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88(41)
郑飞燕阻止了宋志国的动作,该带的话带到,她假装看了看表说:“我朋友在外头等着送我去坐车呢,我就不吃了。我劝过了,我老板也说了,要是她愿意,让她当个随行秘书,工资只会开高不会低,可她不愿意呐……要么你们再去好好劝劝吧,劝好了给我个电话,我让人来接她,我先走了,有缘再见!”
她把一张写着一串电话的小纸条放在茶几上,转身走了。
郑飞燕回到车上,徐坚问:“你这折腾的,能行吗?”
郑飞燕信心满满:“放心吧。”
她的记忆片段里,宋盈君可是很听她父母话的,后来在江城都成女首富了,还是被父母弟弟整得服服贴贴的。
她感觉这阵子干啥都推进不下去,就是因为宋盈君没去江城,只要宋盈君去了江城,她就有办法把卫疆和宋盈君把婚给离了。
到时,卫疆是她的,宋盈君上辈子女首富的位置,也是她的!
郑飞燕一走,宋志国和伍美梅的讨论方向又变了。
宋志国:“咱们得跟君子服个软了。”
伍美梅不太服:“有啥用?她能给咱们钱?!”
宋志国啧了声:“你别张嘴闭嘴都是钱,之前我在卫家涌村口跟省里的领导吃饭,她说话做事很有一套,也不知道谁教的,反正领导对她印象不错,感觉她能跟大领导能说上话,也能帮帮咱。”
好一会儿,伍美梅才说:“行吧,咱们跟她低头,她这哐哐往家里搬电器的肯定是赚了不少钱,到时哄好她了,让她出出血,后头咱们手头也能松快点。”
卫家涌村内的主干道修得相当快,半个村子的路都硬底化了。
宋盈君这天例行先从院子里摘点菜,赚了两块钱系统奖励,再把几根红薯丢灶边烤起,准备做红薯干。
红薯刚烤出甜香味,就听到外头来了不少车,敲门声也紧跟着响起。
她打院子门,之前修路的大领导带着他太太站在门口,笑着说:“宋盈君同志,你这农家小店开张了没啊?”
第22章
来的除了那天在村口吃饭的大领导潘书记和梁秘书,旁边还有穿着的确良白衬衫和灰色西装裤的短发女士。
宋盈君笑着把院子两边门都打开:“欢迎潘书记,这位是?”
潘书记的太太笑着朝宋盈君伸出手:“你好,我是老潘的爱人,孟晓华。”
宋盈君伸手回握:“孟晓华同志你好,我叫宋盈君。”
孟晓华笑得更开怀了:“真是个懂事的姑娘,你叫我晓华姐就行了,我比你大两轮呢。”
宋盈君有点惊讶,孟晓华看着很年轻的样子,但对方都这么说了,她也就回:“好的晓华姐,你喊我盈君或者君子就成。”
潘书记一行人一进院子,都打量起院子来,说是莫名想到当年上山下乡的一吹得来。
孟晓华说:“我听老潘说你的手艺挺好的,就厚着脸皮跟过来蹭蹭饭,不打扰你做生意吧?”
宋子君把他们引向厨房门口的石板桌“不打扰,现在这边客人少,我还是跑镇上做流动摊,这离出摊还早呢。”
宋子君很有眼力见地说:“姐,我去洗茶壶茶杯。”
卫加娣说:“我去拿水壶!”
潘书记和孟晓华都赞“孩子真懂事”。
梁秘书对潘书记说:“潘书记,您的茶叶在车上,我要不拿点进来?”
潘书记点点头,梁秘书转身往外走,他知道领导习惯了水里有点茶味,随身带着,领导又不愿意麻烦别人花大价钱在家里买好东西等他,基本上他自己喝的茶叶都是自己带。
宋盈君本来只做了她跟俩女孩的早餐,这多出了几个人,她得多做点,她跟他们说:“你们先坐,我去挖点淮山薯回来。”
潘书记笑着点头:“去吧,我们还没那么饿。”
孟晓华也说:“你先忙,我们坐着聊会儿天。”
宋盈君应了声就出了院子。
潘书记跟孟晓华打量了院子一圈,两人都很喜欢这儿的环境——
潘书记:“这是个挺正式的四合院了,空气也好,闻着舒服。”
孟晓华说:“这儿还有一块菜地呢,小葱青菜都是现种的……好香的麦子味儿……”
潘书记:“就是旧了点,要是能修整修整就不错了。”
孟晓华:“之前不是听这村的村长说,村里现在都报名建房子了么,等着呗。”
潘书记睨了他太太一眼,笑了:“我又不急,那天也不晓得是谁,吃了我带回去的炸红薯和菜,吵着要跟来吃。”
孟晓华也瞪回去:“你少得了便宜还卖乖,你这次一来就得在这儿至少一年。我要进修上课又没时间做饭,咱们也不能学人家资本家那套请个厨子在家,天天上饭店更不像话,这不是来问问人家盈君的意见么!方便的还不是你!”
潘书记笑着摇头:“你占理你占理。”
宋盈君刚才带他们进院子的时候就看到系统的提示了。
系统的提示永远都是悬浮在半空的,反正她无论哪个角度都能看得到。
这次的提示就是,浮在正屋后面的屋顶上——
【收获淮山:5元/平方】
宋盈君这才想起来,她不止在院子侧边种了红薯,还在屋后头的沙地里种了淮山薯。
她重生回来事儿太多了,都差点忘了这茬,幸好淮山没坏掉。
而且她发现了系统的奖励规律,凡是初耕或者作物成熟收获,奖励的钱都是多一点儿的。
她绕到院子后头一看,果种,自己在这儿种了不少,之前自己还用竹子给搭了架子,这会儿藤叶攀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