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50)
林攸宜红了眼眶,“母亲别担心,女儿醒得。”
石语蓉到底敛了所有的情绪,拍了拍林攸宜的手,叮嘱她照顾好自己。
两位嫂嫂说的是祝福的话。
直到内侍监细长的声音高唱:“吉时已到。”
林攸宜上了大哥林修瑜的背。
林修瑜和林修然两兄弟一人接一人,稳稳地将林攸宜背到凤舆旁。
王妃们此时上前,在林攸宜左手放入金质双喜“如意”,右手放入苹果,扶林攸宜上了凤舆。
林攸宜盖着盖头,李端锦看不见她的娇美容颜。
只觉得,时隔五日,终于见到了,他亲自来接他的新妇回家。
明黄大气的龙舆在前,十六个人稳稳抬着凤舆在后,穿红缎绣花褂子的校尉持着旌旗扇、平金绣凤、宫灯三百对,御前侍卫护卫左右,两王妃、八夫人和文武百官紧紧跟在凤舆后面,连绵数里。
等李端锦上了龙舆,林恒拉住一个相熟的大臣,打听:“你们怎么让陛下亲自迎亲了?”
那大臣睨了林恒一眼,一副林恒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表情,但还是小声道:“没辩得过陛下。”
那大臣回想起皇帝金銮殿上舌战群儒、引经据典、大杀四方,辩得满朝大臣哑口无言就心里郁卒。
林恒:“……??”
凤舆从大清门进入皇宫,而后经午门、太和门,龙舆在乾清门停下,林攸宜下凤舆。
王妃接过林攸宜手中的苹果,又递上宝瓶。
林攸宜接过寓意聚财的宝瓶,随后在两位王妃的搀扶下,跨过内务府营造司在宣政殿预设的火盆,象征着日后生活红红火火,随后又跨过武备院预设在交泰殿门槛上的马鞍,马鞍下放置两个苹果,寓意今后平平安安。
林攸宜手上的宝瓶被宫人取走,被引导至西首站立,刚刚立定,一旁就有脚步声传来,李端锦带笑而来,站在东首与林攸宜相对而立。
林攸宜的视线被盖头遮挡,却依然感觉到旁边李端锦的目光沉沉地落在她身上。
内侍监细长的声音高喊吉时到。
礼官高声唱道:
“请陛下、娘娘,一叩首,拜天地日月。”
“请陛下、娘娘,二叩首,拜列祖列宗。”
“请陛下、娘娘,三叩首,夫妻对拜。”
礼毕,李端锦弃用红绸,修长的手牵住林攸宜柔软的小手往喜房走去。
李端锦察觉到掌心的小手微微瑟缩了一下,当下加重了几分力道,很是霸气。
喜房门前吊着一盏双喜字大宫灯,鎏金色的大红门上有粘金沥粉的双喜字,门的上方为一草书的大“寿”字,门旁墙上一长副对联直落地面。
推门而入,入目全是大红色,红光辉映、喜气盈盈。龙凤喜床前挂着“百子帐”,铺上叠着“百子被”,床头悬挂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床幔。
这“多子多福”的寓意瞧着就令人心情舒畅,李端锦不禁想,他和林攸宜的孩子该是如何可爱?
随后又是一番祭祀。
再之后,林攸宜随着李端锦端坐在喜床上,此时要行“坐帐礼”。
李端锦看了看坐得端正的林攸宜,嘴角的笑深了几许,他拿起一旁的喜称,精准地挑起盖头。
一张水光潋滟、明艳至极的脸出现在眼前,羞红了芙蕖,惊艳了牡丹,真正是人间最好颜色。
李端锦看了许久,一时有些痴。
直到林攸宜软声提醒:“陛下,坐。”
那鲜红的唇,娇艳欲滴,李端锦觉得林攸宜的唇真是生得极美。
王妃端来半生不熟的“子孙饽饽”,伺候帝后二人吃下一口,随即便有孩童的声音在殿外响起,生不生?
林攸宜顿时脸色通红,她知道她该回答“生”,但心底却真的不想生,“生!”
林攸宜正踌躇时,李端锦朗声回应:“生!”
王妃没忍住笑出声,宫人们也忍俊不禁,林攸宜脸更红了,不由得暗瞪了李端锦一眼。
仪式后,帝后二人分别被宫人引去更换常服,王妃和夫人们重新为林攸宜梳头,将双髻改梳为扁平后垂,仍旧插戴双喜如意簪,另外插一朵红绒制的“福”字喜花。
装扮好后,“团圆膳”的合卺宴也已摆好。
王妃、夫人、内侍监、宫女全部跪安退出,大婚喜房门窗被轻轻地合上。喜房外,唱起了“交祝歌”。
李端锦、林攸宜在一片祝福声中相对而坐,两人浅笑盈盈,饮下交杯酒,完成合卺礼。
安尚宫扶林攸宜坐上龙凤喜床,为她摘下凤钿,换上龙凤长袍。
45朕还需要补?
与交泰殿的热闹喜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储秀宫侧殿,王姝妍眼神空洞地坐在梳妆镜前,拿着玉梳无意识地梳着头发。
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但身上却穿着喜庆。
“交泰殿那边是不是要歇下了?”王姝妍悠悠地问。
被分配伺候王姝妍的小宫女想了想:“按时辰来看,应该是。”
王姝妍从首饰盒中拿出一支金钗并手上的玉梳递给小宫女,“你照顾我这段时日还算用心,这东西赏你了。”
小宫女诧异:“娘娘,这梳子您还得留着梳头呢。”
王姝妍摆手:“不需要了。”
小宫女越发觉得怪异,领了赏下去后越想越觉得今日娘娘的行为很是奇怪。
宫女离开后,王姝妍拿出一根白绫,悬挂在房中。
现在她什么都没有了,还成了宫里的笑柄,唯一剩下的就是这条命。
不过这条命能给林攸宜添堵也是好的。
大婚之夜,皇后的表姐自缢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