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演我夫君上瘾了(87)+番外
赵明恒的目光落在温素音身上,心念一动,“《采薇》。”他问她,“会么?”
怎么可能不会呢?这是云鹤先生的经典,不管学哪一行乐器的学生都会学的。
温素音的心跳有一刹那间乱了一下,这支曲子主体都是中正有力的,诉说征夫离家远行,虽然忧虑战争残酷但不乏守卫家国的昂扬决心和希望,还饱含着对同袍和家人的挂念,但临近结尾的部分,这支曲
子却是格外委婉缠绵,带着一分怅然,有战争归来物是人非的迷思和怀念。
然而因为后半段谱得太美太好,所以后来被人单独拆出来**侣思慕之作,倾诉对那一人的爱慕和忠贞之誓,拆出来的这一段也称《采薇》,十分受欢迎,若是乐署开场表演,底下的人十有八九是会点这一支的。
他如今说《采薇》到底是整支还是——温素音有些不好意思当着柳子英的面问,如果他点名要小《采薇》,柳子英一追根究底的话肯定要打趣。
温素音心里快速地琢磨了一下之后,决定还是弹整支的。
有客人在……弄得缠绵悱恻的,不好。
思定之后,她静下心来,手指在琴上轻轻拨动了两下,便开始了。
与赵明恒不同,柳子英氏第一次听温素音演奏,随着温素音指尖跳动,他的眼睛越睁越大,一刻也不舍得放开。
这曲子他也是听过的,有些熟悉,但他第一次觉得这琴声竟这样好听,比他在醴泉县听过的所有演奏都更好听,柳子英不懂音律,他不明白似乎是差不多的声音和曲调,为什么经过温素音的手出来的就格外吸引人呢?
他无法知晓,那么多琴师一辈子苦心孤诣,所追求的正是那相似之间一点点微妙区别的累积,音色高低、气韵长短、音符之间的变化衔接,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练习摸索的,也是造成最后呈现在听者耳中巨大不同的原因所在,醴泉县相比京师,琴师之间技艺的差距是哪怕门外汉都能听出来的。
赵明恒目光沉静,他欣赏温素音的琴声,也喜欢看她鼓琴时的姿态,他享受着这个难得的慵懒时光,把所有大大小小的政事和勾心斗角都暂且放了下来。
他甚至忍不住想,如果再更早时候,他召琴师入府演奏的时候能遇到温素音就好了,如果是她的话,他肯定会聘她入府的,让她留在雍王府专门给他演奏,这样她或许也不会遭遇后面那些坎坷,颠沛流离。
到后半段了,琴声逐渐变得委婉绵长。
玉指调弦,声声诉伊州,分明是在问,我愿与君如胶似漆畅享人间美事,郎君可愿呢?
像有轻柔的柳枝从心口拂过,上面还有细小的钩子,不痛,但酥酥麻麻的,浑身的力气似乎都被抽走了,肢体变得麻木,怎么也挣脱不开现在的处境,也不想挣脱开,便这样一直一直听下去,似乎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
把赵明恒的神思唤回的是柳子英的掌声,“太好了,太好了!”
柳子英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此刻的激荡心绪,只能用不住的赞美和掌声来表达。
“嫂嫂,你绝对是全大雍最好的琴师!”
温素音被柳子英夸张的赞美弄得有些不好意思,“怎么可能,人外有人,没你说的那么好的。”
柳子英说:“是真的!我从来没听过这么好听的!如果当年教我的先生有嫂嫂这样好,我肯定坚持学下来了。”
他问:“嫂嫂,将来我女儿可以跟你学么?”
柳子英跳脱的思路让温素音一愣,紧接着便是感动,或许是夸张了点,但有人如此认同并赤诚赞美她的琴技,还是让温素音十分受用的,她开心地说:“当然可以,我们是朋友呀!不管你有几个孩子,我都可以当他们先生的。”
“那就说定了。”柳子英喜笑颜开。
赵明恒忍不住出口:“你连亲事都没办,想这些,未免太过未雨绸缪了吧。”
“先定下又没有坏处。”柳子英说,“好东西自然得先帮我闺女抢了,反正我肯定要成亲的嘛。”他此刻十分充分地展露出生意人家一脉相承的下手要快的优良作风。
从琴室离开,三人继续参观小院,赵明恒同时向温素音讲解着小院的格局。
最令温素音满意和惊喜的是,整间小院的地都是平的,除了必须保留的几个门槛,没有任何台阶或者凹凸不平的破损,这意味着她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行走会安全很多,她不知道其实这是王府的工匠连轴转了好几天才改好的。
院子不大,没一会就把每个角落都逛过了,柳子英原本想留在这里蹭一顿中饭的,但赵明恒假装没看出来,一本正经提醒他,“铺子里的货不是都到齐了得上柜么,你这个掌柜的得去现场亲自盯着,难道真的全部压在宋阿花头上?她做不了主的地方你得去拍板,新招的伙计也都在呢,不能让他们看轻了你。”
柳子英痛苦地想起自己那一堆等待料理的杂事,不得不讪讪告辞,“秦大哥,后日铺子开张你和嫂嫂都来捧场啊。”
柳子英离开后,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了,温素音也放松了许多,她松开赵明恒,点着手杖自己一个人在小院内走了走,适应着新家,摸着新家中的桌椅板凳和陈设,她心中充盈着一种幸福感,也逐渐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真实感悟,这里便是她的家了,她回到了京城,又有了一个新的家。
站在墙角,摸着墙上的一块块整齐垒起的青砖,温素音笑得格外满足而温柔,“谢谢你,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