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西北蔷薇(49)
杨雨也跟着起来了,只是她明显还是有些困倦,谢蔷薇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心虚的眼神看向贾清雯。
贾清雯自然注意到了,只是她没说话,和陈晏芳随口聊天,几人端着盆准备下去洗漱,正当谢蔷薇准备再洗漱一次的时候,贾清雯伸出手,按住她的动作,甩给她一个眼神,直接拉着陈晏芳和杨雨下去了。
……怎么感觉,师姐好像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突然有点心虚,谢蔷薇抿唇,害怕地吞咽了口口水。
早晨还是差不多的作息,分成两个班级,四人更忙了,更别说还有几个小娃娃是她们带过来的,陈晏芳几人答应了照看就会做到,甚至为此,谢蔷薇用自己的手帕做了两个小娃娃给给他们消磨时间。
村里的孩子说乖也乖,说不乖,也就是闹腾,下课出来喉咙都哑了,外面一片黄沙,谢蔷薇小口小口喝着水,思索着突破口。
村里人的态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的态度,人太少了,加上他们四个女孩,总共才十一个年轻人,还有一名老师。
这偌大的荒漠,岂是靠他们能种起来的?
还是得齐心协力……她转身,看着一帮闹腾的男孩,还有默默看着的一帮女孩。
虽然很不情愿,但是突破口,就在这帮男孩身上。
眼神闪烁几瞬,她很快有了注意,在脑海里细细完成计划,直到完整。
接下来……得交给时间了。
中午休息的时候,不大的两层楼终于安静了下来,一帮孩子自己呆在教室里面吃着带来的干粮,谢蔷薇扯上另外三人在另一个勉强能称为办公室的房间里坐下。
“师姐,我打算再过半个月,给孩子们上一课。”谢蔷薇拿出一个笔记本,她没说话,用纸笔快速写下几个字,陈晏芳几人吃惊的看向谢蔷薇,不明白她的用意。
“薇薇,他们还是孩子,听得懂吗?”杨雨皱眉问道。
谢蔷薇点点头,“我知道,但是就是孩子最分黑白,最明事理,至于听懂,我会好好备课的,主席的号召还是很有影响力,没有一个国人看见主席的呼吁,能够无动于衷。”
这是自己的国家。
贾青雯皱眉,“可是我觉得不能操之过急,太着急了会让孩子们更加害怕的,就怕适得其反。”
陈晏芳也跟着点头,“现在村民对治沙工作都很抵触,我们应该像老师说的,慢慢来。”
她们的温声劝阻,谢蔷薇都有听进去,她也清楚的知道,但是,“师姐,我们没那么多时间,只靠我们几个,种上十年都不一定能种出十亩地,而且我们还得研究抗风沙的品种,改善沙地。”
看着师姐们晦暗的眼神,谢蔷薇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军区那边不是那么好安排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详细报告,怎么会来帮忙呢?军人是国家的保障,所以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村民。”
陈晏芳抿唇,无声地叹了口气,“你说的对。”
“那我们就试试看吧,反正不会比现在更差劲了。”贾青雯是个乐天派,看见几人如此低迷的情绪,赶紧拍手定下,打乱几人的情绪。
谢蔷薇点头,是啊,反正不会比现在更差劲了,她们还有青州军区兜底,先干吧!
只是,“这件事可能要瞒一下老师,千万不能说漏嘴。”
第22章
几人都是雷厉风行的性子,要不然也不会只身奔向西北。
中午刚决定好的,下午谢蔷薇就开始查询资料,寻思怎么备课,陈晏芳在教学这件事情上不怎么拿手,但是知识储备是很不错的,她在学校的成绩一直都很不错,还是班长。
贾青雯和杨雨就负责孩子们,上体育,上数学,教国歌,教习惯,啥都教,想起来什么教什么。
孩子们在底下一人一本破本子和旧铅笔,之前在村小的老师也是小学毕业,甚至都都没有去申请教材,就教几个孩子认字,认完了就结束了。
陈晏芳虽然和大队长知会了这件事,但是书还是没有那么快能来。
“同学们,今天,我教你们唱国歌,咱们国家五千年历史,你们谁知道五千有多长?”
临近傍晚最后一节课,谢蔷薇放下了自己手上的活,来到教室。
孩子们懵懂的双眼,对这个数字的迷茫,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一样。
谢蔷薇笑了笑,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哥哥对自己的解释,“我就说一个通俗易懂的吧,五千年就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连着说了好多爷爷,底下一帮孩子都笑了,谢蔷薇也笑了起来,刚好对上杨雨的眼神,她抿唇,脸颊处浅浅的酒窝害羞现身。
“五千年真的很久,也经历了五千年,才有我们国家,这其中都是人民共同斗争才能拥有现在
的和平生活,而现在,我就要告诉你们,我们国家拥有的和平生活,是谁带领我们的。“谢蔷薇拿起粉笔,转身想在黑板上写字,只是刚画出一笔来,底下孩子们都在叫。
“我知道!我知道,是主席!”
“对!我也知道,我奶奶最爱看主席语录了!”
孩子们吱吱喳喳地说着,眼里都是对主席的孺慕,谢蔷薇忍不住笑了起来,收回粉笔,看来她不用写大家也知道了。
“看来你们都很厉害,对,是主席,那么接下来我教的国歌,你们也要都会,以后每天咱们都要升旗。”
这帮孩子们也不是不会国歌,只是从来没有升旗,国歌的庄严,庄重他们还不懂。
每个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第一感受,都是看着那面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爱国之情也随着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