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137)
林攸宜笑着和刘黎掐成一团。
这一次出发去幽泉行宫,没有出任何意外,太后还是坐守后宫。
李端锦和林攸宜拜别太后,在一众宫妃跪地相送下一起上了龙與。
绵延数十里的队伍从乾清门出。
这是林攸宜第二次经过这道正门,第一次是大婚。
原本按规矩,皇后当乘凤舆从神武门出,但李端锦让林攸宜和他一起乘龙辇,便一起从乾清门出。
龙與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小房间,里面既宽敞又应有尽有。
林攸宜十分新奇,反正这里只有李端锦,也不用据着,于是掀开竹帘向外看。
李端锦斜躺在冰凉的软垫上,惬意地品茶,一边宠溺地看着林攸宜。
“陛下每年都去幽泉行宫吗?”林攸宜好奇问。
“并未,去年是第一次。”李端锦答。
见林攸宜一头问好,李端锦说,“亲政之前总被母后压着学这学那,没有那闲功夫也没那心情。”
林攸宜又好奇了,“怎么去年就有这心情了?”
李端锦怀疑林攸宜就喜欢和他抬杠,每次他的话她总要反驳回来。
李端锦笑了笑,解释道,“去年不知是谁在画山水图,说想看一看外面的风景。”
林攸宜顿住,掀帘子的手放了下来,“难道就因为我随意的一句话?”
她略显震惊。
“在我这里,你的话从不是随意。”李端锦说的认真。
123琴箫和鸣
一行人于傍晚到达幽泉行宫,行宫管事章长支带着舆图来请示林攸宜,“请皇后娘娘挑选住处。”
李端锦摆手,“皇后与朕同住神仙殿。”
“是。”章长支退下。
“神仙殿?就是陛下画中的那座水上仙居?”林攸宜好奇。
“朕现在就带你去瞧瞧。”李端锦也来了兴致。
“好。”
帝后二人来到幽泉行宫正中心,“这是烟波湖。”李端锦介绍。
烟波湖边的树上挂着灯笼,将这一片天地照的十分明亮,湖泊氤氲,湖面闪烁着粼粼波光。
湖的中央,有一座大型宫殿矗立其中,十分宏伟壮观。
一条精致的木道从岸边连通宫殿。
“不愧号称神仙殿。”林攸宜感慨。
李端锦轻轻牵住她洁白的手,“进去吧。”
这一次林攸宜没甩开,三个月的相处,在林攸宜的克服下,牵手已经能接受了。
两人宛如普通夫妻一般,迈着相同的步伐,十分惬意地走向神仙殿。
神仙殿中的饰物极其精美别致,看得出是十分用心的。
“陛下,臣妾睡哪?请容臣妾先更衣。”林攸宜
穿了一日的皇后正装,迫不及待要更衣了。
李端锦指了一个方向,林攸宜便带着莺歌去更衣。
林攸宜换好轻便的衣衫出来,李端锦已经坐在一旁等她,林攸宜在李端锦对面坐下,喝下面前李端锦特意为她沏的凉茶。
林攸宜看着窗外明亮的月光,平静而深邃的湖面,临时起意道,“陛下,晚膳就在这里用可好?”
李端锦宠溺点头,“安多,让人将晚膳送来醉心轩。”
“难怪要来这里避暑,这里的气温当真舒服。”林攸宜说,“此情此景,真想弹奏一曲。”
林攸宜话落,李端锦吩咐安多,“去取朕的琴箫来。”
不一会儿,安多带人取了李端锦珍藏的乐器来。
林攸宜两眼放光,径自坐到古琴前,小心翼翼触了触琴丝,随后望向李端锦。
只见李端锦横笛在前,试了试音,两人不约而同奏起了《阳春白雪》的曲。
琴声悠扬空灵,如烟如雾般缥缈,箫声大气沉稳,如穿山越岭般追随。
幽泉行宫的宫人们不约而同听到了这别致的琴箫合奏,其技艺的高低他们难以品味出来,但这曲调十分动听,沁人心鼻。
都说知音难觅,一曲毕,两人相视久久,不曾从方才的感觉中回过神。
安多和莺歌站在远处,相视一笑,脸上都是喜悦。
“陛下和皇后还真是天作之合。”安多已经许久不曾在陛下脸上看到过这样满意的神情了。
应该是自从陛下认为无人能和他的箫,便不再吹箫之后。
莺歌也是第一次见林攸宜这样的表情,林攸宜自小聪慧,学什么都快,可学完发现没什么可学之后,就很少碰琴了。
难得遇到陛下这样的知音,技艺旗鼓相当。
晚膳上来,安多带人收起乐器,李端锦跟林攸宜在一起便不需要人布菜。
安多和莺歌都退了下去。
“这是臣妾去年自己酿的梅花酒,陛下尝尝。”林攸宜为李端锦倒上一杯。
以美酒谢知音。
李端锦尝了尝,“入口清冽,犹有梅香,想不到你还有这手艺。”
“让陛下想不到的还多的是。”
李端锦好奇看过去,“愿闻其详。”
“陛下可知竹叶青?”
“略有耳闻。据说是京城里没人不喝的酒,朕尝过,有些烈,不过不及琼浆液。”
林攸宜一笑,“那是普通百姓都喝的起的,自然不及宫里价值百金的御酒。不过,”林攸宜认真看向李端锦,“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
“竹叶青是经过稀释的,其实它原名竹叶花,不差琼浆液。”林攸宜道,“莺歌,取一坛竹叶花来。”
“是。”
很快,莺歌取来一坛竹叶花,酒香顿时扑鼻。
是一种李端锦没闻过的特殊香味,有点像春天的花草竹叶香,也有点栀子花香。
林攸宜给李端锦倒了小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