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演我夫君上瘾了(53)+番外

作者: 望风吹袖 阅读记录

她有些纠结,明明不该自己管的闲事,要不还是不管了?

“苏娘子啊,我这两天在茶楼听说了一桩新鲜事——你想听么?”

温素音心中诧异,不动声色道:“阿花姑娘不妨说说。”

“是这样的,这故事我也就一听,其实挺无聊的,你若听了不喜欢就忘了,当我放了个屁。”

宋阿花的目光不自觉从温素音的脸上移开,落到了那株海棠树上,“咳咳,听说不远的醴泉县出了一对江洋大盗,一雌一雄,那女子是个大财主的小妾,他们杀了那个大财主出逃了,官府和苦主家里人都在找,但一直找不到人,咱们这地界也派了人过来,说男的中了一箭女的看不见,若能拿下扭送官府,有二十两赏银。”

“茶楼里的客人们说起这件事,当时就有人说想要赚这二十两,我却觉得他们傻,这种银子哪里是这么好赚的,普通平头百姓就不要没事找事了,万一牵扯进什么秘辛,平白惹一身骚,什么都不知道才是最稳妥的。”

她抬头望天,“而且我是觉得吧,那个,嗯,怎么说呢?”

“说不定他们二人有什么苦衷,或许是感情好被人拆散了才不得不亡命天涯?也就现在风头最紧,只要好好躲着别出去,肯定不会有事,等这风头过去了,又是一番天地,你说是吧。”

温素音面色有些泛白,但声音依旧镇定,“是,你说得对。”

“阿花姑娘,你说的这桩故事有用极了,谢谢你,你这份心我记在心里。”

宋阿花打个哈哈,“有用就行,我还怕你嫌弃无聊呢。”

走出院门,到无人的角落,宋阿花拍拍自己的脸蛋。

天底下没有傻子,宋阿花在听到那消息的时候就知道自家那租客是什么人了,实话说,她知道他们身上肯定有些麻烦,但也以为顶天了是有讨债的或者得罪人了避风头,绝没想到竟然能和人命官司扯上。

传闻里说的凶残,但她又觉得这两人不像那穷凶极恶的。

宋阿花觉得自己一定是色迷心窍了,虽然苏娘子长得很美很讨她喜欢,但她实在不该多管闲事掺和一嘴的。

罢了,谁让他们是自己的房客,收了银子就得讲道义。

第30章 探听

温素音回到屋内的时候,赵明恒见她脸色不太对劲,便询问她发生何事。

温素音将刚才宋阿花拐弯抹角跟她说的那番话转述给赵明恒,“现在就是心照不宣了,她已经知道我们的来历了,好在从她话语的意思,她应当不会往外说。”

“只要她能暂时守住秘密就够了,我们也不会在这里待太久。”赵明恒若有所思,“如她所说,官府和吴家都在找我们,连茶楼喝茶的路人都知道了,动静不小,但时至今日,也没有人上门一家一户地查问,这说明能落到实处的动作其实不多。”

“这里不是醴泉县地界,跟吴家不搭界,最有可能的是当地官府给醴泉县一个面子,按章办事,该做的都做做样子不让人跳出把柄,但私底下却敷衍了事,而吴家本身也只是当地有些势力,让他们把整个意州城翻过来,凭吴家还办不到。”

“就像我们先前商量的那样,以静待动,把这阵风口熬过去,所有事情都会简单许多。”

温素音问:“你觉得……她会说出去么?”这个“她”指的自然是宋阿花。

温素音的直觉告诉她,宋阿花应当是可信的,但她看不见,这加剧了她的不安感,令她无法相信自己的判断,她忍不住向赵明恒求证,迫切地想要他的肯定。

“应当不会。”赵明恒听出了她的不安,不由安抚她,“宋阿花不是说了么,她不想掺和进麻烦,我们有我们的把柄,她也有她的弱处,她还有一个又聋又哑的老娘和一个痴痴傻傻的妹妹,除非迫不得已,她不会主动与我们为敌。”

赵明恒没有说出口的是,接下来他会仔细留神宋阿花的一举一动,若真的有不对劲之处,他会提前出手。

只这些没有必要让温素音知道,她肯定会不忍心。

再说宋阿花拿了温素音的银子,立刻就去肉摊上切了一整根排骨回来。

宋母手艺好,排骨块还在瓦罐里冒着泡的时候就散发出了浓郁的香味,小杏儿围着炉子一圈圈地转,眼神里写满了渴望。

宋阿花怕她撞到炉子上,伸手把她往回一拽,搂在自己怀里。

“不急不急,阿姐待会就给你肉吃,我们小杏儿乖乖的,不要扰了娘做饭,那个炉子里面是火,碰到的话会很痛很痛的,知不知道?”

小杏儿自然是不可能给她回应的,懵懵懂懂应了两声,又把目光放回了灶上。

宋阿花也习惯了,家中并没有人能够和她说话,但每天她都如在寻常人家一般,每天下工回来都有数不完的话同她们念叨,她固执地认为,这样才像一个家的样子,不然……也实在太冷清了。

宋阿花手上加了些力道,把小杏儿搂得更紧些,不让她乱动,自顾自地继续说:“我这桩生意谈得还是不错的对不对,苏娘子出手大方,咱们接下来能吃好多肉呢,她说了我们可以留一半,小杏儿,你说姐姐是不是很能干。”

“他们的来历,你们要是知道了肯定吓一跳,所以还是不要让你们知道比较好,不过啊,我倒觉得肯定被杀的那个是坏人,听说还是个大财主的公子,他们两感情这么好,苏娘子又这么漂亮,肯定是那人贪图美色所以巧取豪夺棒打鸳鸯了。”

“就是可惜那赏银了,二十两呢,太可惜了,不过怎么办呢,做生意要讲道义对不对,说好的不管他们的来历,就不能见钱眼开,这是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