路,另外两个人拿着事先准备的“卫家涌规划地图”,往电线杆和树干上扫上浆糊贴上。
还有几个人假意去拜托路人绕路,说他们要挖路,然后就走到了桑塔纳车子边照着之前商量好的说。
宋盈君本来还替他们捏了一把汗,后来看他们有条不紊地分工合作,也松了一口气。
车后座的领导下了车去看糊在树干上的“规划图”,村长和另几个干部顺势凑上去,没一会儿就见他们都握上了手。
本来一切进展得十分顺利,结果从王家村村口那边居然也开出了辆有点旧的桑塔纳,车上也下来几个领导模样的人,穿着白衬衣西装裤,手里还拿个公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