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我真是好男人(4)

作者: 只吃三碗 阅读记录

程能说的倒是真的,在原主记忆中,这是一个对小老百姓秋毫无犯,军纪严明,比官军还像官军的起义军。

“朱统领现在手下没什么读书人,你要是加入他的话,朱统领肯定会欢迎你的。”

原主是个屁的读书人,小时候念了几天私塾后面嫌累就不去了,还用以此为由骗了家里人三年,从安母那里要了不少钱说是买笔墨纸张,后面是骗不下去了才没继续。

但是对于唯一的小弟肯定是各种牛皮乱吹,在老实又没读过书的他眼中景哥就是个厉害的,什么都晓得。

原主记忆中的各路起义军,如果说谁能夺得天下,安景之觉得,非此人不可。

本来被前面突然出现的贼兵队伍吓傻的全家人,战战兢兢,心里还在惶恐不安,没有想到领头的那个贼首居然和自家小儿子(三弟\三叔)认识,还聊上了。

惊惶不安的心绪顿时安定了不少。

在心里庆幸,还好景之平时爱交朋友,这不就用上了吗?否则天知道他们一家人会是什么下场。

钱氏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说三弟游手好闲是个懒汉了!

一家人被安景之说服后改道跟着程能一起去了他们占据的县城岚县,走了两天才终于到了。

刚刚靠近城门就能看到外面绿意盎然的秧苗,土地开垦的平平整整,城门进进出出不少人,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这是贼窝,谁会想到这不是朝廷治下的县城?

如今天下大乱,他们这些小老百姓不懂得什么朝廷不朝廷,对他们来说去哪里都一样,只要能让他们安定的生活。

答应跟着来,但心里始终还是提着的,他们也怕,如果不答应的话贼寇直接动手怎么办?不清楚景之与那贼首的交情有多少,安父更不敢拿全家人性命赌,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但是看到城门口的一幕全家人提着的心算是落下大半了。看样子这些人是想要好好过日子的。

程能让手下带着安父安母去他安排的住处后,自己则带着安景之去拜见朱统领。

“老丈,这里就是你们住的地方了。”年轻小兵道。

“多谢将军了。”安父客气说道。

“我哪算得上什么将军呀?老丈不用客气,叫我小赵就行。有什么需要的可以告诉我,我们百夫长交代了要好好安排你们。”年轻人憨憨一笑,交代了自己的住址后就走了。

“当家的,咱们真要住下来吗?”安母看着这间院子,有些欣喜,还是景之有本事,不然她怕是这辈子都住不上这种房子。

总共有六间房,加一个厨房,前面还有一块空地,可以种点菜。家里人口多,这下子完全不用担心住不下。

“暂且住着吧,看看景之晚上回来怎么说。”安父看着这安排的宅子,心里也有些欣喜,但是现在情况不明,心里还拿不准接下来的路。

“我出去转转,你们先收拾一下。”

安父打算出去打听打听这县城到底是啥情况,不然心里总是不踏实。

钱氏和赵氏帮着安母收拾打扫卫生,一家人这一路上除了几件衣裳也没什么行礼。

几人利索的把家里收拾干净,安木庆和安远图就负责一些重活。

后面小赵又送来了一些铺盖被褥和锅碗瓢盆等。

在安父回家前总算是归置打扫完了。

“哎呀,娘,还是三弟有本事,这房子可真大。”打扫完后才有空的钱氏欣喜的逛了一圈。

“那当然,要不是靠我三儿,你们这辈子也别想住上这青砖瓦房,平时还怪我和你爹偏心,你们两个要是也能让我和你爹住上这房子,我也偏心你们!”安母眼睛一扫数落道。

旁边没开口的安老大和安老二对视一眼,他们啥也没啥呀,娘咋就带上他们了。

其实对于爹娘偏心小弟的事情他们并不是那么在意,安老大是家里长子,自觉要担起家里的重担,照顾弟弟们。

安老二则是无所谓,爹娘从小教育他要照顾弟弟,弟弟身体不好,他从小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小弟也不是没良心的。

还经常告诉他,以后在县里找到营生,有本事了也会像他照顾小弟一样照顾自家儿子,让儿子也能去县里站住脚跟,不用像他们要在土里刨食。

“哎呀娘,谁说你们偏心了?再说了,就算是真的偏心了,那不也是应该的吗?我算是看出来了,咱们三弟啊,才是最有本事的。说不得以后他这些个侄子侄女都要靠她三叔扒拉。”钱氏赶紧上前顺着说道。

“钱氏说的对,我刚才出去打听过了,城里的义军是个好的,这朱统领也从来不会欺压百姓,老三要是真的在朱统领手下做事,那咱们可就算是有了靠山。在城里生活才会更方便。”

“这是房契,刚才进门遇到小赵给的。还说了景之晚上不来吃饭了,在朱统领那里吃。咱家姑且也算是在岚县安家了。”

安父心里有些得意欣喜,没想到这近两个月的逃荒能有个好结局,全家老小一个也没少,小儿子景之也变得有担当了。再也没说过要和侄子侄女抢座位不说,还会偶尔搭把手。

脱离队伍之后他们这些一辈子都没出过门的都不认路,还是景之有见识,一路上靠着他带领,让他们避过了不少危险,往南边走的路上有时候还能找些野菜充饥。

如今更是入了这朱统领的眼,看来小儿子算是长大了,一想到打听到的那些优待读书人的情况,跟谁得意自己当初送三儿读私塾的决定,三个儿子的名字还是请私塾先生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