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192)

作者: 鱼绯 阅读记录

“开始了吗?已经在录了?好的。”

确认录制状态后,稍微有点地中海的老师清了一下嗓子,“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学习连山学,或许是出现了我不希望看到的紧急状况。大家并不一定是我的学生,但既然都在这课堂上,我就统一称呼同学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同学们好,我是秦桓。”

好家伙!

前情回顾:秦桓教授,杨海移博士的导师,在参与三星堆九号祭祀坑的挖掘工作之后失踪。

洛书曾经找过当时的新闻,在起出巨型青铜像的过程中,祭祀坑出现坍塌,不得已放弃挖掘,提前撤出所有人,而秦桓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失踪的。当时太混乱,谁也说不清他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其中有没有神秘学因素。

敢情这个“无法前来”,是“人在亚空间,勿cue”的意思吗?

这个师门是不是风水不好?

根据“培养计划”,《亚空间地理》原本是大三的课程,不过听秦桓教授的意思,他似乎预见到了当出现类似“亚空间降临”的状况时,他的课程会被用于紧急培训——这门课或许就是出于这种目的录制的。

“这是我的邮件地址。如果同学们对课程有任何疑问,可以发邮件给我。”

与此同时,屏幕下方打出了秦桓教授的邮件地址,但后面跟了括弧:秦教授于2028年12月24日失踪。

与杨海移类似,秦桓教授也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如果你们听这门课的时候,我身上已经发生了某种不幸——你们仍然可以尝试发邮件给我。或许会收到来自亚空间的回复呢?”

这个笑话过于地狱,大家一时不知道当笑不当笑。

这时候屏幕上飘过一行弹幕:“各位密大的同学好。我们初学连山学,今后可能需要经常叨扰请教,提前谢过了。”

众同学赶紧掏出手机,拉开课程旁听列表,显示的都是一串乱码一样的用户名,也就是传说中的“赛博同学”。

在大家都习惯用“哈啰哈啰”来打招呼的时候,冒出这么书面或者说官方的弹幕,气氛一下子就严肃起来了。

大家开始思考:要不要回条弹幕呢?回什么?谁来回?

然后回复的时机就在思考中过去了。

众同学:……

秦桓教授:“《亚空间地理》这门课,最主要的研究材料,就是《山海经》。所有的研究都基于一条假设:《山海经》记载的水文地理,就是亚空间。如果这一假设不成立,那么所有的研究都要推翻,这一点必须提前申明。”

“至于《山海经》为什么能够如此详实地描述亚空间,目前有两种假说:一种是‘梦游神国说’,即《克苏鲁旧约》的说法,通过梦境的‘痴愚护佑’链接亚空间的人,醒来后把梦境记录下来;另外一种是‘鬼神纪元说’,即西周以前是鬼神的时代,亚空间与现实是一体的,《山海经》是对上古的客观描述。”

“《山海经》地理有明显的模块化特征,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这同样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受限于上古时期的交通,另一种是亚空间的‘不连续性’,或者说,亚空间的连接方式与实体空间是不同的,往北一直走未必能抵达北海,往西一直走也未必能抵达大荒。”

接着屏幕上打出一张地图,分为“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南山经”“大荒”“西山经”“海内”“海外”几个模块。

“《山海经》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地点,能够从连山学的角度映射于现实,于是成为我们最早研究的坐标。”

“第一个地点,就是‘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的不周山。这段描述与帕米尔高原非常一致,《淮南子·天文训》《周髀算经》均提到‘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一讲是总论,后续要介绍许多以《山海经》为主要材料的,古代连山学对“混沌”与“现实”对应关系的算法,当然,任何一种都不敢说绝对准确,实际上是仅适用于一定范围的经验公式;从第十讲开始,还要介绍克学界基于欧几里得空间的另外几套算法,并进行比较。

就像在杨海移的课堂上一样,因为老师不在,密大学生讨论起来,原本是比较随意的;今天大家虽然因为“赛博同学”而僵直了一段时间,但还是随着课堂内容渐入佳境而逐渐放松,开始打弹幕了:

“北海是贝加尔湖吧?”

“没错。这也是比较确定的一个地点,证据是《贝加尔水怪》里面,潜入湖底看到的来自远古的巨大骨架,与‘玄蛇’非常相似。”

密大众生的连山学知识储备还是非常能打的,往往能发表一些颇有见地的弹幕,回答赛博同学的小白问题更是大多数时候都不在话下,要是实在答不上来,还可以放出大招:@程玖。于是一堂课下来,赛博同学们也学会了@程玖……

第181章 亚空间版北斗

覆巢危机之下,密大众生虽然名义上还是学生,但已经开始参与对“连山纪元”的准备工作,执行连山委员会派发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培训赛博同学、协助开发各种各样的连山辅助软件(如降临模型、亚空间版北斗)、以及参与“丧尸Go”的测试工作。

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正如安宁教授说的,也只是“平凡的每一天”。

大概因为这种“同舟共济”的气氛,众同学的关系倒变得亲近了一些。每天午饭的时候,不同于过去三五成群的小团体,大家开始把几张餐桌拼到一起,组成“大团体”,有时候是以参与的项目为单位,有时候完全随机,主要为了相互“勾兑”一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