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是个美佳人(双重生)(117)+番外
远看见沈尽欢来,一刻不敢怠慢高声宣告:“鸣鼓——请弟子——”
钟鼓齐鸣,石破惊天,一下唤醒了东边的宫宇楼亭。
经过国经堂的宫人听见声响,原地停住向着南方驻足行礼,是为对这鼓声的尊敬。
沈尽欢在鼓声中走到百官之前,朝蔺文忠作了一揖,侍郎在旁替声道:“弟子沈尽欢,拜见圣上。”
文官都默默打量着眼前这个小姑娘,又面面相觑不敢作声,人群中不少有异样的眼光,邵尘一一收在眼底,越发复杂地望着青衣缓缓走来的方向。
“供礼——”
身后的侍从官承着六礼束脩从两边进入国经堂正堂,齐齐跪下对坐在深处帘后的燕帝朝拜后,将六礼束脩依次放在左侧长台上才躬身退下。
六礼束脩分别是:肉干寓意谢师恩,芹菜寓意业精于勤,龙眼干寓意启窍生智,莲子寓意苦心教学,红枣寓意早日高中,红豆寓意宏图大展。
“请少府监——”
沈尽欢弯着身子,余光看见右侧门廊出现一个白青色衣角就知是陆生良。
其身后侍从官承着寓意智勤聪慧的龙眼干、芹菜和葱进入堂内,放在右侧长台上躬身退下。
陆生良大步迈进去,大袖子一挥对燕帝拜了拜:“微臣参见陛下,请圣上君安。”
这是他对燕帝少有的恭敬,瞧见他今日打扮也庄重许多,燕帝眉开眼笑虚扶了一把:“陆爱卿平身。”
隔着幕布,燕帝都能看见陆生良欢喜的眉眼,心中不禁暗自嘲讽。
“要当师父还不矜持些。”燕帝用只能在堂内听见的声音道。
陆生良哈哈一笑作了一揖:“微臣谨遵圣上教诲。”
全安探了燕帝的口谕后,笑盈盈上前宣道:“行拜师大礼——”
陆生良最烦宫廷礼制,但在今日这个日子十分耐得住,一步一步听从部署,让燕帝很是满意。
陆生良走到堂外正门之下,看了一眼沈丹青身后的李靖瑶,在她平静的神色下还是看出了不舍。
入师门后就全交由师父管教,爹娘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更何况沈尽欢还未及笄,在外人眼里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
在底下站着的文官里,没有几个打心眼里喜欢沈尽欢。
蔺文忠看一了眼燕帝,对堂下道:“请弟子向师者行大礼——”
“一拜,叩首,起——”
“二拜,叩首,起——”
“三拜,叩首,起——”
“弟子敬茶。”
沈尽欢一步一步挑不出错。
前世被这些礼节折腾的要死要活早就烂熟于心,进宫前教习嬷嬷说了一遍就记住了。
起身后端过侍从送上来的茶盏,恭恭敬敬送到陆生良面前。
这一世说不了话,倒省了不少力气。
陆生良和前世一样,未等她伸直手臂高举过头就双手接了过去端在额前,停了一会后按照规矩捏着盖碗抚茶、饮尽,以示对他这位“首徒”的尊重,不免添了许多亲近之意。
“弟子跪,聆训。”
侍从将训本递上去,陆生良顿了一会没接过手,直接走下台去弯腰扶起沈尽欢。
这不合规矩,但沈尽欢不敢违抗只得顺着他的力道起身。
后面的官吏中有微微的叹息声,蔺文忠涨红了脸,偷偷朝里又看了燕帝,压低了声音喊他,陆生良也不理睬。
陆生良和蔼地瞧着她,露出一笑:“是个伶俐徒儿。”
沈尽欢笑,她早就习惯了陆生良的油嘴滑舌和不遵礼教。
和记忆里一样,沈尽欢看着他从腰上取下一块令牌,拿到她面前。
“为师没什么好训诫你的,日后定会样样教你,”陆生良惭愧一笑又正色道,“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管百工技巧诸务。既入我门下,山海令就当为师给你的信物。”
再没有比山海令更重若泰山的信物了。
沈尽欢知道这块令牌代表着什么,百官也知道,燕帝更是心知肚明。
两侧官吏开始骚动起来,反对的盖过了叹息,就连廊下的沈丹青也变了神色。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方位比较多,为啥咱要写那么多方位,在这里解释一下真不是水(捂脸jpg.)
以下为百度资料和微博资料:
在古代,尊卑贵贱等级制度相当森严,就是东南西北左右方向也标志着人的身份。
尊右卑左;
“东道主,西来客”东为主位,西为宾位;
南为尊,所以帝王座位都是向南,贾谊《过秦论》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
北为臣,《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第71章 山海令
陆生良任两职, 有两块腰牌,两块令牌。
两块腰牌是“少府监”和“工部尚书”。
陆生良首职是少府监。
按律法来说,一人不可担二官, 燕帝也是实在找不着能胜任工部尚书的人才会找上陆生良顶替。工部掌管屯田水利、土木工程,而陆生良又出名在此,扔他两个官, 下头多派点人手让他只要动嘴就能多拿些俸禄, 对燕帝对陆生良来说都是好事。
另外两块令牌, 最开始是一整块“少令”, 但天昭三十八年出了渔阳郡的黄金案,拉出了很多贪污税收的地方官员。
朝廷彻查之后从下而上征收的各地余税还没收齐就被那些官员的猢狲下属一抢而空瓜分干净,且四散去了各地。
民间一下声讨高涨, 百姓成日在宫前抗议, 给朝廷施了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