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季秋秋的快穿(54)+番外

作者: 站着睡 阅读记录

上车先安排好行李后。赵妈妈让季秋秋住了上铺,她住了下铺。她还特意和季秋秋解释说“秋秋你坐上铺遇到坏人,我在下铺能照顾你。你要是坐下铺遇到什么事我可能都不知道。”

赵妈妈的细心和温柔让季秋秋很是受用。她在现代是个孤儿,穿越到古代了也是个孤儿。这几天在赵妈妈身上。她体会了一种叫母爱的东西。让她很是沉迷。

赵妈妈帮她把床铺都整理好了,她要伸手赵妈妈都没有让,“你个孩子就是要多玩多吃。尤其是女孩子,等到结婚成家了,这些活你不做也得做。所以现在能享受吧就应该多享受。”赵妈妈的话让她有一种要落泪的冲动。

季秋秋的妈妈本身就是北方人大大咧咧。而他爸爸去世以后,妈妈又背着债务,每一天都在为钱忙的团团转,作为90后她过得真的很糙。

看她这个样子,赵妈妈赶紧说“没意思就去看会儿书,马上要开学了。你今年转学过来可能也是要考试,才能看你是上四年级还是三年级。”

季秋秋赶紧点点头“那谢谢赵妈妈。我这就去看书。您放心,我指定能考上四年级,我学习好着呢。”说着还翘皮的皱了皱鼻子。

她可爱的模样,让赵妈妈稀罕的不得了。“好,好,好我们秋秋在那大西北风沙大的地方都能长得这么水嫩,一看就是聪明的孩子。”

季秋秋很懵逼呀,长得可爱这跟她聪不聪明有啥关系啊。她歪着头沉思了一下,忽然想到赵妈妈不会是个颜控吧?

算了,不想了还是看看书吧,虽然他上过学,但是这60年代的书和她以前的书指定差别很大。

就是差别不大,她也多少年都没碰过书了。别到时候真考不进去,那可真是丢脸丢大发了。

季秋秋只带了一本语文和一本思想教育。于是她拿起语文书慢慢翻着看。书的内容很浅显,但确实没学过。

就在这时车厢里又进来了两个提着行李的年轻男人。两个人一个20多岁,一个30多岁。一身的书卷气质,戴着眼镜。

一进来那个戴着眼镜的30多岁的男人,就冲赵妈妈打招呼。“大姐你们上车早啊。”一张口一股京片子味儿,就传了过来。他叫赵妈妈,叫大姐是因为赵妈妈长得很显年轻。看着比他大个七八岁。其实大了快有20岁。

听到他的话,让赵妈妈赶紧也回话“听你们的口音,这是回家?”

那人赶紧答道。“是是是我俩是上这边出差的,这不任务完成了,赶紧往家赶。听您这口音,您也是回北京。”

赵妈妈点点头“来部队看我儿子,这不快开学了吗?带我姑娘赶紧往家走。”

说着还给他们指了一下季秋秋。

那人赶紧夸张的“哟”了一声。“您家的丫头长得可真俊。这火车上人多眼杂的,可要看好孩子。都在一个车厢,有啥事大姐您吱声。”

赵妈妈回“行,那有事我就不客气了,也麻烦你们照顾我们娘俩了。秋秋赶紧过来叫人”

第49章 年代4

季秋秋也不扭扭捏捏,大大方方走到跟前脆生生地喊着。“两位叔叔好,你们叫我秋秋就可以。谢谢你们这一路的照顾了。”

季秋秋这一世长得不是那种明艳的漂亮,就是两个字可爱。这个年纪这么可爱的面相在大人堆里很吃香的。

两个男人都嘿嘿地笑着。那个20多岁的年轻男人更是,一直拿手挠着头看了一眼季秋秋,又看了一眼赵妈妈。“姐,你们刚上来要打水不?我去打水,你和张师傅把缸子给我,我给你们打回来。”

赵妈妈赶紧“不用不用。哪能啥事都麻烦你,一会儿我自己去接一缸子就行。”

30多岁的男人就是张师傅赶紧说“大姐你看客气了,让小李去就行。你一个女人不好跟那帮人挤。两缸水又不沉。”说着把自己的缸子也递给了那个叫小李的。

让妈妈只好连声感谢,并把自己的搪瓷缸子递了过去。然后坐下来和那个30多岁的男人唠嗑。

季秋秋在一旁竖着耳朵听着。才知道原来这俩人是北京市机械厂的。来这边出差。是因为这边在北京机械厂订了一批机械。他们是跟着过来安装的。

这10多天两人忙得昏天暗地。好不容易忙完了又订的下午的火车。于是连休息都顾不上紧赶慢赶的上了车。

小李打了三缸子水回来。把一缸子浇满的水递给了赵妈妈。剩下的两缸一缸给了之前的那个叫张师傅的人。

两个人就着开水拿出两个女性巴掌大的杂面的烙饼。为啥说是杂面的?因为季秋秋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做的,黑黄黑黄的看着还很硬?

就看他俩拿出饭盒。把饼掰吧掰吧,放到饭盒里把开水往里一倒。拿出勺子搅一搅。然后稀里糊涂的并在水一下子就都喝进去。

看的季秋秋忽然意识到。现在是饥荒年间。根据历史的走向来看,还有两年才能走出来。她虽然看到这里人都瘦的突像脸色蜡黄。

但是她这两天的吃食都是赵妈妈给她单独做的。把吃的还算可以。就把饥荒这事都抛在脑后了。

就在他响的愣神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咋的丫头,你饿了”。说着又翻身从包里掏出一个饼子。“来叔这儿还有。这是这儿的机械厂给我们做的。给你拿一个你搁开水泡着吃,要不然太硬。”

季秋秋赶忙摇头。“叔,我不饿,你快拿回去,我就是想事儿想的出神了。”

“唉,客气啥,给你你就拿着你放心,这是粮食做的,比那糠皮做的好往下咽多了。你拿开水泡一泡香着呢。”那就往她手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