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155)
“娘娘,奴婢听说京城的百姓可都在赞扬您呢。”萍儿笑着说。
“是陛下的功劳。”林攸宜道。
“朕什么功劳?”林攸宜话音刚落,便传来李端锦的声音。
李端锦好不容易忙完,想着有一段时日没来坤宁宫,便趁着快到午膳时间了,过来一趟,恰好听到林攸宜的话。
安多和萍儿等宫人识趣地退下,独留帝后二人独处。
林攸宜正在抄佛经,见李端锦进来,立即放下笔迎上前,仰头见他眼下一片青黑,葱白的手指疼惜地轻触李端锦眼眸。
“陛下该好好睡一觉。”
李端锦将林攸宜拥入怀里,唇吻了吻她的额头,“不用担心,朕没事,一看到外面还在下雨,朕就睡不着。”
“那陛下陪臣妾一起抄佛经”,林攸宜抬头浅笑,“咱们两人一起抄,一人抄一段,或许老天爷看在咱们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明日就天晴了。”
李端锦来了兴致,当真提起笔,接着林攸宜抄写的部分往后写。
两人的字迹融合,仿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林攸宜看着二人的字迹,脸上笑容十足。
不知老天是听到了两人心里的祈祷,还是民众的愿力集结,第二日,连降了两个月的雨终于停了,天上再次出现久违的阳光。
“娘娘、娘娘”,莺歌高兴地跑进来,“晴了!!”
“???”
“出太阳了!!!”
“真的?”林攸宜提着裙摆就朝外走去。
只见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正从东边缓缓升起。
明亮而温暖的光线是那么闪耀,仿佛能照透人心,驱散所有阴霾。
天上的乌云收了,灰蒙蒙的雾散了,空气里的潮湿也消退了。
林攸宜情不自禁抬起手,随后慢慢收拢五指,想将这暖暖的光线握进手中。
就在这时,一只白皙的大掌包裹住了林攸宜小小的拳头。
林攸宜闻着熟悉的松香,轻轻将头靠在身后之人怀里,低低呢喃,“陛下,天晴了。”
“是啊,天晴了!”李端锦看到阳光的那一刻,丢下众朝臣,第一时间往坤宁宫赶。
这段时日,他很辛苦,
事实上林攸宜也不轻松。
她为了不增加他的负担,不眠不休一直抄佛经,饭食也用得不好。
“谢谢你,锦兮。”李端锦无限感慨地说。
他承受压力的时候,林攸宜想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为他出谋划策,《大同时册》很成功,李端锦收到了好几份治理水患和预防瘟疫的言论,写得很不错。
另外,《大同时册》带来的收入是他意想不到的,没想到一个铜板一份的册子居然将近段时日国库拨出去的款项填平了一半。
林攸宜闻言转身,纤细地食指搭在李端锦的唇上。
“遇上陛下是臣妾的福分。”
四目相对,柔肠百转,李端锦缓缓低头,精准地捕捉到林攸宜的红唇。
京城到处充满欢声笑语。
“感谢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吉祥。”
“皇后娘娘千岁。”
慈宁宫,太后看着阳光总算是出了一口气。
“让后宫妃嫔们都回去吧,他们也辛苦了。”太后为了祈求雨停,召集妃嫔们每日诵经,妃嫔们嘴上不说,心里早已怨声载道。
听到能回去,妃嫔们争先恐后出了慈宁宫,很快,整个大殿便只剩下欧阳明月和来通传的静怡。
“请静怡嬷嬷帮忙通传,臣妾有关于陛下的紧急大事要向太后娘娘禀报。”欧阳明月说。
138秘密被发现
慈宁宫的大太监到宣政殿求见陛下。
“陛下,太后娘娘请您和皇后娘娘去慈宁宫用膳。”
太后的圣寿为五月十五日,当时正逢暴雨,大同各处都遭了水灾,林攸宜去请示太后的万寿节举办事宜时,太后心情不佳,便取消了。
林攸宜请示太后后,安排了后宫众人与太后一起用了膳,为太后过了寿。
但李端锦忙得很,那日他没去。
此时天已放晴,终于松了口气,当去向太后请安了。
打发了小太监,李端锦让人去坤宁宫请林攸宜。
不多时,一袭纯白纱衣的林攸宜进得宣政殿。她背后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衬托得她像是发着光的天女下凡似的。
“来了?”李端锦轻声道,脸上笑意明显,眸中温情一片,几步走近林攸宜。
“陛下这么急唤臣妾来可是有事?”林攸宜正准备梳妆,晚上要去慈宁宫见太后。
李端锦牵起林攸宜细白软和的小手,十指相扣。
“随朕去私库挑礼物。”以这蚌壳守财的特性,这种事想必她应该喜欢得紧。
果然,李端锦话音刚落,笑容就浮上了林攸宜嘴角,“臣妾也可以挑?”
“自然。”否则叫她来干嘛?李端锦本想着他挑一件去坤宁宫找她,但想了想,他挑的不一定合她心意,还不如让她自己挑。
林攸宜很高兴,催促道,“陛下,走吧。”
李端锦失笑,无奈地摇头。
进了偌大的私库,林攸宜无意识的张大了嘴,手也不自觉地放开了李端锦,向一排排架子走去。
“这是传说中的光之山巨钻?”林攸宜惊叫。
李端锦感受着手指尖残留的温度,看着如灵雀一般翘首看向珍宝的女子,再次面露无奈。
他还没有珍宝值得留恋,心里忽然有些吃味儿。
随即听到林攸宜呢喃,“据说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君主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