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我真是好男人(160)
等他们撤离之后,基地就会无人监管,相处了这么些时间,跟异世界的人其实多少也有了一些感情,更何况这些人还帮他们解决了那么多的技术难题,虽然他们也付出了相应的报酬,但对华国来说,那价值远远不止于此。
周其海他们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基地,轰然坍塌。这就需要一个继承人来帮助他们继续管理这个基地,而齐衡中就是他们考察过的最适合的人。
他们在异世界获得了这么多的好处。华国如今已经是国际第一大国,已经快进入联邦时代。
那么处理异世界的丧尸,为这里的人建立起一个希望的根据地,就是他们对这片世界的赠礼。异世界的各种科技经过二三十年的停滞,已经退化,人类内部的内斗原因严重,拿不出多余的精力来清扫丧尸,但他们背靠一个世界的资源,科技又不断在攀升,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总算是把这个国家大半的丧尸清扫干净。
周其海向齐衡中坦白的时候,其实齐衡中心里早有猜测,清扫首都丧尸的时候他就发现了,那么大的一片基地全都沦陷了,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隐藏的基地。这些人的一言一行根本就不像是末日里的人。
他也和几个异世界的科研人员谈过,这些人的教育断层十分严重,只知道上个世纪的知识,本世纪的很多基础理论都不清楚。
当周其海说他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他并没有那么惊讶。让他惊讶的是周其海居然选他为基地的接班人。
两人在屋子里谈了很久,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从那以后,周其海会经常带着齐衡中了解他们基地的治理政策,让他自己培养一批异世界的管理人员。而齐衡中也在地图上标出了不少地方,等着他们去探索。
……
生物科技在发现光幕的第5年就研发成功,人类寿命得以延长,安景之是第一批被注射的人员之一。
一直活到了一百岁,本来可以活到150多岁,但是他不想活了,此时的华国已经不需要时空通道,可以说早在20年前,他们就已经完全攻克对面的所有技术。
多活20年,也是为了让他们再查漏补缺,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掉的,也提醒他们安排两边离开后的事情。
第135章 我把金手指上交国家20
眼看着他们把对面安排清楚,所有人撤离完毕后,安景之打完最后一把游戏就离开了。
安景之离开后,他的档案被国家以最高机密永久封存。
一直到一千年后,蓝星进入了星际时代,华国成功研制出联邦第一台时空穿梭机!
而他们第1次穿梭的目的地正是当初时空光幕对面的异世界!
此时对面也进入了联邦时代,联邦最高执政官是曾经周其海他们建立的军事基地首领。
不过对面的科技发展速度不如蓝星,双方科技大概有300年的差距。
两方经过简单的交流之后,因为有之前的渊源,建立了互助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异世界的联邦执政官是曲天小儿子曲权的孙子曲安。
当初军事基地的人公开他们的来历之后,把基地放权给齐衡中,集体消失后,齐衡中的人迅速接管了军事基地。
经过了简单的磨合后,基地又走上了正轨。
曲天的儿子曲权表现优秀,被齐衡中作为负责人培养,在齐衡中168岁去世后接任基地。
而曲权他的儿子曲安痴迷于生物研究,曲安188岁的时候,研究出了又一项打破人类生命极限的基因药剂。
因此被推举为联邦第一任执政官。
曲安的名字其实是曲天为了纪念安景之而取的,若当初没有遇见安景之,如今的他们又会是什么样呢?怕是早就化为黄土,或丧生于丧尸嘴里。
如今的曲安,已经快要800多岁了。
而安景之的档案也重见天日,被公之于众!
联邦新闻30分钟全部用来介绍安景之,一经播出举国哗然!
这些年来其他国家虽然加入了联邦,但是也在暗暗探寻华国突然崛起的原因,实在是太突然了,怎么会就出现了科技大爆发呢?明明之前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因为一个普通人,最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个人发现了时光之门居然不占为己有,反而上交给他的国家,这么离谱的事情让这些人实在是想不通!
安景之的名字也正式登上了联邦教科书!联邦连夜刻了安景之的雕像放在联邦大广场。
可以说如果没有安景之的帮助,华国不可能发展的这么迅速,更不可能成为首届联邦执政官,连任1000年!
雕像建成的第二天曲安通过两个世界第1次建交,来到了联邦大广场,他站在广场下面,注视着安景之那百米高的雕像。脑海里不断的回忆着,爷爷曾经跟他讲述过的安景之的故事。
“好家伙,你爷爷我那可是末日20多年来第1次见到方便面呀!当时的一包方便面换的积分都够我跟你奶奶你爹你大伯他们生活一年。你安爷爷居然就只要了我一份在废墟里都可以随处找到一个u盘。
当时我还纳闷,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
想不到最傻的人是我自己,没想到你安爷爷他居然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他们有物资和环境,我们有技术和人才,这不就一拍即合吗?他们把我们世界的丧尸都给清扫的差不多,走的时候还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偌大的安全基地,要不然不知道还要多久,咱们的世界才能摆脱绝望。
虽然咱们现在的环境确实还是差了一点,播下去的种子收成也不如末世前,不过呀,安爷爷他们世界的人帮咱们改良了不少良种,如今也算是可以自给自足。你以后长大了也可以去做研究,为咱们这个世界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