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67)

作者: 甜狮子 阅读记录

方家明也不知道说什么安慰她才好。

沈妮说:“妈妈有尿毒症,每周都需要透析,我们的积蓄已经快要用尽。”

方家明一时意气,差点脱口而出:“我借钱给你。”他忍住了,先看看情况再说,他的所有钱都是要在 2014 年购买足彩翻七倍的,他已经厌倦了现今这种被边缘化的工作,那将是他的退休养老金。

他只是温和地问:“你妈妈的病每个月大概要花多少钱?你们的积蓄还有多少?”

沈妮抽抽噎噎地说:“几年前,我的爸爸生病过世了,把积蓄全部用尽了,还欠了一些钱,妈妈去一家私人的食堂给人帮厨维持生活。后来妈妈也生病了,无法再去打工,我们就把房子卖了,拿出一部分售房款把欠债还清了,然后租住在现在住的房子里。这笔钱一直在妈妈手里,我不是太清楚具体数目,花到现在,我想应该还剩下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吧,不过,最近医生说妈妈的病情加重了,透析次数必须增加。”

方家明立刻明白,这个无底洞凭他的那五十几万的积蓄是填不了的,救急不救穷,他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又觉得惭愧内疚,他握住沈妮的手。

沈妮今天已经见识过方家明的工作状态了,她也知道三十岁左右还在拍淘宝广告照片的方家明并没有能力帮到自己,她只是压抑得太久了,想要倾诉:“爸爸跟我生母结婚的时候还在德国读医科,是个穷学生,我的生母是一名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刚结婚就怀孕了,也不方便找剧团上班。生我的时候遇到了羊水栓塞,不幸过世了,我的外公外婆在希腊,他们不赞成他们的女儿刚毕业就嫁给我爸爸这个外国穷学生,也伤痛女儿的早夭,病倒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家里也穷,无法飞来德国,更无法在德国租更大的房子长住并带大我,爸爸没有办法,只得考虑把我送回国交给爷爷奶奶带。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给他介绍了唐人街出身的继母。当时我的继母还是个大姑娘,算得上当地唐人街的一枝花。她仰慕我父亲的才华和书卷气,愿意嫁给一穷二白的他,愿意一进门就当后妈。”

方家明默默听着,不出声。

沈妮的小脸苍白,她继续说:“妈妈对我很好,如果没有她,爸爸应该不能安心完成他的博士学业。妈妈……妈妈跟我的生母不一样,她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她勤劳善良,边打工边拉扯着我们两姐妹长大,我们在德国的时候,可以说是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她的目光渐渐坚定,方家明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觉得她的小手渐渐冰凉,轻轻颤抖。

沈妮轻轻抽回手,方家明不敢继续握着,松了开来。

沈妮又默默坐了一会儿:“方哥,我先回去了,明天早上还要上课呢。”

方家明有点愕然,但仍点了点头。

沈妮站起来,把吃剩的饭盒轻轻放入旁边的垃圾桶里,然后径直走开,她竟不向方家明看一眼,更不出声打招呼说再见。

方家明呆立片刻,举起的手对着沈妮纤弱挺拔的背影无力地挥了挥,目送着沈妮远去。

第39章 长恨此身非我有

沈妮一边走,一边落了泪。

她从小称呼继母为妈妈,继母对她不错,也嘴碎。她拉扯着不到一岁的自己长大,很快又生下妹妹沈娥。

在沈妮的父亲继续学业期间,沈家几乎可说一贫如洗,继母带着两个孩子给自己娘家的小饭店洗碗赚钱来维持生活,亲生的女儿永远穿继女剩下的衣服。她当然善良勤劳,但是也不是不精明,她能嫁给沈妮的父亲,算是在他毕业前的“抄底”,如果他家中有人能来德国帮他带娃,如果他能等到医科毕业后再找续弦,是不可能看上她的。

随着沈妮父亲的毕业、回国、工作,家境慢慢好转,沈妮和沈娥都获得良好教育,她们姐妹一个学芭蕾一个学油画,都是勤奋努力的好少女。沈娥没有混血儿姐姐那样深邃的五官,也不如姐姐白皙修长苗条,但是她自有她的天赋,她对油画很有感觉,又得遇名师,小小年纪已经崭露头角,获得过一些分量不算轻的奖项。

继母当然不再需要出门打工,她开始养尊处优享受生活,不变的是她仍尽心照顾丈夫,对两个女儿也都很好。

两姐妹的父亲在三年前生病,花掉许多积蓄,还欠了一些债款,继母也一直细心照顾,两年后,他依然医治无效撒手归去,两姐妹的生活费和学费自此没有了着落。

沈妮清楚地记得,爸爸在过世前几天,在一个本子上抄写过一句纳兰容若的诗句:“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

她彻底地释怀了长久以来对父亲隐秘的怨怼,她的生母尸骨未寒,他已再娶,但是他毕竟一直念着她。她甚至会有点替继母委屈,从此更加温顺,算是为父亲向她赔罪。

父亲过世后,继母的年纪其实也不小了,仍得出门去一家食堂帮厨。本来这样艰苦却一家人齐心协力慢慢还债的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等到两姐妹毕业后找到工作,家用上未必不能渐渐从容些。

但是继母也生病了,多年的劳碌导致了尿毒症,如今需要透析或者换肾。此时沈妮只有十八岁,同父异母的妹妹沈娥十六岁。

沈妮沈娥的爷爷奶奶早已过世,她们娘仨孤立无援,只得卖掉了唯一的住房,租住到现在这间没有独立洗手间浴室和厨房的平房里来。

当时房价还没有大涨,卖掉的房子虽然还了债也解了燃眉之急,价钱上却仍然是她们吃了亏。穷人没有选择,不存在择机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