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们医院又穿了(246)

作者: 流云南 阅读记录

大郸也好,北狄也好,想要发光全靠火油、蜡烛和灯笼,总要防止跳跃的火焰烧了灯笼的纸,或者烫了旁人。

可是……飞来医馆是如何做到整座建筑都能发光,还不用火烛的?

难道说,医馆连墙壁都是夜明珠做的? !

荒谬!太荒谬了!

萧益百思不得其解,生性多疑的他,忽然就有了隐隐的不安,比怀疑自己染上疫病更加不安。

北狄针对大郸国情设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阴谋,安插了五百多细作,环环相扣的阴谋堪称天衣无缝,为何会一朝失败?

挑动秦王和晋王争斗多年,为何坐上帝位的是早年被驱逐的赵鸿?

尤其是针对大长公主、魏国公和郑国公等人的多次下手,却屡屡失手,不,明明已经身受重伤,怎么到现在一个人都没死?

不只他们,就连已颓废数年的戚修明、梅敬竹和晏敦都精神抖擞,这些老不死的团结一心只为了托举景佑帝。

怎么会这样?

萧益不由自主地又看了一眼流光溢彩的空中花园,难道说,这些人不死都与飞来医馆有关?

不说其他,就这座建筑,大小铁马,重建后的方沙城……飞来医馆是令萧益毛骨悚然的存在。

为何大郸国都城有?而北狄的高更高,草原更开阔,为何就没飞来医馆落下?

萧益不甘,甚至有些愤懑,此次出使是为了挑起祸端,哪能这样安稳渡过?

可偏偏这次派出的宁侍郎,安排得非常周全,房舍布置得极好,无论坐着躺着,洗脸或沐浴,都让他挑不出错处。

但是,鸡蛋里挑骨头,谁不会啊?

没多久,宁侍郎就听到萧主使的传话:“夜深人静,不安排歌舞解乏,就是存心怠慢。”

宁侍郎拍了拍手,从国都城送来的舞伎、歌姬、乐师等等就进入房舍的小园里载歌载舞。

萧益边看边嫌弃:“乐器不够多,乐师吹奏的技艺略差,舞伎的舞姿不够妙曼,歌姬的歌喉逊色,晚食种类不够多……与去年出使时的没法比。”

“这不是存心怠慢又是什么?”

宁温书边听边记录,拿出所有的耐心来解释,实在不巧,国都城内顶尖的舞伎歌姬和乐师病的病,倒的倒,还有些不在城内。

萧益年龄与魏国公相仿,身体却健壮得多,平日骑马赶车都不会觉得疲惫,但不知道这次是怎么回事,下午越歇越累,看歌舞都有些厌烦。

不上萧益,随行的其他官员也是一样,个个没精打采。

宁温书留在这里当人形监视器,观察使团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今天的晚食准备得很丰盛,按以前的标准,应该要上三次才能吃饱喝足。

但是今晚,他们每个人的胃口都不太行,去年痛饮的玉冰烧都只喝了几碗,菜吃了两口就饱了,饭菜还有剩。

这就和飞来医馆评估的一样,使团这些人都不太健康,长途跋涉后更觉疲惫,可能是生病的前兆。

所以,宁温书边致歉,边让舞伎歌姬乐师一行人就退出房舍回马车上待着。

眼看着熄灯的房舍越来越多,宁温书已经做好萧益闹腾整晚的准备,看他们这么早就散了,总觉得还会整什么妖蛾子。

意料之中,后半夜时,安静的城内屋舍溜出一队人,黑布蒙面,黑衣夜行。

换成以前,宁温书一定会害怕甚至恐惧,可现在,憋笑都有点困难。

目前,方沙城能通往飞来医馆只有一条路,是从城西经大斜坡进入医院西门,但现在西门上锁。

虽然飞来医馆各种各样的门,都防君子不防小人,但是“回溯重现”(医院监控)的力量可太强大了。

这群人从城南摸黑到城西,就要用不少时间,但飞来医馆的“黑眼”(摄像头)延伸到了方沙城。

只怕他们还没走出城南,飞来医馆的门仙们就已经看到了。

唉,宁温书一声叹息,就算是北狄枢密使又怎样?在飞来医馆众医仙面前,什么都不是!

想到这里,宁温书的嘴角怎么也压不住,好想笑有没有?

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萧益一行人吃瘪的样子,如果他们撞上了王强门仙,那就更精彩了。

……

萧益一行二十人,为了避开神卫的巡逻,没有骑马,硬是贴着墙根急走,赶到方沙城西时,累得呼哧带喘,再看向长长的斜坡道,双膝一阵阵地发软。

“萧主使,走不动了。”

萧益汗如雨下,蒙着布巾更加闷热,厉声喝斥:“住口!本官已经六十有三,你凭什么喊走不动?”

正在这时,无人机闪着红色和绿色的灯,呜呜飞近:“警告,不要上斜坡!否则后果自负!”

“你们已经被发现!请立刻后退!”

萧益和其他人面面相觑,这个找宁侍郎的东西在说什么?

忽然无人机又传出压低的交流声:“哎,魏璋,大郸和北狄的语言相通吗?他们听得懂吗?”

“他们只顾着盯无人机,明显听不懂啊。”

“那怎么办?”

“把妙音摇来。”

很快,无人机的声音由男变女,嗓音清亮,重复刚才的提醒。

这下,萧益听懂了,但和随从们更加惊慌,这声音还能变男变女?这到底是什么神仙法器?

“斜坡上通了电,别上来……”

萧益和随从面面相觑,通电又是什么东西? !

但身为北狄枢密使多年,位高权重,优越惯了,根本听不进去。

于是,这一行二十人以极快的速度冲上斜坡,滋滋滋声响,一阵刺痛后就人事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