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25)

作者: 鱼绯 阅读记录

显然,在邪神的鄙视链中,“鸟”“蛇”“树”是毫无疑问的“前辈”,甚至有“三柱神”之称;“大乘”因其掀起的无数腥风血雨闻名于世,在克学界有“撒旦”之誉;“混沌”在华夏活跃于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期间,尤其在大秦人那边信徒众多;“烂柯”是不在状况内的方外之神,唯有“洛书”,大家一致的反应是:啊?这也是个神?

如果说“邪神鄙视链”还只是看一个乐,那么接下来的“邪教传播学”就是实用的重磅学问了。

速读了几部板砖书的目录和部分章节后,洛书总结出“邪教的精神控制三定律”:

第一定律,隔离。将受害者从家人、朋友等可能提供帮助的人身边隔离开来,使之处于邪教信众的“茧房”中,无法有效获取外界的信息。

第二定律,重复。洗脑贵在持之以恒,有道是谣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第三定律,奖励。没有好处的事是很难长期坚持的,邪教也要给信徒一点甜枣来维持他们的信仰,哪怕是发鸡蛋呢?

虽然醍醐灌顶,但洛书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些并不适用于白牙岛的现状,自己需要的,恐怕是“互联网的邪教传播学”。在这个新东西上,图书馆里的这些书,恐怕就有些过时了。

第23章 乱入的连山文学爱好者

从书籍完稿到出版要经过漫长的审查,即使是私印产品,从印刷到被图书馆收录也是需要时间的,因此,藏书多少有一些滞后性。

在日落之前赶回宿舍,把门一关,洛书又马不停蹄地打开了“连山归藏”论坛。

从程玖那里得知,该论坛确实是“连山学者”的聚集地,优点是信息更新及时,缺点则是可信度大打折扣。

什么,你问为什么可信度没有保证?

据程玖说,连山学界也存在大量争论不休的模糊地带和学艺不精的人,何况,论坛上发言的,大多数甚至不是连山学者。

此事就说来话长了。

虽然注册要答题,且题库堪称偏门到变态,但“连山归藏”毕竟不是那种邀请制的封闭论坛,仍然难免鱼龙混杂。

研究连山学这种事情,可做不可说,你总不能公开宣称,世界不是唯物的,在人类和人类的科学之上,还存在着古神——那不就成了邪教分子了吗?

所以,名义上,连山学界自称是一群小众文学爱好者,热衷于一种以绝望疯狂为特色的科幻恐怖文学。创作这种文学的作家被称为“连山派”,在大秦那边,则称作“克苏鲁文学”。

披上文学的外衣,虽然方便了在太阳下面活动,但也难免混入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真的把“连山派”和“克苏鲁”当成科幻恐怖文学,出于猎奇的心理专门找来看。其中一些人被“连山派”作品中充斥的混乱疯狂的世界观,以及古老的、对未知的恐惧所吸引,转化成了真的连山文学爱好者,纷纷涌入“连山归藏”,活跃度甚至把连山学者们甩出好几条街。

你当然不能指望这些文学爱好者在发帖的时候严谨措辞、小心考证——拜托,这不是讨论地摊恐怖小说吗?怎么一股老学究的味儿呢?

因此,论坛上的内容也就变得一言难尽起来了。

这还只是初级阶段,后来对“连山文学”深度中毒的骨灰爱好者们已经不满足于当个卑微的读者,纷纷开始下场创作,不用说,他们的作品十之八九纯属虚构,用“连山学”的眼光来看,就是伪作。伪作的数量呈井喷之势,真作埋在其中,堪称大隐于市、沧海遗珠,让连山学者苦不堪言。

事情发展到今天,连山学者甚至总结出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离谱筛选方法:有ISBN码的不看、完结不看、作者没进精神病院的不看。

可想而知,如果这些茫茫多的“连山文学”中某一部破圈大火,那么科幻恐怖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大众爱好,而“连山归藏”论坛势必要被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届时说不得被鸠占鹊巢的连山学者们只能抱头鼠窜、另建根据地……

言归正传。虽然缺乏严谨的文献引用、以“我有一个亲戚”开头的连山文学基本完全不可信,但论坛对邪教现象和邪教传播的讨论还是颇有价值的。

“我有一个疑问啊,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效率是指数提高的,为什么邪教却没有井喷扩散呢?要说全靠审核力度,我是不信的。以互联网每秒的信息生产量,靠前AI时代的人类审核员,这不是逗么。”

好问题!

可以说是问出了洛书的心声。

参与讨论的大多只是连山文学爱好者,但在这个非神秘学问题上,有无背景知识不影响他们的真知灼见:

“那要看你说的是广义的邪教,还是狭义的邪教。”

“如果认为广义的邪教是对人进行大规模洗脑并借此敛财,那么邪教确实已经井喷扩散了。”

“但如果指的是狭义的邪教,必须传播宗教教义、有个自称具有超自然力量的教主、形成秘密结社,那么往往因为竞争不过更极端的教义而存在时间有限;而如果教义特别极端,甚至有骗信徒自焚之类的大活,那肯定马上就被端掉了。”

“你想想,在这个人人争当舆论导师的时代,那么多博主都在使尽浑身解数,传授各种五花八门的人生哲学,想你之所想,急你之所急,好让你关注他们。这时候你拿出宗教教义来——这个实在有点太古老了,打不过呀。”

好家伙,说得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