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我真是好男人(15)

作者: 只吃三碗 阅读记录

“那张世民都抢到皇帝老儿头上了,朝廷军队现在是自顾不暇,咱们兄弟也不能让人小看,俺看就该南下!抢他娘的。”

“不可,那昏君传旨各地勤王,眼下咱们要是过去,只怕是迎面撞上,勤王的军队都是各地精兵,不易正面迎敌,损失太大。”

“那咱们北上,正好那边朝廷已经无力管制,咱们以嘉裕为中心,占了北边的地盘。”

“北边现在都是难民,占了地咱们就得负责管他们,问题是哪里来的粮食?”

“还没到秋收,先前消耗不少,城外田地也被伍仕法派人毁了,目前的存粮也就够维持咱们的人吃喝,后面来的流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还是要省着点。”

各级将军议论纷纷,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朱康看着以安景之为首的文臣和武将谁也说服不了谁,示意安景之开口,“安先生可有良策?”

安景之沉思片刻后颔首,指着地图,“统领,在下建议南下,朝廷确实有勤王大军,但各地勤王军队一般会从西行,否则无法补充他们的粮草,按照规定勤王军只能准备三天粮草就要马上进京,贻误者斩。”

“咱们从嘉裕出发从东一路南下,绕过京都,直扑南丰斩断勤王大军的粮仓供应。勤王大军没有旨意不敢停留,南丰城坚难攻,短期内无法攻城,勤王大军不会与咱们纠缠。这南丰城若是拿下,粮食问题不必担忧,整军挥师北上。届时便可称王夺取天下。”

“哈哈哈!好!不愧是咱的安先生。”朱康拍手大笑。

大概的路线有了,接下来就是安排人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嘉裕城内不断接收着从岚县调来的粮草。

安景之坐阵后方,朱康亲自领兵南下。

急行军半个月后绕道南丰城外,或许是这里易守难攻,是勤王军必经之地,南丰城守军不认为有贼军会来攻城,守卫松懈,洪涛带人诈进城中,抢夺城门后大军攻入,几乎没有什么伤亡便拿下南丰城。

第9章 逃荒路上的人渣9

安景之接到战报后已经是半个月了,开始组织人手前往南丰城接管。各地勤王军和安景之想的一样,没有选择攻城,被文臣打压的武将不敢停留,给人留下把柄。

带着饿兵到了京都城外后敌人早就没了踪影,有本事的将军能给属下弄来粮食,没人脉的被文官撵出京都,该有的粮草也全部扣下。

本就饥肠辘辘千里奔袭的疲兵回防路上四处逃散,很多都加入了朱康的队伍。

十月,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朱康称王了。号镇北王。

在此之前,没有人会把朱康放在眼里。在他们眼中这个给平民分土地的贼寇不足为患。要紧的是以张世民为首的流寇。短短时间内聚集数万人在北方肆虐,还有各路叛军加入,战斗力不容小觑。

朱康现在居然在短短的三年内就称王,并且霸占了北方的土地跟朝廷南北对峙,朝廷对北方的土地掌控权全部丧失!

朱康立刻成为朝廷的头号大敌,张世民等流寇都要靠后。

勤王过后朝廷精兵大多落草为寇,留下来的不是拍马求荣便是无能之辈,领兵攻打已经成势的朱康,屡战屡败。

打到后面镇北军越战越勇,朝廷军一击即溃,更有人遇上就直接投降。

对于这些战俘选出作恶多端的负责一辈子挖矿,其他人拉去负责修路做苦力,改造良好的可以加入军队或者选择成为镇北王治下百姓。

朱康的势力越滚越大,正当他准备攻打京都时听说京都已经沦陷,文臣主动投降,张世民亲手砍了皇帝和许多大臣的头。

“京都攻陷都一个多月了,这张世民居然没有称帝。”

“他杀了皇帝,在天下人眼里太过暴虐,底下人只会怕他,不会敬他。称帝也无法服众。”

正当他们讨论时,有人送来了张世民的一封信。

看了全篇后朱康久久不语。

张世民他爹与他同朝为官,因为皇帝的懦弱,压不住大臣,就把一直是皇帝追随者的保皇派推出去做替死鬼,全家流放到边关,只有他活着到达,爹娘,妹妹全部死在途中。

当了几年小兵,对皇帝仇恨日益加深,他趁着上官克扣军饷,加上平时有意结交军中兄弟,哗变响应者众多,落草为寇,一心想要推翻皇帝。

他成功的杀了皇帝,也杀了当初构陷他家的官员。其余的已经被他关起来。

从前的天之骄子变成家破人亡的失败者,当初善良的腼腆少年成为了烧杀抢掠的大流贼。

大仇得报后他无憾了,愿意把京都和平交接给朱康,他清楚即使开战他们也守不住,他们不像朱康有安稳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供应粮草,京都有这么多蛀虫早就没什么粮食了,打不赢也守不住,不如为这些兄弟求一个安稳的后半辈子。

安景之接过朱康手里的信,这张世民倒是一个识时务的。

朱康答应了张世民的要求。

十二月,朱康称帝,国号大乾,史称永康大帝。

张世民和他的手下全部卸甲归田,罪大恶极的早就被他自己砍了,报仇时为了安定不得不纵容他们,如今不再需要便不再手软。朱康十分满意张世民的识时务,他这举动会让其他手下觉得他无情,以后他也不再有威望可以把这些人聚起来闹事。

永康元年,朱康在金銮殿大封群臣,武将以洪涛最高,赐国公尊位,与国同休,文官以安景之为尊,赐国公尊位,与国同休,任左相兼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