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季秋秋的快穿(69)+番外

作者: 站着睡 阅读记录

说着起身就要走,她刚要迈步,忽然小男孩一把抓住了她的裤腿。

“姐姐你是要去黑市吗?”季秋秋愣了一下,但是她并没有说话,现在虽然没有过几年那么严,但是黑市还是不被允许的。

没听到她的回话,小男孩并不气馁,而是接着说“你要是去买粮食,黑市里我刚看过了,根本就没有卖粮食的。你要是去卖粮食,姐姐,你可不可以把粮食卖给我?我用这个东西和你换。”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把它打开。里边是一个水头很好的玉镯子。

“我拿它换5斤不脱皮的高粱面或者是10斤糠都可以。”他自顾自的说着,还把玉镯子放到地上,往季秋秋的脚边推了推。

季秋秋看着那个玉镯子这要是放到现代卖,还不卖个几百万,可是季秋秋并没有动,也没有说话。

看着季秋秋并没有马上拒绝他。男孩似乎看到了希望。抬头眨巴着眼睛对季秋秋说。“小姐姐,我弟弟生病了,不吃粮食真的是不行了。你要是没有那么多,你给我两斤粮食也行。”

这真是个好东西,我娘以前说过这在以前值上百个大洋呢。

孩子抬起头季秋秋才彻底看清孩子,瘦的脱相显得眼睛特别大。现在眼睛上迷了一层水汽,眼巴巴的看着她,她真是受不了这个。

季秋秋又问他“你家大人呢?怎么就让一个孩子进黑市?也不怕你有危险。”

那男孩低下了头,糯糯的对季秋秋说。“我妈早没了。我是被后娘赶出来的。我现在被着一个大哥哥收留。那里有六个像我这样没有家的孩子。

有一个比我更小的弟弟,头两天就有病了,现在正在发着烧。”

听到他这样说,季秋秋脑子里闪过的却是拐卖儿童胁迫儿童要饭,这种听过的报道新闻。

第62章 年代17

回头仔细想想,又觉得自己的猜测不可能,这年头可没人会花费粮食养孩子,说不得要不来什么东西还会把粮食搭进去?

但是季秋秋觉得如果是真的,她可以帮一帮这个孩子。

她眼睛一转,从兜里掏出一颗感冒药和一颗退烧药说道。“你不喝缸子里的窝窝头粥。是想带回家去吧。这样你把镯子给我,这缸子窝窝头粥和这两颗药,给你带回去当做是定金,明天这个时间你再来这个地方我再给你5斤高粱。你看怎么样?”

想了想她又补充道“当然你要信不着我就算了。”

那个小子蹭一下把头抬了起来,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季秋秋“好,我同意,我就知道姐姐是好人,你放心,我绝对不会把这些事情说出去的,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说出去。”

季秋秋摆摆手说。“行了,拿着东西你赶紧回去吧,别再把那个孩子烧坏了,这两颗药一颗是退烧药,一颗是感冒药。你一样掰一半给她吃下去。到晚上还没退烧,再把另外半拉给他吃下去。”

男孩颤抖的手把两颗药接过来。从衣服上撕下来一块布条,把药好好的卷好。小心的揣到兜里,一只手还捂着兜。

对季秋秋弯腰行了个礼。哽咽的说了声谢谢!转头就跑了。

他转过弯以后季秋秋也撒腿跟了上去。她主要是想探查一下这小子说的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那以后就不来往了。

如果是真的,这家伙这么自由的出入黑市还是有些小机灵的,她想以后应该能用得到。一个不成形的计划已经在她脑子里慢慢形成。

不过说实在的,这小子可真能跑可要累死她了,既要跟得住还不能被他发现,多亏季秋秋这个身体从小习武有一些底子,即使来到这儿这么一个月也没有落下。

连跑再颠儿的跑了快一个小时,才到了那小子的家。

这可够偏僻的了三间破败的房子,虽然墙壁是砖的,但房顶却是稻草的。院子都被开垦出来种了东西。只留了一小条走人的路。可能是因为,时常浇水的原因。院子里显得郁郁葱葱。

院墙倒是修缮过,但修缮的人手艺应该不怎么样。院墙也是犬齿交错的。

由于院子很大,季秋秋在院外并没听见里边有什么动静。时间不早了季秋秋只是匆匆看了一眼,记下来时的路就往回跑。

这可真是要上老命了。以前体测800米都小死一回,这回真是超越自己的极限了。

她这该死的潜力呀。心里狠狠劝慰着自己,还是拼命的往学校跑。主要是她都不知道坐哪趟车回学校。

她到学校已经晚了,第1节 课马上就快下课了。她敲门进班跟老师解释,在学校西侧的小树林睡着了。昨天因为要来上学太兴奋,睡得有点晚。

老师只是让她下回注意,就让她回座位了。这两年上上学就不来上的学生比比皆是,所以老师并没有多在意。

季秋秋回到座位,狠狠的松了一口气,开始坐那里好好学习,将来虽然不能考大学,但也不能给老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她还是要面子的。

至于午饭,只能下课时偷偷补点了。

第二天中午还是一样的操作。把窝窝头和鸡蛋酱给了秦展鹏,就去学校后院见了那个孩子,拿了5斤高粱给了他。主要是她没有高粱面。

就她带盒饭这件事,她和赵妈妈秦爸爸都谈过,说自己也可以带地瓜,但是他们都不同意。

三哥更是说“你一个小丫头能吃多些?那两个臭小子能比吗?不用想那些有的没的。你就是咱家的小公主,一切好的都应该给你。”这些话把季秋秋感动的够呛。

小男孩接过粮食很是激动对她说“姐姐我叫杨东今年9岁了。谢谢你给我的药,亮亮昨天已经退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