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252)
旁边有带刀的兵士守护着秩序,林攸宜猜测可能是之前发生过打斗,因为现场还有些凌乱。
就在这时,一道凄厉的喊声从人群中发出,“啊,孩子,快救救我的孩子。”
只见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晕倒了,孩子母亲急得不行。
抱起孩子就准备往前冲,却被其他人质疑不能插队,甚至还喊来兵士阻止这母女俩。
那士兵见状,也陷入了两难,一边是好不容易维持的秩序,一边是孩子的病情危急。
那士兵只沉思了一瞬,就大声向排队的百姓解释,“乡亲们,这孩子病情紧急,已经昏迷,还请大家通融一下,让她先看大夫。”
“我们没有意见,大人快带孩子前去。”终究善心的人还是占多数。
林修然点评,“这人不错。”
“这位小哥,我是医者,请将孩子抱过来。”林攸宜出声道。
人群顿时看向林攸宜,随即议论声传来。
“哪有这么年轻的大夫,莫不是乡野郎中,可别治死人。”
那士兵迟疑了一下。
就在这时,一队身穿军装的人走了过来,朝人群喊道,“我们是军队的军医,奉陛下之命来为大家看诊,大家可以到这边来排队。”
排队就医的人一听,立即朝那摊位奔了过去。
那士兵喊住方才说话的军医,请他为孩子看诊。
那军医低头诊治,看了好一会儿神色越来越凝重,“太晚了,毒已入心脉。”
“噗通”孩子母亲跪倒在军医面前,祈求他救孩子一命。
军医正想坦诚他无能为力,却听到一清晰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可会针灸?”
军医下意识点头,这才抬头,只见说话的人是一个年纪很小的少年,那少年递给他一套银针。
“封住内关、至阳、劳宫、膻中、神门穴位,延缓毒性侵入心脉。”
此时,军医身旁的一个小兵厉声喝道,“哪里来的野郎中,你知不知道你面前的这位可是邱城军中最有名的军医段军医,你连他都敢质疑。”
“原来是邱城的将士。”李端锦早在攸县动乱时,因察觉到潘玉春不可信任,于是便派苏缅秘密调来了邱城三万兵马。
邱城的将士在解桐城之围上立了大功。
小兵得意,“知道我们是谁,还不让开,别在这捣乱影响段军医诊治。”
小兵正要赶走林攸宜和林修然,却被段军医阻止,只见小女孩身上已扎了银针,正是林攸宜说的那几个穴道。
林攸宜说,“再辅以丹皮、黄连、生地、麦冬、栀子、淡竹叶、甘草、羊角粉,煎药服下。”
小兵扬着脸一脸不悦,“嘿,我说你这人怎么说不听呢!”
222她也成了故事
“放肆!”林修然冷冷瞪向小兵。
而那位段军医,听到林攸宜的话,眼睛越来越亮,他拉住说话的小兵,“不得无礼!”
随后一脸激动地向林攸宜走来。
“多谢小友指点。”段军医双手抱拳向林攸宜执礼,这是非常敬重才会有此一礼。
段军医原本要断言小女孩已无救治可能,但经林攸宜刚才指点,他能肯定这小女孩的命是救回来了。
“段军医!”段军医对林攸宜的态度将小兵惊得不轻。
“敢问小友师承何人,小小年纪,医术已在老朽之上,真是后生可畏。”段军医很是感慨。
什么?这小少年的医术比段军医还高?小兵的眼球都凸出来了。
“醒了醒了。”女孩母亲很是感谢,“谢谢军医救了我闺女,做牛做马,我一定报答您。”
段军医叮嘱了妇人几句,随后说道,“你真正要感谢的人是这位公子,你女儿的病症连老夫都无能为力。”
这时,周围的人才真正把林攸宜和大夫联系起来。
小女孩的事处理完毕,但军医们看诊的速度却让林攸宜皱眉。
“段军医,请问这里谁能做主?”林攸宜问。
“不才,正是老朽。”
“还请借一步说话。”林修然做了个请的姿势。
三人来到一处偏僻之地,林修然拿出身份令牌,段军医顿时跪地,“见过国舅爷。”
“这位是舍弟。”林修然介绍。
“段军医,请你过来,是想让军医们配合,提高看诊的速度,以免耽误百姓的病情。”林攸宜说。
“不知小友有何吩咐。”段军医对林攸宜露的那一手是心服口服,加之两人又是皇亲国戚,他十分配合。
等听完林攸宜的想法,段军医表示,“小友放心,军医们一定全力配合。”
太后代掌朝政,一般的奏折她都批了,而重大事项和难以决定的折子会送往桐城来给李端锦批示。
李端锦批完最后一道奏折,揉了揉发酸的脖颈,叹了口气。
安多放下茶盏,上前道,“要不让奴才给陛下按一按。”
李端锦点头。
安多做惯了这事,知道李端锦喜欢什么力道,李端锦很享受的闭目养神。
说到按一按,李端锦想起了林攸宜,“让人告诉皇后,朕一会过去用膳。”
安多开口,“陛下,皇后娘娘不在府里。”
“??”李端锦睁开眼。
“皇后娘娘和国舅爷去了大街上,皇后娘娘医术了得,救了一个小女孩,还指挥军医看诊,听说,经皇后娘娘指导后,军医们看病的速度快了不少。”安多讲得一脸激动,好像自己亲眼看到的似的。
李端锦唇角浮现明显弧度,他的锦兮多才多艺。
真想亲眼看看。
想到就做,“安多,去取身常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