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153)
事实上,她怀疑亚空间中究竟有没有“死亡”这个概念——如果没有,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亚空间确实是永生的国度。
这时远方的黑夜中又传来了几声枪响。
黎鸣霄问:“是别的据点吗?”
奥卡加布琳娜“嗯”了一声。
黎鸣霄又问:“有多少这样的据点?”
奥卡加布琳娜没回答,或许这是个不能回答的问题。
“抱歉,”黎鸣霄自觉问了不该问的,于是换了一个问题,“这里有多少普通人?”
“不清楚。”奥卡加布琳娜:“几百,一千?大概不会再多了。”
巴颖试探着问:“普通人知道这些吗?怪物什么的。”
奥卡加布琳娜沉默了一下,才回答:“也许是知道的。”她的表情终于稍微柔和了一点,“入夜以后,没有人会出门。我们种土豆的那块地,收成总是异常地多。挖出来的土豆中,有很大一部分不像地里长出来的,倒像是刚埋进去的。”
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洛书突然想起了一个关于“亩产万斤”的造假笑话:在收成的时候,把其他地里的麦子临时都移进一块地,栽得那叫一个密密麻麻……
这时帕维尔起来了:“哎呀,我错过了什么?”
因为换了值夜的人,后半夜远比前半夜要热闹。也许是对抗困意,也许是一种“我不能睡,那大家谁也别想睡”的精神,总之帕维尔嘴上就没停过,从自己贩卖骨碟的光辉发家史,说到禁区里储存的番茄和豆子罐头直到今天还在支撑他们的伙食。
洛书听得一言难尽:这是什么破罐子破摔的精神——禁区里捡的食物猛猛吃是吧?
当然,这种“玄学与物理”的食物不宜拿出来分享,所以帕维尔慷慨地分享了他们“亩产千斤”的土豆。
帕维尔翻出一个老式煤炉——斯拉夫蒂奇是有燃气供应的,但他们这栋楼在市政登记那里属于“无人居住”,电线都是从其他楼接过来的,但燃气就不太好弄,所以干脆烧煤。
煤和土豆一样,是这座城市会“定时定点刷新”的物资,而被偷电的人也一直没有吱声——这座城市的人们,仿佛默认了存在这样一群不见光的人,被吃掉的土豆和拿走的煤球、乱跑的电表和黑暗中的枪响都是他们存在的证据。
至于他们是谁,却似乎无人探究。或许因为知道他们是谁,才不去深究。
这些故土难离而坚持返回早已经不适宜生存的家园的、已经老去的人,跟黑暗中的怪人其实并无分别,都不过是沉湎于历史而被时代远远抛下的、苏维埃的遗民。
帕维尔点燃煤炉,把一袋土豆倒进去,在翻动中逐渐溢出烤熟淀粉的香味,让这一幕有了些许“围炉夜话”的氛围。
但洛书的问话破坏了和谐的氛围:“你相信切尔诺兹克事故是破坏分子造成的吗?”
“怎么不是?”帕维尔用一种强硬的语调说:“如果安德烈没有说谎……”
“他没有说谎。”洛书相信“平行宇宙历史档案”,“但我看过两个版本的《切尔诺兹克狂想》——我向你提到过的,我记忆中的许多事件都与现在的记录不同,其中就包括这本书,和这件事。”
“在我记忆中的版本,他发现有人向安东·谢尔盖耶维奇等核电站工程师持续投毒,试图使他们产生药物成瘾而引发事故,最终从黑市的线索挖出了一个北亚美利加联邦调查局的潜伏间谍,将其送往克格勃总部关押。”
“而在你们都读过的这个版本中,他是从你们的身上找到了邪教活动的线索,逮捕了伦道夫·克劳斯,以及后者用邪曲骨碟钓出来的一个信仰克苏鲁的秘密组织,将之捣毁。”
“我相信北亚美利加间谍和邪教活动都是真实存在于普布利亚的——但这些真的是核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吗?”
第144章 禁区(十三)
“我拜访了安东·谢尔盖耶维奇。他提到这个春天没有过去几年那么暖和,或许是这个原因,他最近的精神也不太好。
他随口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重视。安东是经过克格勃审核的、值得信任的同志,所以我直白地询问,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包括住所附近形迹可疑的人、缺货后突然补充的商品,乃至空气或者饮水里不同寻常的味道。
安东果然意识到我问的是什么,没过多久,便想到一件事:差不多从2月起,自选商店(可以理解为国营超市)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伏特加短缺。短缺持续了一个多月,虽然很难受,但在运输格外困难的冬季,这是常有的事。等到4月,货架又突然补满了,大家便也没有在意。
我建议安东戒酒一段时间,看看精神状态是否能够好转,但从他的表情推测,大概不会听从我的建议。
我走遍了普布利亚售卖伏特加的商店,根据品牌和生产批次取样,然后一并送去了基辅的秘密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结果出来了。没有发现我怀疑的成瘾性药物成分,但查到了几种不应该存在于添加剂中的奇怪分子,甚至不是任何已知的化学结构,以至于实验人员一度怀疑是仪器出了问题;但后续的老鼠实验中发现,这些分子在代谢过程中,确实让大鼠产生了从亢奋到萎靡的状态循环。
我拿到了那几种奇怪成分的浓缩样品,准备了量表检测自己的精神状态,决定亲身试一试。
根本不需要量表。
喝下大概60mg剂量(约5瓶伏特加提取物)样品后,仅仅15分钟,我就开始大量出汗,30分钟后进入异常的兴奋,40分钟开始幻听,紧接着陷入光怪陆离的幻觉,进入完全无法自控的状态,倒在地上抽搐,直到90分钟后才重新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