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本路人靠加词条称霸修真界(184)

作者: 九州同 阅读记录

沈见碌:“然后?”

为什么要从最难的开始?

季浔如果知道了,肯定也想为自己辩解,他当然不敢从大的开始啊,但是当时小的都看他不顺眼,他没办法,只能先讨好大的试一试。

“当时我可谓是非常紧张害怕,就怕那灵兽一爪子把我拍成肉饼,当时我就是和你小师弟抱怨了一下,说如果受了比较重的伤估计影响书籍的更新,耽误你赚钱了。结果当时小师弟就让我等一下,他就走到了那堆灵兽中间,那堆灵兽都不敢动他的,老老实实的躺在地上让他摸。”

沈见碌心说,这种能力,他也想有,他也好想摸一摸毛茸茸啊!

季浔:“然后小师弟就到那个大型猫科灵兽那边,和那个灵兽说了几句话,我当时没听清,大概是叫他老实一点见好就收,和我好好相处什么的。我当时都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毕竟一个小孩子怎么会说这种话?”

沈见碌心说,我也觉得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对灵兽说这种,灵兽听得懂?

季浔继续说:“本来我也是以为小孩子喜欢和灵兽说话,但是接下来我去喂食,那灵兽真的不打我了。甚至因为老大吃了我的东西,别的灵兽也都默认接纳了我,都愿意吃我的东西不打我了。”

沈见碌看着季浔一脸骄傲自豪且满足的神情,不禁有些自我怀疑。

他这是前面喂食灵兽惨到了什么地步,才会被灵兽抢食但是不打人就如此满足?

季浔握住他的双手:“你家这孩子有天赋,好好培养,假以时日求他开办一门兽语课,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掏钱来学习的!”

沈见碌面上神情一言难尽,心理活动更是苦笑不得。

这到底,都是些什么事!

这个时候,突然想起来的事情又解救了他,他看向季浔:“我们之前还在说钱多多来着,他去哪里了?”

季浔:“……”

季浔:“我不是说了我不知道吗?”

沈见碌:“所以我很急啊!他不见了我是真的很着急!”

季浔:“你先别急,让我先急,毕竟你之前说让他来找过我,这估计和我脱不了干系!”

沈见碌沉默了一会儿,说:“所以呢?”

所以他们到底该去哪里找?

季浔也沉默,这个时候可不能推脱责任啊!

他试探着说道:“如果你担心因为身份不太正当而不能直接问,要不要再次求助一下私人关系?”

沈见碌几乎都要被季浔说的话给气笑了:“我哪来的私人关系啊?我就差没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这话说出去的瞬间,沈见碌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

对上季浔那鼓励的目光,他着实被梗住了。

关系嘛,好像也不是没有,就是看够不够厚脸皮。

但是事关钱多多个人小命,沈见碌又如何能不管。

他迎着季浔期待的目光,从唇边憋出了那句话:“我们去问问叶执事,看看她愿不愿意帮帮我们!”

季浔鼓掌欢呼:“这不就好了嘛!”

第91章

有种困难叫做你不想上也要上。

有种悲伤叫做这还只能你来上。

季浔和叶执事不算相熟, 就连上次询问百闻大会相关事宜,都是由自己先带的头。

所以指望季浔去问叶执事,沈见碌还不如先找棵树撞死来的快。

于是在季浔期盼的目光中, 询问小精灵得不到回应, 深津芦只能硬着头皮去了藏书阁。

百闻大会期间,藏书阁向大家开放,门口和窗台能够看到其中弟子来来往往, 大多在查阅典籍,和上次沈见碌来时形成鲜明对比。

或许这才是藏书阁应该有的样子, 沈见碌踏着石阶向上,此前刚下了一场雨, 空中微凉,枝叶沾着露珠。

石阶缝隙长起了细细的青苔, 给藏书阁更加增添了一丝仙气。

有人看到他俩,也只是远远瞥过来一眼,立刻又收了回去, 看自己手中的书。

沈见碌默不作声, 带着季浔继续往里走,走进一处拐角, 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

虽说也不是没有弟子会在藏书阁默背典籍内容以便加强记忆,但是此刻听到的却不是背诵什么的声音。

而是有两人在说话。

也许是修行遇到了难处, 同窗之间相互解疑?

沈见碌抬脚刚要走,却被季浔拉住。

季浔低声道:“先别走,我好像听到了什么。”

沈见碌有些疑惑, 偷听别人讲话好像不太好,但是季浔还是拉住了他。

沈见碌定住了,和季浔一起听了一耳朵。

先说话的那名弟子不知何门何派, 也不知先前说了些什么,沈见碌停下时听到的就是一句:“你听说了没?墨圣和棋圣都要寻找能够接班的后人了?”

沈见碌:“?”

这个……他好像略微知道一点点。

另一个人说道:“我也听说了,我师父一开始这样说我还不太信,原来是真的吗?修真界真的要遇到什么大劫难了吗?”

那人回答:“不好说,但是肯定会发生一些什么,不然不至于让两位圣人同时出面。”

对于那两位大人物而言,财富,权力都是唾手可得的东西。

他们也已经在人类青史留名,不必忧心往后。

但对于大人物而言,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那就是断了传承。

想当初炼器多么炙手可热,如今却已经在修真界默默无闻就是因为百年前的一战失去了传承,后人也不能参透大人物留下的东西。

这些事情两位圣人显然是更清楚,他们可以继续逗留在人间界许多年,这许多年他们疯过狂过,到后面还是得定下心来,收一个徒弟,将自己的衣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