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臣是个美佳人(双重生)(8)+番外

作者: 书生逢侯 阅读记录

何氏如此谨慎知礼的人,绝对不会因着交情坏规矩。

沈尽欢干脆弯下腰硬拉起她道:“阿爹阿娘外出布施,祖母意在接风洗尘好让阿爹回来看着大家开心,要是大家都新衣加身唯有倾兰苑旧衣相迎,岂不是让阿爹觉得大家欺负了姨娘和二姐?”

何氏忙道:“柜子里还有未用过的新布,不敢让大姑娘置办改明儿我亲自缝做两件。”

沈尽欢眼珠子一转,“自己做伤神又伤身,交给绸缎庄多好。”

盆里的炭火烧的噼啪响,沈尽欢好不容易说服了何氏,等见到沈倾宁却被其冷落在房厅里。

桌角上的一筐针线还没收拾,沈尽欢顺手拿过端详起来。针针脚脚都细致到位,一枝雪中腊梅精巧的落在白绢上。

沈倾宁的女工向来很好,只是人无长心,好比笼中雀。

“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沈尽欢小唱了《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的一小句。

“当我这是秦楚楼馆?都开嗓唱小曲儿了。”沈倾宁一副睡容掀着帘子就走过来坐下,一脸戾气。

“那二姐岂不是楼馆里的老鸨?”沈尽欢回怼一句,惹得沈倾宁直翻白眼。

沈倾宁自己给自己倒了杯水,边吹着热气边问:“干嘛来了?”

“来问你的身长尺寸,明儿个和阿姐给你做衣裳去。”沈尽欢笑道。

沈倾宁睨了她一眼:“你自去问喜儿便是。”

沈尽欢笃定沈倾宁在生她的气,故意起身准备离开,又听得那强硬的语气。

“衣裳什么我是不打紧的,你去趟南街的书坊替我寻一个叫江余的江南先生写的诗词典赋回来,要是不能就算了。”沈倾宁脆生生道。

沈尽欢纳了闷,坐回桌边问道:“你何时喜爱看诗词歌赋了?”沈倾宁暴躁无常哪是看书的料子。

“你管我,我就想看。”杯子里的水溅在沈倾宁手背上也不躲,抬手轻撒往沈尽欢脸上。

沈尽欢灵巧地避过去,坐直身子调笑:“好生奇怪,惹得我倒想瞧瞧这位江姓先生的文采了。”

沈倾宁涨红了脸,气急败坏道:“我是因着你才被关禁闭的,你不补偿我还好意思笑!”

二人看着是在打闹,实则沈倾宁还是掏出帕子替她擦过额角的茶水。

“是是是,我连累了你,说什么明儿个都得寻来书册。”沈尽欢顺着沈倾宁的心思道。

沈倾宁转身毫不客气地对喜儿道:“送客。”

外头风着实大,喜儿从偏院多拿了一件斗篷给沈尽欢。

沈尽欢打量了喜儿一会,终究是问了:“二姐为何点名要江先生的书?”

喜儿为难了一下,小声道:“夫人写了家书给姨娘,说请了江南有名气的江余先生给二姑娘做老师,估摸着她想先了解一下这位先生吧。”

原来如此。看来何氏将沈倾宁软禁也不全因为她犯了错,而是要下条框子。算算沈倾宁的年纪,也是差不多到蒙学的时候。每家姑娘到及笄前都要多少学点东西。一般人家只给嫡出的孩子请老师,庶出的就找个嬷嬷教教女红女则。尚书府再这点上十分开明,不管嫡庶都要请老师开蒙。沈尽欢上一世当了女官,师从少府监陆生良,直到入少府前也没见有这江先生的戏码。

沈尽欢迈出院门摇了摇头。

第7章 市井

沈尽欢梦见与邵尘临别时的场景,惊醒又是一身汗。

“姑娘做噩梦了,”之彤端着茶水掀帘子进来,“快喝些茶缓缓心神。”

见沈尽欢喝了茶静坐,之彤拿起帕子替她拭着头上的汗:“大姑娘吩咐要让姑娘发发汗,所以多垫了两层,姑娘暂且受着,等身子大好了奴婢便撤了多的被褥。”

沈尽欢下了床伸了个懒腰仔细算了算日子,问之彤:“阿爹阿娘怎么还不回来?”

之彤打起帘子道:“已在路上了,估摸着就这两日吧。”

“嗯。”

冬日清晨还是朦胧的,风过还真刺骨,但也不是那么令人讨厌。身上尚还有些湿漉,过堂风一吹连打了三个喷嚏。

“晨露还未退去,也不披件衣裳。”沈常安刚进院门,听见这声,疾步过去欲解下外袍。

沈尽欢浅笑,上前钻进沈常安的袍子里。

“阿姐怎么这般早。”沈尽欢闷声道。

沈常安被弄得哭笑不得:“我平日里也这个时候来,要是吵着你了,还睡得不安生呢。”

沈尽欢个子小,钻进沈常安怀里倒正好。

“大姑娘。”

之彤捧着袍子快步出来,正见沈常安,便忙偏到一旁请安。

沈常安伸手接过袍子,将沈尽欢裹好了才拎出来:“冬日里本就生冷的很,你主子本就体虚,你还不当心着,罚你一日的膳食做记性。”

“谢大姑娘。”

“咱们现在就上街吗?”

沈常安扭过头:“就你聪明,快些收拾着带你去街上做两身新衣裳。”

这衣裳从祖母做到二层管事,不知道要打样到什么时候,依着沈常安的脾性,定是会一件一件安排好才罢休。

前世入了少府便再没有好好看过民间的繁华,马车外的声音多了起来,沈尽欢忍不住挑了帘子观望,这股子烟火气息从深深的记忆里泛上来,摇着拨浪鼓卖着糖葫芦的大叔竟仍是从前的样子。

“欢儿在看什么?”沈常安笑道。

沈尽欢也不舍得放下帘子,流连着街面的喧闹:“太久没出府了,真是热闹。”

沈常安轻抚上沈尽欢的童髻顺手替沈尽欢放下了帘子。

马车在卞氏绸缎庄前停下,沈尽欢裹着披风下车,打量着这间庄子,一副江南气派的飞檐、开张挂的红布还未摘下,庄子里的下手立在两道,待沈常安下车,屋里便迎出来一位精明干练的女子:“沈姑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