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道:“奴婢知道轻重的,姑娘放心。”
虞朝去祠堂看虞嫣的事情传到了二太太秦氏的耳朵里。
秦氏沉着脸道:“就会做这些面儿上的功夫,以为我不知道她的用意呢。也就嫣儿性子直,脑子笨些,不然哪里会有今日的事情。”
魏嬷嬷听着自家太太这话,也忍不住道:“咱们姑娘是没那些个弯弯绕绕的,才老是在大姑娘面前吃亏。”
秦氏听着这话,叹了口气,心里着实是堵得慌。
……
紫竹院
顾窈听丫鬟蒹葭说完祠堂的动静,轻声道:“大姑娘会做人,名声自然是好些。就咱们来京城这些日子,大姑娘可没在咱们面前显露出一点儿轻视来,这哪里是二姑娘能比得过的。”
蒹葭点了点头,认同道:“可不就是这样,看来,日后要进宫的,定是大姑娘了,说不得大姑娘往后也会有贵妃娘娘的风光呢。”
顾窈听着这话,却是觉着不大可能,依着虞贵妃的性子,能叫虞朝进宫,能叫她生下孩子,也照样能去母留子,将孩子养在景阳宫。
所以说,虞朝进宫侍奉,未必是福气。更何况,虞朝相貌只是中上,宫中美人众多,她哪里就那么容易得宠呢?
想着这些,顾窈不由得又想起自己前世被虞贵妃算计的事情,她不自觉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重活一世,她必不能再重蹈覆辙了。可她如今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个上门打秋风、名不正言不顺的表姑娘,虞氏心中又存了那样的算计,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呢?
一旁,蒹葭看自家姑娘有些怔愣的样子,只当是自家姑娘在发愁自己的婚事。她迟疑了下,到底是大着胆子开口道:“姑娘,奴婢见着这些日子世子爷和府里其他少爷待姑娘也算不错,姑娘这般美貌,未必不可以想法子留在这显国公府。”
蒹葭的话还未说完,顾窈就沉下脸色,厉声道:“这样的话日后莫要再提!”
第12章 法源寺
顾窈知道蒹葭是为她好,可若是她当真存了那样的心思,显国公府定是容不下她了。
这辈子,她便是嫁的低些,也万不要落到那般艰难的境地。
顾窈见着蒹葭脸色发白,轻轻叹了口气:“我知道你是为着我好,只是这显国公府显赫,我若存了算计,怕是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所以这话往后莫要说了。”
蒹葭点了点头,“奴婢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顾窈依例随虞氏去寿安堂给老夫人请安。
刚一进去,便见着顾锦站在老夫人身侧,笑着和老夫人说话。
见着她们进来,老夫人便满脸笑意对着虞氏道:“锦丫头倒是有心,今个儿天没亮就起来了,去园子里收集了这些露水拿了过来,拿这露水泡的茶当真是多了几分清甜。”
虞氏听着这话,微微一愣,视线落在站在老夫人身边的顾锦身上。若是放在往日里女儿这般讨好老夫人又得了老夫人的夸赞,她定是高兴的。可偏偏,她知道女儿做这些都是为着世子虞桢,心中一时便五味杂陈,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来:“锦丫头说您待她极好,想要孝顺您呢。”
老夫人听着这话,笑着点了点头。
虞氏这个庶女自小便懂得分寸,如今带回京城的这个外孙女儿也是个懂事的,叫她很是满意。
范氏见着老夫人喜欢顾锦,便也跟着道:“这孩子难得投了您的眼缘,您若喜欢她,往后就叫她多陪陪您。”
随着范氏的话音落下,顾锦脸上露出一抹欣喜来。
顾窈看着掩饰不住笑意的顾锦,不由得想起前世的事情来。
前世顾锦也是自打住进了这显国公府,便喜欢上了世子虞桢,也是这样费尽心机的讨好老夫人。只可惜,顾锦再如何讨好,到头来也只成了虞桢身边的一个妾室。
那时她在宫中听闻这些,还很是感慨,顾家两个女儿都成了妾室,倘若父亲在地下知道了不知是何想法。
顾窈收回视线,又朝大太太范氏看了一眼,范氏此时定是不知顾锦对自己儿子动了心思,倘若知道,如何还会顺着老夫人的话夸起顾锦来,厌她都来不及呢。
众人将话题从顾锦身上移开,闲聊起来,老夫人便提起了一件事。
“前日我收到书信,说是你大舅一家外放回来,过几日便要到京城了。”
范氏听着,才明白过来老夫人今个儿为何这般高兴,她笑着道:“大舅舅一家回来,瑜丫头便时常能过来了,也省得您时常念着她。”
老夫人点了点头:“是啊,她跟着她父亲外放出京,如今回来了,就叫她来府里多住些日子,她和朝丫头她们定有很多话要说。”
范氏笑着应下,又开口道:“明日媳妇想带着朝丫头去一趟法源寺上香,媳妇听人说,智静大师前几日云游回来了。”
老夫人一听,脸上便露出一份喜色来。
智静大师佛法高深,看相也格外厉害,当年便是这智静大师言女儿命格极好,将来会尊贵非常,之后女儿当真入宫一步步成了贵妃娘娘。
自打有了送朝丫头进宫助娘娘一臂之力的想法,她便也想着机会找智静大师给朝丫头看看面。只可惜,大师这些年云游在外,也不知何时回来。
如今智静大师回京,当真是件好事。
“好,好。”老夫人笑着道,想了想,又道:“既是要上香,也带着锦丫头和窈丫头一块儿去吧,路上也热闹。”
范氏听着这话,也明白老夫人这是不想太显眼了,于是便点了点头,应了下来:“也好,正好锦丫头和窈丫头来京城还没出去过,趁此机会一同出去散散心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