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满级大佬在七零,主打不服就干(248)+番外

作者: 爆米花来咯 阅读记录

比如,麦向南。

他种地一天也就十个工分,还不如去厂里打工,麦老三给他开一块钱一天。

一个月就有三十块钱,比城里某些工人的工资都高。

就像麦琳,她现在还没转正,学徒工的工资只有18块钱一个月。

当然了,在正规的厂子里上班,除了工资,每个月还会发票。

比如,粮票、肉票、布票之类的。

这些福利待遇,麦老三这边肯定是没有的,他们就是一个村里的小作坊。

但跟种地比起来,30块钱一个月的临时工,绝对是个香饽饽!

麦向南自然不会拒绝,还要感谢老三心里惦记着他。

此消息一出,莲花村好多人来找麦老三,都想给他打工。

甚至还愿意自降身价,一天给九毛也行。

杨慧珍知道后,立马想到她娘家那三个哥哥、两个弟弟、还有七八个大侄子,觉得他们也能干。

麦老三原本觉得无所谓,反正请谁不是请。

但麦向东找到他,让他优先请村里的人。

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人情世故的问题了。

首先,厂子建在村里,大家又都认识几十年了。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与人为善也是与己为善。

其次,就是防止村里有人嫉妒搞破坏。

厂里的机器每天都在转,有心人随便过去瞟一眼就能知道。

供销社那边的缝纫机售价,大伙儿也都看得见。

更别说黑市卖得更贵!

就算成本不透明,但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是赚钱的,否则谁会费这么大精力瞎忙一场。

如果麦老三完全不带村里人一起,只想着自家亲戚,很有可能会引起民愤。

千万别说,这是麦老三自己的厂,他想请谁就请谁,关村民屁事。

但嫉妒心这个东西,它有时候就是不讲道理。

鸡蛋里都能挑骨头,更何况麦老三这么大一个厂,随便找点什么茬儿,简直不要太简单!

不是有句话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么。

一旦有人开始闹事,一次二次可能没什么。

毕竟麦向东还是莲花村大队长,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但久而久之,事情很有可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要知道,利益迷人眼,人性是经不起推敲的。

所以,防范于未然,让村里人一起参与进来,大家都能尝到一点甜头。

就算将来有人眼红,想要闹事,那些在厂里干活的村民也不会答应。

他们会自发地站出来保护厂子,跟闹事的那些人对抗。

这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最后,麦向东也是担心扯皮。

都是亲戚,万一谁干活不好,恐怕都不好意思将其开除。

而杨慧珍那边的亲戚,跟麦向南不一样。

麦向南跟麦老三是亲兄弟,而且从小到大,关系都好,也熟知对方脾性。

有什么意见,随便说就是。

就算当时可能不高兴,但过两天,肯定就翻篇了。

但杨慧珍那边的亲戚,终究隔了一层。

万一最后有了什么矛盾,导致亲戚都做不成,那就尴尬了。

这些道理,麦老三其实也都明白。

只是他最近的精力,全部放在拓展业务方面,所以其他事,就没想太多。

经麦向东这么一提醒,他立马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第212章 不敢不听

最后,麦老三在村里招了十个人。

跟麦向南一样,都是一块钱一天。

干多少天就发多少天的工资。

每个月最后一天结算。

如果干的不好,是要扣钱的,扣多了,下个月就不用来了。

至于什么样的叫『干的不好』,厂里有专门的文件,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毕竟涉及到钱的事,不能空口无凭,任凭主观随意评判,否则很有可能引起工人不满。

提前摆出来,将丑话说在前头,大伙儿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而且,如此一来,还能防止大家磨洋工、混日子,提高生产效率。

因为怕被开除,自然就不敢偷懒了。

这个主意,是宋禾薇提出来的,否则麦老三都没想到那上面去。

看来,重活一世,还是有点用的。

经此一事,麦老三开始重用宋禾薇,觉得这大城市来的人,脑子里的想法就是跟别人不一样。

宋禾薇自然感觉到了麦老三在态度上的变化,于是更加卖力地表现。

突然有一天,宋禾薇收到了老家来信。

确切地说,是一份电报,刘春梅发的。

刘春梅就是宋禾薇的后妈。

莲花牌缝纫机不是被阎峰卖到了京城么。

不过,走的是黑市管道。

刚开始京城黑市售价是98元一台,现在因为货源紧俏,已经炒到118元一台了!

就这,还有价无市!

刘春梅的弟弟刘天祺就是混黑市的,但都是小打小闹,卖点拉链、头绳啥的。

不是不想卖别的,而是没有货源。

莲花牌缝纫机这么火,刘天祺自然知道。

而且,他正好认识卖缝纫机的赵旭东。

看着对方每次出货都被一抢而光,刘天祺当真是羡慕的紧啊!

想他卖头绳拉链,每次都是一分两分、一毛两毛的,对方一出手就是三位数的巨款,光是想想,就忍不住心痒痒啊!

于是,刘天祺花了五块钱巨款,特地请赵旭东下馆子,想要打探莲花牌缝纫机的货源情况。

赵旭东又不是傻子,这么紧俏的货,他怎么可能告诉别人,他自己又不是卖不掉!

别说三五台,就是三五十台,他都能卖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