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我真是好男人(162)

作者: 只吃三碗 阅读记录

这些人也受够了,不再指望着原主,如果还要供他读书就要分家。

安爷爷和安奶奶自然也很伤心。但心里还是相信自己的孙孙是文曲星下凡,坚持要供他读书,改换门庭,同意了分家。

家里的田地都卖光了,就分了点锅碗瓢盆。压箱底的钱,安爷爷和安奶奶只拿出一部分了,更多的留下来准备继续供孙子读书。

按照乡下规矩,老人分家跟老大住,安家大儿媳妇也没亏待两个老人,虽然不满意两个老人拿自己的钱去补贴原主,倒也没说什么。

原主输光家里田地后每次看到他大伯娘都心虚,上门要钱一般都会刻意避开她。

他就这么一直掏老两口的棺材钱,眼看这边要不出钱了之后再也没来过。

他在县里不仅学会赌博还学人家喝酒。

在一个深夜里醉酒淹死在池塘,安奶奶安爷爷三天后才知道原主的死讯,两个老人一夜老了十岁,第二天就撒手人寰,还是那安家大儿媳操办的原住跟安爷爷安奶奶后事。

安父安母呆愣愣的一直看着儿子的尸体,三天都没进过一滴米水。

从此以后,喜欢出门唠嗑的安母再也没出过门,安父也变得沉默寡言。

……

古代的历史中14岁的童生其实也算不得多厉害,10岁的秀才都有不少。

但大部分人都出生名门不缺教育资源,或者运气好有名师指导。

而原主的授业恩师只是一个普通老秀才,原主能在他的教导下十四岁第一次下场就能够考上童生名额其实本身就是个不可多得的聪明人。

可惜原以为家里对他保护的太好,让他只知道读书,对于外面的诱惑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别人一句话就能捧得他飘飘然,忘乎所以,最后害了一家人。但如果他能踏踏实实继续读书,安家改换门庭也只是时间问题。

安景之放下书本准备收拾书袋回家,今日是学堂一月一次放假的日子。

突然有人拍安景之肩膀,“景之,收拾好没?走呀?再不去就要迟到了。”

安景之不动声色的挪开了拍在他肩膀上的手,淡笑道:“不了,今日家里有事就不去了,麻烦孙兄替我向大家道个歉。”

孙庭文怪异地打量他一眼,上次带他去诗会不还兴高采烈的吗?还拜托他下次一定不要忘记带他去。要不是看他考上了童生,有点意思,谁理他?这次怎么突然这么冷静?

“你家里有啥事儿?昨天不是说好了吗?你这突然不去,大家可能会对你印象不好,以后都不邀请你了。”

安景之微笑道:“实在是事出有因,真是抱歉了孙兄,你快去吧,别让我扫了大家的兴。”印象不好管他啥事?

记忆里这些人可没把原主真的当成一个诗友,无非是看他年纪小,被人捧了几句就飘飘然像个傻子似的,带他过去耍弄一番罢了。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一次他们还特地整了一个题目让他来做诗,先拱火说他这么年纪轻轻就能考到童生,想必诗词方便也有过人之处。然后让他一个连格律都没看过的人现场做诗。

原主哪会?被人捧得正心里舒坦又不想落了面子,最后脸色憋得通红,毫无意外的连个屁也没写出来,在众人嘲笑的眼神中落荒而逃。

他们就是吃准了原主爱面子,故意先捧他,再给他出难题,让他下不了台,不然一个童生没做过诗就没做过呗。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第137章 古代极品农家子2

看安景之坚持孙庭文又劝了几句还是没说动就放弃了。边走边摇头,心想,可惜今日诗文会少了一个乐子。

安景之打发完人后,收拾好东西背着书袋回家,他来县里读书一般是搭来往县里和村里的牛车,不然就他这虚弱的读书人身体走路都要走废了。

走到搭车处,花了一文钱搭上回村里的牛车,安景之上车后找了个空位,一屁股坐在一个稻草堆上。

原主每次搭牛车都会下意识的避开学堂的同窗,生怕人家看见他这寒酸的样子,其实人家早就在学堂传遍了,没少私下议论。

原主要面子,安景之可不在乎,坐在牛车上看见路过的同窗还大大方方跟人家点头打招呼。

何昌兴诧异的看着安景之,这人今天是吃错药了吗?平日里坐在那牛车上看到人恨不得都要躲起来,今天居然还敢主动跟他打招呼?

何父来接儿子回家顺便去酒楼吃饭,看着儿子道:“这是你的同窗吗?怎么平日没请到家里来做客?要不要邀请过来一起去吃饭?”

何昌兴也点了下头,拉着何父转头就走,“不用了,人家跟我可不熟。”

安景之坐着牛车一路颠到村里,到家的时候发现大伯母宋氏正在院子里晒衣服,安景之打开院子笑道“大伯母。”

“景之回来了?”宋氏惊讶的看着他,这才想起来今日是安景之学堂放假的日子,这人一个月不见,居然还会跟人打招呼了?

平日里一副冷冰冰瞧不起人的样子,还以为谁看不出呢。也就她男人几兄弟那几个傻蛋看不出来,成日指望着他改换门庭,在她看来,没考上童生的时候这人还收敛一些,考上童生后这尾巴都要翘上天了,以后要是真有本事当什么大官,她们这些人能不能沾上光还是两说!

也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吃错药了,还是要憋什么大招?

其实安奶奶安爷爷也看出一些端倪,但是为了家里和谐没有说出来罢了。

闻声而来的安爷爷走进院子,“学堂放假了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