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在七零,主打不服就干(307)+番外
如果是以前,麦向南这么说,杨慧珍早就上去挠他一脸指甲印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杨慧珍从麦向北身上见识到了麦家男人的「绝情」,她有点怕麦向南「学坏」。
于是,杨慧珍终于消停了。
一个家想要日子过得好,总要有个人拎得清,否则衰败就在一念之间。
麦老三那边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倒不是说麦老三不愿帮衬二哥一家,而是有些事不好随便开口子,以免坏了规矩,让人有样学样。
况且,麦向南家也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
跟大多数村里人,他们家还是非常可以的。
..................
麦穗就这样在莲花村悠哉游哉地过了一个月。
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美人常伴左右,简直比孕妇林冉冉还要潇洒快活。
林冉冉跟沈星辰之前都是知青,两人自然是认识的。
在林冉冉的印象里,沈星辰一直都是那种高冷矜贵的知识分子形象,对人虽然客气,但也淡漠,有种生人勿近的疏离感。
但两人成为「亲戚」,住在一个屋檐下后,林冉冉亲眼见识到了沈星辰对麦穗的稀罕程度,简直叹为观止!
林冉冉从来都不知道,一个人还能对另一个人好到这种程度。
她感觉,如果麦穗愿意的话,沈星辰甚至恨不得把饭嚼碎了直接喂到对方嘴里。
就......夸张到离谱!
纵使麦向北娶了比自己小那么多的媳妇,也做不到沈星辰这样的。
不过,林冉冉也不需要麦向北那样做,因为她没麦穗那么心大,做不到对方那样心安理得,反而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林冉冉骨子里还是跟当今社会大多数妇女一样,秉承着贤良淑德的优秀传统。
甚至,她每天早上还会起来给一家人做早饭。
这在麦家,一般是沈星辰的活儿。
沈星辰见她怀着身孕,叫她休息,但林冉冉不愿意。
于是乎,姓麦的三个人(麦穗、麦老三、麦向北)就跟大爷似的,享受着两个外姓人的照顾。
就在麦穗即将结束休假的头一天,京城的张朝进终于传来消息,他们的工具机设备已经生产完毕,现在只等组装调试了。
麦穗便知道,她不能再玩了,该干活了!
原来,麦穗之前消极怠工,就是在等张朝进他们将工具机搞定。
因为她需要的材料,只有这套工具机可以生产。
于是,麦穗决定立刻启程,去一趟京城。
张朝进自然欢迎麦穗前来,这样他们调试成功的把握也能更大一点。
第264章 改制
华夏第一台数字工具机组装调试这么大的事情,盛淮南自然也收到了张朝进的消息,他肯定是要去看看的。
沈星辰妇唱夫随,自然也少不了他。
为了节约时间,麦穗怂恿盛淮南申请了一架军用客机。
麦穗自己也可以申请,但她去申请的话,审批手续有点复杂。
盛淮南作为东南军区研究所的一把手,比她方便很多。
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盛淮南头上。
诺顿有些好奇,也想去看看。
最后,四人一起上了飞机。
当然了,还有一群安保人员随行。
盛淮南非常明智地没让麦穗来驾驶飞机,看样子,他应该听说过麦穗开飞机的「光辉事迹」。
不想他们一到京城,还没看到工具机,就先进了医院。
张朝进亲自去接的飞机,对麦穗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既然麦穗来了,那么,组装调试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麦穗头上。
麦穗对此倒没什么意见,非常乐意效劳。
她也想尽快搞定,毕竟这事儿都拖了好几个月了。
正当麦穗等人在这边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政府突然宣布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那就是开放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市场经济!
这是一项重大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的工厂、供销社、百货公司、国营饭店等,势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制。
麦穗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回莲花村,告诉了麦老三。
告诉麦老三干嘛呢?当然是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不用再畏首畏尾、偷偷摸摸走黑市了,他们现在可以正大光明地卖了!
要扩大生产,在机器设备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那就只能加大人手,实现三班倒连轴转。
于是,麦老三又开始在村里招人了,厂里员工从最开始的六人,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人了。
虽然看着不多,但厂里毕竟只有一条生产线。
对于一个「小作坊」来说,这个规模不算小了。
麦穗还打算利用这边最新的工具机设备,给莲花厂再加条流水线。
这次就不生产缝纫机了,她要卖电视机。
因为麦穗发现,电视机的需求比缝纫机更大。
使用缝纫机的一般都是女同志,但电视机,男女老少都爱看。
于是,张朝进等人都明显感觉到,麦穗这回干活特别积极主动,再也不睡觉睡到自然醒了。
可不是么,忙自己的事,跟忙别人的事,能一样么!
等麦穗将这些最新制作出来的设备、材料全部搬上飞机,打包带回莲花村的时候,张朝进等人才恍然大悟。
张朝进:敢情不是给我们做的啊?
麦穗:我自始至终就没说过要给你们做啊!
至于制作设备所需的原材料,自然是薅的张朝进羊毛。
麦穗:我都替你把工具机组装调试好了,拿你点原材料,你好意思跟我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