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又穿了(137)
肖宇赶紧打圆场:“可以暂借几日, 让大郸工匠们按样打造,有了图样, 就能让大郸需要的人也能用上。当然, 在飞来医馆时, 你也可以借用电动轮椅。”
戚修明瞬间满血复活:“真的?”
“真的。”肖宇非常肯定地回答。
戚修明大力地拍戚家管事的肩膀:“快,快去找工部尚书, 不, 快去找魏国公或郑国公,让他们多带些巧匠来学做轮椅。”
“是。”戚家管事立刻应下,主君已经很久没这么高兴过了,赶紧的。
管事刚离开抢救大厅,邵院长和金老就进来了。
大长公主和戚修明一见他俩,立刻行礼,为昨晚飞来医馆遇袭一事道歉,并表示将赔偿医馆所有的损失,同时感谢医护们救治伤员。
邵院长的日常巡视已经扩展到方沙城的移动医院, 刚才巡视的结果,昨晚救治的机关师和侏儒症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目前以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为主;而昨晚受重伤的护卫们,还有六人病危中。
尤其是利箭贯穿肺部的黑骑,因为箭尖带火焰,给受伤部位造成了双重伤害,手术时,先是拔箭时大出血、之后心跳骤停了两次,又两次被麻醉师救回来,还在麻醉科复苏室里,情况不太乐观。
邵院长把这些都简明扼要地转告大长公主和戚修明。
他们的脸色都有些凝重。
邵院长又说了更令他们震惊的消息:“方沙城西南地下全是未掺沙的米粮。”
! ! !
邵院长继续:“昨晚神卫在方沙城外数里的地方,抓住了国都城的一位米商和随从,虽然经过神问,但此人拒不承认要进入方沝城,也否队米粮是自己的,并不知道这些米粮是哪些米商的。”
简单来说,就是块滚刀肉。
大长公主吩咐:“妙音,你先去清点囤粮的准确数量,然后将米商和随从押去国都城,转交给齐王殿下。”
“是!”妙音离开抢救大厅。
不知道怎么的,医护们听完这些嘱咐,觉得国都城现在肯定比昨晚更热闹也更危险。
事实也是如此,因为国都城所有城门都由魏国公和郑国公麾下把守,官员及家属不得擅离。
如果有官员觉得自己官小不显眼或女眷们可以携物潜逃的。
哦,那不好意思,郑国公作为皇亲,不仅管皇族事务,还操办过不同规格的宫宴,家中管事对朝中大小官员及子嗣都了如指掌,从不认错。
大郸有男女之防,如果有人觉得郑国公家的管事是男子,对女眷们不可能认得全,啊,那不好意思,管事的妻子们也是颇为能干的,对官员女眷们也是心里门清。
想溜?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所以,每日官员赶早朝,临出门时都像生离死别,谁也不知何时能回家?是因为公务繁忙加班,或者再也回不了家?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这件事,自古就有。
新近不断被提拔、擢升的年轻官员们,每日都朝气蓬勃地奔赴早朝,而替他们在各种迷障和花招前引路的不是别人,正是差点被赶出家门的晏敦之子晏瑞,前秦王党。
除了他们,每天斗志昂扬的就是晏敦和梅敬竹,把户部和刑部收拾得井井有条。
而押送米商和随从进入国都城的妙音,给本就已经焦灼的早朝,又加了一把火。
而之前查“燎祭”库存时,已经有将近相当多的户部、礼部官员、兵部官员牵涉其中;大部分已经入狱收押。
齐王、晏敦、梅敬竹、魏国公和郑国公,在看到持大长公主令牌站在文德殿外的妙音时,不止他们,殿内官员们也都暗暗吃惊,只觉得悬在头上的刀没落下、又添了一把利剑。
妙音代传大长公主令,并呈上了清点后的地下存粮详尽数量,还带上了魏璋和王强友情提供的手机照片和录像。
尤其是魏璋边走边解说的长视频,将地下存粮的位置、保护存粮雇用百戏团成员、掺沙的工具以及外面的机关等,明白清楚地摆在文武百官眼前。
满座皆惊!
齐王殿下立刻宣布原地解散,但官员们不得离开长信宫,改去廊下吃早食或点心。
文德殿内侍和女使关闭门窗,退出殿下值守在二十步远的位置,捧日军将殿外团团围住。
“官粮掺沙”像个恶性肿瘤,不治会很快把病人拖走;要治,不能只切掉肿瘤,还要清扫附近的组织器官和淋巴结,并在术前术后配合化疗。
齐王、大长公主、郑国公和魏国公意见一致,不仅要治,还要下狠手。
于是正午时分,国都城长信宫门外、旧城和新城所有张贴栏里都有一则奇怪的告示,有人拿着长筒大声宣读:
“方沙城西南地下发现大批无主存粮,粮袋无标记无字,请粮主尽快到国都城康安府报失,若三日内无人认领,存粮将归康安府所有。若有人蓄意冒领,定严惩不怠。”
这份告示一出,整个国都城的百姓们都沸腾了,米市每日限购两年多了,米价疯涨,米商一直说没米,现在知道不仅有米,还有不少,这简直是春日喜雨以后的又一大好事!
然而,百姓们的欢呼雀跃都没超过一柱香的时间,很快又为各自的生计奔走。
米市米商都说缺米,但高门大户从来不缺,这些米粮就算没人认领,就算最后归康安府所有,又与百姓有什么关系?
百姓们“吃饱穿暖”的愿望,总是很难实现,这么多年了,一向如此;这年能实现吗?谁知道!
这份告示引起的波澜不在百姓,而在米商以及官商勾结的官员,还有许多官员家眷参与其内,甚至包括了一部分皇亲国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