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臣是个美佳人(双重生)(172)+番外

作者: 书生逢侯 阅读记录

邵尘深看她一眼,背手和泽宇下了堂。

沈尽欢让大夫把了脉,服用下邵尘的药后一觉睡到傍晚才醒,果然神清气爽好了很多。

走到中堂,见邵尘坐在那儿看着两本文策,周围除了泽宇也无旁人,就过去见了礼顺手操起一本翻看。

“这是曹庞安排修缮款的事宜?”沈尽欢耐心看完道,“动作还挺快的。”

邵尘“嗯”了一声,看她精神好了很多,便问道:“谢家的事,你知道多少?”

沈尽欢凝思片刻道:“谢家的当家的叫谢秉时,早年在豫州开了一家挖煤铺,后来到了陈郡,机缘巧合下买下了霍家这间矿坊生意才有了起色?谢家的当家主母,是我堂姑王曼,育有一子,叫谢嶦。”

“谢家是单脉?”邵尘问道。

“有个二当家叫谢秉宴,据说脾气不好,和谢秉时早有矛盾,已经好久没回陈郡了。”沈尽欢回道。

“霍家呢?”

“霍家只有一脉,当家的有些名气,叫霍老大,膝下一个长女霍燕燕,几年前得了个儿子,据说读书很好。”

“霍家从前和北燕王府合办过谢家这间矿坊,后来陛下登基,霍家孤掌难鸣就卖给了谢家。”

沈寄儒娶妻的时候,媒人还点过霍家的长女霍燕燕,当时屈氏就挺喜欢的。沈尽欢在旧年家书里知道这么一件事。

陈郡这个矿坊,是燕帝当年还在北燕王府做王爷时和霍家合开的,那时邵尘还没出生知道的不多,来之前也就听燕帝顺口提过一两句。

“此行除了落定济灾堂,这上千石粮食也必须查清楚。”邵尘道。

“曹庞说粮草被谢家买走,给了霍家才出了事,明日臣去霍家看看。”沈尽欢试探道。

“嗯。”邵尘应下,复拿起本子看时,门外传来曹庞的声音。

没等沈尽欢转过头,就看邵尘倏地从上座起身过来朝她行礼,吓得她把本子落在膝盖上。

“一切听凭大人安排。”邵尘像模像样地站在那里行礼。

曹庞急匆匆提着袍子进来,愣了片刻,忙将腰弯的老低:“下官该死,打搅了二位大人议事!”

沈尽欢和邵尘偷偷对了一眼,故作镇定道:“本官正和元大人说着要去拜访霍家,还请曹大人安排好了,明日一早过来带路。”

曹庞颔首,随即呈上一份地形图,“这是陈郡的地形图,济灾堂的落址还请少令大人划定。”

沈尽欢接过展开,将陈郡整个城郡细看了一遍。

城中是平坦无疑没受到影响,但城外缘基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像。有好些地方靠水流有山瀑,保不齐会让山体发生二次塌方,要立马选定济灾堂的地点,还真有点费脑子。

左右决策不定,沈尽欢对曹庞道:“我和元大人要好好斟酌,你且下去拿些粮食安顿好城中的灾民。”

“下官明白。”曹庞头也不敢抬,早听说朝廷收了一位女仕,还入了少府做官,没亲眼见过,耳朵里的传闻也够多了,这才来没几天,下命令的样子就让曹庞倒吸一口凉气。

曹庞走后,邵尘才在沈尽欢对面坐下,若无其事地看起地形图来。

【作者有话要说】

岁岁年年,常安尽欢。

胸有丘壑见星辰,立马长啼振山河。——南山酒翁

第102章 霍家

翌日, 二人和曹庞一同前往霍家。

沈尽欢研究了地图后发现霍家和谢家只隔了两条街坊。霍家在西市,谢家在东市,周边也都有商铺人家, 而官驿正好就在正南面的街口,官府挨得也近。要是想动手脚,不可能不被发现。

众人刚踏进霍家的门, 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就迎了出来, 身后跟着一身段纤细容貌姣好的妙龄女子, 一看就知道是鼎鼎大名的霍燕燕。

“这位是帝京来的少府令沈大人, 这位是监察元大人。”曹庞在一边期期艾艾地介绍道。

霍老大先是一惊,而后拜服下去。

沈尽欢还等着邵尘说免礼,一想到如今身份不一样了, 忙开了口让霍老大一家子起身。

“霍某没想到如今朝中人才济济, 二位年纪轻轻就能荣登大雅,真是后生可畏,方才还请二位大人莫要怪罪。”霍老大身材魁梧,黝黑的皮肤看着十分凶相, 但说出来的话却很上道,不像传言中那样粗俗。

待霍老大将众人迎进正堂坐定, 沈尽欢才颔首道:“霍老板客气了, 本官今日来, 是想问一问两仓粮食不翼而飞的事情, 不知霍老板作何解释?”

霍老大瞧沈尽欢年岁不大, 问话老成的样子, 顿了顿神, 转头叹了口气道:“此事, 霍家确实全然不知。”

“粮食是从霍家出的仓, 中间没有经过别家之手,到了地方却发现被掉了包,霍老板作局外人可信这话?”沈尽欢浅笑,作为外来人,礼节上分毫不差。

曹庞坐在一边不假思索道:“霍老板在陈郡是大善人,不可能会做出那损阴德的事。”

霍老大是什么人,沈尽欢听官驿的老人说过,确实是乐善好施的恩主,往年闹灾,霍家总是冲在前头帮忙,哪知今年出了纰漏。

万年基业一朝丧,霍老大怕是也没想到。

“如此......”沈尽欢看不出表情的盯着霍老大,转而道:“霍老板就说说这上千石粮食是如何进的霍家仓。”

霍老大犹豫一下,将家丁避退后开口道:“这批粮是谢家家主谢秉时送给曹某的,大人或许有所耳闻,谢家如今经营的矿坊,从前是霍家和北燕王府一同办的,后来圣上登基,霍某一下没了支撑就将矿坊卖给了刚来陈郡的谢秉时,当时他没什么钱,我就容许他给了抵押,先开门做生意,赚了钱再还,正好是去年,谢家做了一档鲁国的生意赚了一笔,把欠的钱都还清了,他说为了感念霍家这些年的照应,就向曹大人买了三千石高粱送给我,我当时也十分感动,也没让人查验就放进了粮仓,谁知闹灾的时候搬出去,全变成了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