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又穿了(87)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那肯定是,只是好久不见,有些想念是怎么回事?
……
第二天一大早,儿科主任张乐言,女医生丁娇和男医生杜远,戴着帽子口罩和护目镜,穿着厚实的衣服,背着巨大的出诊包,站在医院西门。
检验科乔雅,同样装扮,提着满满一大袋血样管、采血器和消毒棉签等等,准时出现在医院西门。
早到一步的魏璋和王强乐呵呵地向大家挥手:“吃的喝的,我们背着,放心吧!”
妙言望着晨曦里闪亮的眼镜、护目镜,神情有些复杂,明明都是善良的人,怎么老是这一身拒人千里之外的打扮?
大家没想到的是,下到方沙城时,赵鸿也跟来了。
“魏璋,某和你们一起去!”
“你去干嘛?”魏璋不明白,人已经够了,赵鸿来凑什么热闹,“急诊还需要译语人,我爸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是金老建议某来的,让某看看慈幼局的样子。”赵鸿一身常服,手里提着帷帽,背上有水囊。
毕竟,急诊的抢救大厅只剩三位老臣,留观室也只剩下需要用药的重病人,翻译的工作量并不大。
“行吧,走。”
一行人上了马车,这次的赶车人都是大长公主府的马夫,经妙言挑选,个个精干。
坐过马车的魏璋和王强,和没坐过马车的医护们,神情截然不同。
第51章
魏璋的一大乐趣, 就是看医护们坐马车,尤其是第一次坐马车。
他们上车都很兴奋,在马车行驶时会激动, 五分钟后,脸颊就会颤抖, 十分钟后就会扶额……说话时带颤音, 能坚持十五分钟不抱怨就是青铜,坚持半小时是白银, 一小时是黄金……
但人和人有差别, 有时候天壤之别。
不管是儿科张乐言主任、丁娇和杜远,还是检验士乔雅,先是拿掉了护目镜、口罩和防护面罩,然后就闭目养神,个个都是抗震狼人,楞是坐了一路面不改色,还睡着了。
魏璋简直不敢相信,“由奢入俭难” ,自从坐了公交车、地铁和高铁这些交通工具以后,现在坐马车都很不适应,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受得了的?
在马车的颠簸中,坚持到最后没睡着的,除了马车夫,只有魏璋、王强和妙言三人。
魏璋想到金老说的,其实你可以不用做这些的,是啊,大概也只有飞来医馆的医护们,能在陌生的马车上、去往完全陌生的地方,还能睡得这么香甜。
怎么就一点防备之心都没有呢?
等马车停下,妙言跳下第一辆马车,挨个儿拍车轿,让医护们下车改步行。
万万没想到,医护们下车后拿出折叠小推车,把医疗用品都堆在上面,一人拽一人推,跟在妙言身后,走进林地里。
林地是真的不好走,魏璋和王强偶尔搭把手。
走着走着,魏璋和王强说悄悄话:“就他们平时嫌脏嫌出汗太热,可是,怎么个个都这么……扛造?在马车上也能睡得着?”
王强呵呵:“你不知道吧?有段时间,他们都被抽调外派过,早晨四点多集合,晚上九十点到家,防护衣全套一穿就是很久……他们什么苦没吃过?”
“人嘛,有得挑当然得挑,没得挑就硬扛,那时候医护们都瘦了很多……”
“他们很能吃苦,但别当成理所当然就行。”
就这样,魏璋和王强轮换,步行半小时终于到了地坑院的外围。
妙言出手拦住大家,比了个自己先进的手势,刚从石阶走到院子边缘,扭头就看到医护们拿着各种颜色的小方盒子,对着树、对着地坑院、对着自己……嘴里还在说什么。
魏璋自己就是深度手机捆绑用户,虽然现在没网,但手机变相机也是一种乐趣。
最让妙言不知所措的是,招呼他们下来时,他们把小方扁盒往口袋里一揣,动作迅速统一地像训练过。
眨眼间,医护们已经背着各自的大背包,整齐地站在妙言身后,仿佛磨练过的军士。
妙言按约定的暗号要求,用指节在紧闭的屋门上有规律地敲击,一次,两次……敲到第三次时,门内传出孩童咯咯的笑声。
屋门仿佛被什么抵住,只开了一条缝隙,在光影斑驳的门缝里,有一只粉红色的眼睛。
粉红眼睛里透着的戒备,在看到妙言的瞬间就变成了笑意,紧接着屋门打开,一名头发全白、眼睛粉红色的小女孩,梳两个小揪揪,穿着粗布衣裳和鞋子,头顶只到妙言的腰带处,围着她又蹦又跳。
儿科医生杜远,作为资深惊悚片爱好者,悄悄说了句:“如果我们不是预先知道有白化病儿,晚上到这儿,只这双粉红眼睛就能吓得人心脏停跳一拍。”
儿科医生和检验士乔雅并不知道方沙城西南的传闻。
但魏璋和王强很清楚,顺着杜远的设想展开,如果晚上神卫们在西南位置,黑暗深处,灯笼的光照着一双粉红的眼睛,不大叫一声“鬼啊”都说不过去。
白化病,在动物界很常见,比如白化袋鼠、白化的黄金蟒、白狮、白兔……
而人类作为地球上动物的最高级,一样有白化病的概率,只是人种不同概率不等而已。但在大郸见到白化病小姑娘,是儿科医生们万万没想到的。
白化儿有个好听的名字“来自月亮的孩子”,以全白的头发、眉毛和眼睫毛,特别白晰的皮肤,在人群里引人注目,但也因为缺乏黑色素,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畏光和视力减退。
而在医疗水平和知识都特别欠缺的古代,如果没有父母和家族强有力的保护,基本都会被当成妖异被人围攻或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