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们医院又穿了(55)

作者: 流云南 阅读记录

“双眼起初有些痒,之后就有些疼,疼了两个多月,家里人翻开眼皮看过,没看到什么,能不能请医者瞧一眼?”

于是,被对讲机摇来的眼科女医生罗娟,先翻开他右眼的上眼睑,就看到上面有针尖大小的眼结石,学名“睑结膜结石”,由眼内分泌物、炎性物质和进入眼内的沙尘混合而成。

这些眼结石已经突出明显,需要局部手术挑出。

等双眼上下眼睑都检查结束后,罗娟有些纳闷,以前得“睑结膜结石”的多数是老年人,因为长期的慢性结膜炎等原因,更容易得这种病。

现在,随着美瞳、眼线笔等化妆用品使用的增加,“睑结膜结石”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且摘除后如果不改善眼部卫生状况,也很容易复发。

可眼前这位马车夫自称二十九岁,两只眼睛的上下眼睑内都有结石,而且还都突出表面,都需要局部手术,他怎么会长这么多眼结石?

没想到的是,这些等候检查的人都要求看眼睛,啊这……

罗娟点了一下病人数量,看向秦主任:“主任,把我们科的医生都摇来吧,把眼科诊室都开出来。”

秦主任先通知了邵院长,然后把对讲机给安主任:“摇人。”

安主任接过对讲机:“喂,花主任,把眼科门诊出来,把你们科医生都带出来吧,门诊所有病人都要查眼睛。”

“一刻钟!”花主任回答得特别干脆,本来还羡慕中医科立大功,万万没想到啊。

半小时后,三楼的眼科门诊,六个诊室全开。

眼科花主任带着医生们像往常一样,镇定自若地从门诊大厅坐电梯到三楼,视线不由自主地落在正在静养的神卫和龙卫们身上,真是好大个子!

金老把等候检查的大郸人集中起来,向他们详细讲述了看眼科的注意事项,确定他们听懂以后,魏璋把他们从五楼带到三楼。

当这些大郸人站上自动扶梯时,每个人的神情都很梦幻,飞来医馆实在太不可思议又太神奇,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医者们耐心细致、医术高超!

正所谓“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其中,六人有麦粒肿需要局部手术,更惊人的是,六十三人有眼结石,其中三十九人像马车夫一样,双眼上下眼睑都有。

于是,眼科六个诊室一下子就忙活开了。

记录病人姓名等基本情况的,给他们排队分诊的,给需要手术的滴麻药的,拿着探针准备取眼结石的……

魏璋和金老两人更加忙得不可开交,偏偏到中午休息时间,都没看到赵鸿的人影。

眼科花主任秉持“多、快、好、省”的原则,飞快吃完特供盒饭,就带着医生们继续手术。

罗娟在替一位大郸车夫取出眼结石后,随口问了魏璋一句:“食堂没准备他们的午饭,会不会饿?”

饿时间久了,出现“晕血”“晕针”等情况的病人也会增加。

魏璋丝毫不担心:“他们早饭吃的压缩饼干,而且大郸一日两餐,本来就不吃午饭。你就别担心了。”

“那就好,”罗娟戴上额镜,打开小立灯,示意病人别动,“先给你上麻药,之后等会儿,就可以把眼结石取出来了,有些疼痒,但千万不要动。”

魏璋照实翻译。

而在五楼的安主任继续写背景资料,大郸沙尘多,寻常百姓家凡有积蓄的,都会装窗纱和竹帘用来挡灰尘,也是这个原因,眼睛生病的百姓格外多。

第34章

“取眼结石”是精细小手术, 对眼科这群手稳、耐心足够又日常细致的医生们来说毫无难度,关键是病人配合不要动。

尤其是在针尖挑结石的瞬间,病人害怕避开就会落空,病人随便一动就可能戳出血……所以,每个眼科医生都有些紧张,生怕病人乱动。

而事实是, 他们听了金老的讲解,知道利害关系, 不让动的时候就真的一点不动, 任凭摆布。

所以, “取眼结石”的手术出奇得顺利, 但这些病人的“眼结石”出人意料地多,估算一下每个病人至少半小时起。

因为取眼结石的治疗过程同时会造成损伤,每取一点都会给睑结膜造成微小伤口,眼结石多,就意味着伤口也多。

担心睑结膜受损部位太多增加感染机会,医生们决定部分眼结石过多的病患们要分次分批取出。

花主任粗略估计, 眼科门诊至少要开三天, 才能把这些病人的“眼结石”都清理干净,而且术后的用眼卫生也非常重要, 不然很容易感染。

所以,手术以后,这些病人还要滴各种眼药水预防感染和出血。

金老在三楼帮忙, 而滴眼药水的宣教工作就由魏璋担当,毕竟当初大郢国都城“红眼病”大流行的时候,魏璋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值。

因为每个病人都要滴眼药水,而且眼药水的种类相似, 同时毫无悬念的,每个病人都不会给自己滴眼药水。

花主任又用对讲机摇来了眼科的护士长刘思琴,安排在门诊一楼的药房取药等候区,和魏璋一起专门给做完手术的病人们滴眼药水并做记录。

五个诊室全开,做完手术的病人下楼滴眼药水,谁也没想到“取眼结石”的治疗过程硬是整成了流水作业。

门诊大楼各层的忙碌,在大厅静养的龙卫和神卫们都看在眼里,既惊讶又震惊,飞来医馆的医者这么多?而且女医怎么这么多?

更重要的是,女医们的医术比起男医者似乎毫不逊色,与大郸有特别明显的不同。

魏璋滴完眼药水,溜哒到龙卫那边,随口一问:“见过十三皇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