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再高嫁(304)
七十多平方的店铺宽敞明亮,让人坐在里面,看着雪山森林与湖泊……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咖啡香气暖融,桌子上还有一排排下午茶一样的七八样点心——
小巧黄桃蒸糕,各式精致的糯米大福、杏仁奶酪塔、椰子马蹄千层糕、樱桃酸奶糕……
没有烤箱,都是夏阿婆和来勤工俭学的三个学生提前在厨房做好的非烤箱点心。
嗯,还有很多买来的成品饼干中间夹上奶油和罐头或者新鲜水果。
甚至切好的驴打滚里面夹了奶油和水果丁,只要摆盘精致小巧又好看,就算很有格调的新款“法式点心”。
别说大福这种现在很少人吃过的点心,其他的很多点心都不算沪上常见的。
宁媛全加了自己的改良口感。
就是满世界都跑过的商业大佬——宁秉宇和他的下属看见,也算是很合格的咖啡点心。
但是……
楚红玉看了眼价格表,皱皱眉,低头问宁媛:“你这咖啡和点心卖得有点贵,一般学生和老师们可消费不起。”
最便宜的要五角一杯啊!点心最便宜的一份也要三角钱起——
就那两块万年青饼干夹了奶油和罐头黄桃碎,看着精致好看,但拆开了成本最多几分钱!
八角一分钱可以点上一份排骨了!
谁会拿几毛钱去喝这些东西,吃这填不饱肚子的点心?!
宁媛笑眯眯悄悄指了指楚主任的方向:“要不,咱们听听老师们的意见?”
楚红玉和严阳阳下意识转头过去,就听见副校长和楚主任外带一群老师边吃边感慨——
“唐老这个咖啡店很有腔调啊,不愧是咱们学校的老教授!”
“以后学校有外籍、港澳参访学者或者客人都可以来这里坐坐嘛,不用跑大老远的咖啡馆去了。”
“嗯,咖啡馆充满文化气息,确实很不错,一会我和唐老商量看能不能作为接待的地点之一……”
老师和领导们低声议论着,两个外国人更是眼睛都亮了——
1979年末,就是沪上这样的地方也才几间咖啡店,咖啡口味还单调!
他们平时要喝咖啡,还得坐大半个小时公交车出去,自己骑车要一个小时呢!!
楚红玉若有所思地看向宁媛:“所以,你这咖啡店不是开给学生,而是走上层路线?”
宁媛笑眯眯地道:“自从改开后,复大每月各系都有不少访问学者和国内外参观访问的团体。”
“但是学校内部的接待点都是比较正式的会议室,缺乏这样休闲的地方。”
几毛钱一杯的咖啡和几毛一块的小点心,对学生和大部分老师,包括复大周围的居民来说——是不值得买的东西!!
但是,对于来学校参访的国外学者和团体、还有留学生们而言。
哪怕一块钱一杯咖啡都不是事儿!
她今天开业邀请学校领导老师们来,目的之一除了是找人背书。
让人知道这间咖啡店是有人罩着的,周围的地痞流氓打主意的时候也要掂量一下。
其次,她要借着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咖啡店很合适成为学校接待财大气粗的外国人、华人华侨参访者的地点之一!
第三、随着改开的深入,沪上这曾经的十里洋场也会慢慢恢复时髦和洋气。
沪上还活着很多老克勒(老绅士)和有点品味的阿姨奶奶们。
改开后,他们也慢慢地脱下绿灰蓝黑四色工人装、前进帽。
再次遮遮掩掩地穿上他们藏在阁楼里的西装和裙子出街溜达,怀念他们的青春时代。
她会把纪元之心做成这一带的老绅士和老淑女们,宁愿不吃八毛钱一份的排骨也要来喝一杯五毛钱咖啡的、最有腔调的咖啡馆!
成为这一区域的地标之一!!
楚红玉听得忍不住感慨:“你这丫头脑子里鬼主意还真多!”
1886年,沪上出现了第一家虹口咖啡馆,喝咖啡很快成为了十里洋场摩登生活的象征。
当年的霞飞路、南京路、愚园路,到处都是咖啡馆,但这几十年,整个沪上也只剩下几家国营饭店卖咖啡了。
宁媛开咖啡馆真是完全符合沪上的调性啊!
严阳阳往嘴里塞了块樱桃酸奶糕:“虽然我不知道咖啡这种苦哈哈像中药的玩意有啥好喝的…”
她嘀嘀咕咕地去拿第二块:“但是宁宁的这些小点心做得好吃又精致,以后要去京城的话,我帮你找地方,也开个店呗!”
酸酸甜甜又绵软的奶糕和进口罐头樱桃的味道融在一起,可真好吃!
宁媛笑了笑:“好呀,等着我把从沪上店开到京城和其他地方去,你们两来店里都免费吃喝!”
再过几十年,沪上可是全世界咖啡店最密集的地方,一年卖出一亿杯咖啡,可不是一句广告语!
“但除了沪上和京城,最多加个羊城,其他的地方,只怕你这咖啡买卖做不起来。”
楚红玉喝着刚端来的拿铁,不客气地给宁媛泼了一盆冷水。
1979年,咖啡这东西,在沪上最便宜的地方也有八分钱一杯的。
虽然味道不如唐老的手磨咖啡,但便宜啊!
而且很多人有钱宁愿喝麦乳精,也不会喝咖啡这苦哈哈的玩意!
宁媛的高端咖啡店,也最多只能开几个开放的大城市而已!
宁媛大眼弯弯:“我知道,不过我开纪元之心的目的可不光是为了卖咖啡点心。”
楚红玉兴味盎然地挑眉:“那你还打算做什么?”
宁媛指了指咖啡馆门口右边对外的独立小柜台上,夏阿婆带着一个勤工俭学的学生正熟练地打水果气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