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村霸靠签到系统养夫郎(116)

作者: 晟归 阅读记录

耀祖是戚长夜给起的名字,戚长夜在遇见吴四后专门抽出时间彻底梳理了遍原主的人际关系,尤其是那些结过仇的,戚长夜未必能记得住每个戚家人的样貌,却一定能能记住这些原主曾经打过的人。

万一哪天人家找上门来寻仇他却连对方是谁都不清楚就糟了。

戚五也不记得耀祖到底叫什么名字,这种货色还入不了戚五的眼,戚长夜便给这人搞了个代称。

要用戚长夜的话来说这位耀祖就是个窝里横的,在家欺负兄长眼睛眨都不眨,在外和村子里的其他几个混子在一起抱团搞了个小帮派出来,没事儿就去人家地里偷几穗玉米揪几把粮食、再不济就是调戏调戏村里的姑娘哥儿吓唬吓唬独居的寡妇,名声甚至比戚五还差。

戚五是无论是谁都敢上拳头招呼,最疯的那段时间一个月打了二十四场架,这人仿佛骨子里就没有“怕”这个字,又凶又狠还带着点儿疯。

戚长夜觉得原主可能是在精神或者心理方面存在些问题——戚五可没少以一敌多,正常人在被多人围攻时多多少少都会带着些惧怕心理,除非是对自己的实力有着绝对的自信,戚五则是骨子里就喜欢这种不要命的惊险刺激的打法,村里人呼朋引伴叫上兄弟叔侄动不动就能找来一大群人,人数越多戚五就越兴奋越激动,他打人不要命,被他打的人也别想要命。

以前他爹娘还在时他还能收敛上一些,等戚家父母走了戚五就彻底没了在意的人和事。

耀祖则是惹了麻烦只敢躲在他娘的身后,有苦主告到了村长那里带着好几个人去他家讨要说法,耀祖全程躲在屋子里面连头都没冒,还是雨婶子叉腰站院子里面好一通骂才把人给请走。

就这一点而言,耀祖拍马都及不上戚五。

戚五早年也没这么偏激,起码在小时候还是个挺懂事的孩子,长大了才越走越歪发起狠来谁都拦不住,耀祖则是从小就被宠坏了,三四岁时就能为了个鸡蛋和爹娘撒谎,眼睁睁地看着亲哥挨了好一顿毒打,最后亲哥饿着肚子在外面干活,他自己则躲在卧房里面吃雨婶子偷偷塞给他的白水煮蛋。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戚五名声逐渐传扬开来,耀祖等其他几个村痞流氓心里自然不太痛快,偏偏又赶上了杨东杨溪两个村子因为灌溉引水产生摩擦,灌溉可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直接决定了一个村子一整年的收成多少,谁都不肯退让一步,杨溪村的村长在家愁了好几天的时间,最后决定带着戚五到杨东村那边走上一趟。

后面的事情都知道了,两边的人打了一架,戚五狠狠杀了杨东村的气势,往常几年都是杨溪村输,这次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一时间连村里的人都开始夸起了戚五。

这下耀祖几个心理就更不平衡了,只觉得是他们没去才让戚五给占了便宜,早就忘了村长其实先来的是他们这里,毕竟雨婶子家是土生土长的杨溪村人,如果可以村长也不想让自己村的事情求到戚家这种外来的人家头上。

是他自己让雨婶子找了个借口将事情推掉的。

他们几个蹲了几日,终于在某日找到了机会冲了上去找戚五的麻烦,被戚五一拳一个当场放倒在地上。人是未时去找麻烦的,未时一刻就互相搀扶着逃了回去,雨婶子一看宝贝儿子被打成这个样子当即便尖叫起来,气势汹汹地朝着山脚戚家冲了过去。

——然后被戚五拎着锄头一路追打到了三叔公家门口,一屁股坐进三叔公家院子里才躲过了戚五挥过来的锄头,不过三叔公家门口就没这么好运了,门口的石头直接被砸出了好几道裂纹。

村长差点被耀祖气死,虽然他也不太喜欢戚五,但当时戚五可是村里灌溉引水的大功臣,这事儿又是耀祖挑事在先,最后只能轻描淡写地给放过去了。

雨婶子和耀祖在此事过后也不敢再去找戚五的麻烦了,不过背地里仍时不时地说些不中听的,戚五在村里没有朋友,整个村子只有戚奶奶与他走动多些,戚奶奶更不可能在自己的宝贝孙子面前说这些不中听的,以至于戚五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

直到后来戚父病故,一时间村里流言纷起,很大一部分流言都是起源于对他怀恨在心的雨婶子。戚五那时候又疯病加重,总觉得人家在背后议论他家开始满村打人,这更做实了一部分流言,名声直接跌到了谷底。

原主根本没想过这些,不过戚长夜在捋原主的人际关系时早就将这些梳理的明明白白,起初雨婶子还有些忌惮,后来则越说越起劲越说越离谱,终于有一次被原主给听见……原主扯着她的头发差一点点就将她给拖进了河里。

这回梁子便结的更大了。

如今雨婶子可不敢在明面上再说些什么了,但总是会时不时地阴阳怪气上几句,小徐娘子刚嫁过来时还不懂这些,听了不少关于戚五家的流言,现在她将两边的事情都摸清楚了,雨婶子嘴里的那些东西也骗不了她多少了。

一众人只附和了她几句,便又七嘴八舌地猜测起了戚五和镇上那位老爷的关系,雨婶子见这儿实在没有能让她插嘴的地方,叉起腰来冷哼一声,愤愤不平地转身回家找耀祖去了。

第66章

耀祖全名叫郑家宝, 他的几个哥哥则分别叫大牛大柱,从名字里就能看出雨婶子一家的区别待遇。

耀祖……不对,应该说郑家宝是老来子, 与上头的哥儿兄长相差了足足五岁, 甫一出生就得到了全家的偏宠,连郑家那对苛刻又严肃的爷奶在面对他时都会不由自主地露出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