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再高嫁(843)

作者: 星月相随 阅读记录

宁秉宇回答的语气冷静中带着笃定:“查申楼老奸巨猾,做事滴水不漏,如果他手里的东西已经给了别人,那些人就不会这么费尽心思地保他了。”

荣昭南若有所思,宁秉宇说得没错。

查申楼这种老狐狸,怎么可能把所有的底牌都交出去?

宁秉宇也看向窗外,沉声说:“14K和新义安那边我已经打点好了,这次的事虽然是冲着我来的,但几个社团的堂主都被误伤,虽然不致命,但也够他们窝火的了,这次说什么也要把场子找回来。”

“而且,这次除了该给的钱,我也答应了他们一些条件,他们会全力配合我们的行动。”

荣昭南略微提高了声音,冷声问:“宁大少,那些社团的人,一向唯利是图,你能保证他们之中没有被查申楼收买的吗?还有,港府警方那边呢?你有多大把握?”

宁秉宇镜片后的双眼闪过一丝精光:“我做事,你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这次行动,我会让东尼带人去压阵,那些社团的人不敢乱来。”

荣昭南淡淡说:“我要的是万无一失,如果出了什么岔子,谁的面子在我这里都不好使,你懂的。”

宁秉宇语气坚定,“我已经和警方我们这边的高层打过招呼,他们会提供必要的协助。至于内鬼……”

电话那头,宁秉宇扶了扶鼻梁上的金丝眼镜——

“他们已经筛查过警队参与行动的人员名单,把怀疑对象都排除在外了,这次行动只用我们自己人,确保不会出现内鬼。”

电话这头的荣昭南,修长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桌面——

“好,那就等你通知行动,但是必须提前把参与的人数、计划、包括和社团、警方的分工配合都要提供过来。”

他顿了顿,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强势:“还有,多准备几条渔船,做掩护,开港之后,我们兵分两路,要有一条把查美玲押送回内地,这次走海路,不走陆路了。”

“这么快,押送回内地?”宁秉宇微微一怔。

荣昭南嘴角勾起冷笑来:“怎么不舍得前未婚妻?”

“怎么会,都听你的,你才是行动指挥官。”宁秉宇爽快地答应了。

“嗯!”荣昭南挂断电话,他转过脸,锐利的目光扫过所有人,冷冽地提高了声音——

“通知下去,所有人做好准备,明晚十二点前有行动!”

……

第二天一早,宁媛早早就醒了。

她吃了早餐后,坐在餐厅窗边,看着手里的资料。

香港仔避风塘。

坐落于香港仔与鸭脷洲之间的水域,历来是当地渔民的避风良港。

80年代,此避风塘仍保留其水上家园的传统风貌,停满渔船,数千“水上人”

避风塘不仅是渔船的庇护所,也是渔民社交与庆典的场所,更是著名的避风塘炒蟹、炒虾的发源地。

“避风塘……就是那个避风塘炒螃蟹的避风塘?”宁媛忽然抬头看向身边正指挥女佣们收拾早餐餐具的安吉拉。

安吉拉一顿,淡淡回复:“是的,七小姐,60年代时,避风塘炒蟹就出现了,到80年代,避风塘一带已经不光是渔民聚集地,还是著名食肆小吃街。”

她看着宁媛,顿了顿,眼里闪过轻蔑,嘴上却很客气:“小姐没吃过是吧,我安排人去买。”

第701章 蠢货和绝路

宁媛看着安吉拉,忽然笑了笑:“有人说现在这年代避风塘炒蟹还是穷人吃的东西,是吗?”

安吉拉一顿,蹙眉:“您误会了,这是60年代的时候是这样,但现在即便是港府名流都已经常常光顾香港仔,点避风塘炒蟹。”

果然是什么都不懂的内地北姑!

宁秉宇的声音忽然响起:“没错,那避风塘乱了点,但有极其出名的珍宝坊食肆,历经数次火灾,1976年重新开业,现在也是港府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美食地标,我请客也偶尔会在那边。”

宁媛看向宁秉宇,有些意外:“大哥。”

宁秉宇很少起这么晚的,而且眼下的乌青明显,昨晚肯定没睡好。

“嗯。”宁秉宇一脸疲惫地走进来坐下:“你听哪个蠢货说的避风塘炒蟹这时候还是穷人吃的东西。”

安吉拉没有和宁秉宇对视,垂下眼,恭谨地站在一边。

她敢对宁媛不客气,但是不敢对宁大少如此。

宁媛笑了笑:“大哥,这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高人一等,其实说的东西就错漏百出,还喜欢指点江山的蠢货到处有,我连个眼神都懒得给,免得掉价。”

这种人哪里都有,几十年后随便打开微博、小红书甚至一本小说评论都能见到。

宁秉宇淡淡扫了一眼安吉拉:“给我煮一份咖啡,还是上次的那款咖啡豆,加一份树莓芝士蛋糕。”

安吉拉哪里敢说什么,立刻恭谨地去了。

不一会蛋糕和咖啡就送上来了。

宁秉宇挥挥手,安吉拉就带着女仆们下去了。

宁媛看着宁秉宇面前精致的骨瓷餐盘上放着的蛋糕和咖啡,微微挑眉——

“想不到大哥喜欢吃甜的当早餐,不腻?不过……我还认识一个人喜欢吃甜点当早餐。”

宁秉宇优雅地用银勺挖了一块蛋糕送入口中,慢条斯理地说:“黑咖啡配树莓芝士蛋糕,一点都不腻,你没试过,怎么知道不好吃?”

他挑眉看向宁媛,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怎么,那个喜欢吃甜蛋糕的是阿南吧?”

宁媛顿了顿,警惕地看向门外,四下张望。

见附近没人,她压低了声音:“你不是说不让我在宁家和公共场合提他吗?要是被有心人听到,传到老太爷和大伯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