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你怎么跟我舅舅结婚了?(97)

作者: 钝书生 阅读记录

女孩低下了头,无助地捂住了发红的眼睛。一直表现得专业而理智的刘医生安抚地拍了拍她抽动的肩膀。

“不要太难过了。你很快就会忘干净的,戒断反应将会在未来一个月内逐渐减轻。”

她说话时,身后的年轻治疗师怜悯地看

着情绪崩溃的李棠梨,欲言又止。

等两人走出病房,她于心不忍地说:“老师,她真的很伤心。”

“小舒,”刘医生步伐未停,“你要知道,和她意识接入的另一位患者仍然处在昏迷状态,这属于患者隐私,我们无权透露。即使再伤心,她很快会忘得一干二净。虚拟世界只是虚拟,难道我们还没有吃透教训吗?”

小舒沉默了。

没错,刘医生隐瞒了实情。和其他患者不同,李棠梨是特殊的,她和另外一个人的意识被接通到了同一个虚拟世界里。

在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的情况下,他们奇迹般完成匹配,建立了稳定的连接。

两年前,这项名为协同神经激活的技术首次成功苏醒了一对昏迷的患者,并公开了双方的身份。

但后续追踪显示,尽管他们在虚拟环境里如胶似漆,回归现实后却因种种原因而导致分道扬镳。

其中一人无法接受现实和模拟中巨大的落差,对团队提起了法律诉讼。

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再度发生,他们设立了严格的记忆限制条例。

而李棠梨和顾峙作为这项新技术的第二对使用者,关于虚拟世界的记忆都将在几天内被迅速淡忘,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受到刺激才会恢复。

正如刘医生所推测的那样,原本郁郁寡欢的李棠梨状态一天比一天更好。

过了一周再来复查,提起任务两个字,她甚至还反应了一会儿,好像那是五年前发生的事。

得知李棠梨苏醒的消息,几个朋友陆陆续续来医院探望。

这天,一个年轻男人踏入了病房,李棠梨微笑着和他打招呼:“宇哥。”

曹长宇把果篮放在了桌上,拉开椅子坐下:“我前两天加班,一直没时间来。你感觉怎么样?”

曹长宇比她大两岁,曾是对门的邻居。上初中时,曹家经济条件改善,搬离了那个老小区。两家人时不时还有联系,后来他们又在同一所高中念的书。

母亲身患重症时,曹家还应急借了一万块钱。李棠梨感激他们的雪中送炭,她友善地说:“你实习要紧。我现在情况已经稳定了,医生说下礼拜就能出院。”

正说着话,她突然感觉后背凉飕飕的,仿佛有条冰冷的乌梢蛇顺着背脊攀沿而上。

她不自在地摸了摸汗毛竖起的脖颈,似曾相识的感觉令她往门外望去。

空荡荡的,什么人也没有。

只是错觉吧,她想。

李棠梨不知道,时间溯洄到几天前,只和她相差了一天,同一栋楼第16层的单人病房中,有位患者迟迟睁开了眼睛。

当刘医生匆匆迈进病房时,男人静静地半坐在床上。他侧过脸,凝望着窗外掠过的飞鸟出神。

刘医生清了清嗓子:“顾先生。”

男人朝她回过头,刘医生的话停在了嘴边。

他在平静地落泪。

顾峙自己也颇为困惑。他抬起手,触摸到脸上温热的液体,指腹沾染了水光。

胸口闷痛,宛如一截被蛀空的朽木。他的一部分血肉被从身体里剥离了出去,扔在了天际之外。

他面无表情,泪水却不住地流:“我好像忘记了什么很重要的人。”

*

关于这莫名其妙的泪水,刘医生的解释是情感刺激与生理反射。

解释康复技术时,她暗自观察,提起任务、系统等,顾峙神色很淡地说:“我没有任何印象。”

刘医生叹了一口气,这勾起了她不好的回忆。这位患者在刚送来时,就展露出了极度难缠的特质。

他的心理防御机制过强,对AI伪装的“系统”、“任务”等说辞毫无信任。眼看昏迷时间马上就要超过两个月,无计可施的团队使用了尚不成熟的协同技术。

由于只能在同样昏迷的患者中进行随机匹配,且条件极为严苛,他始终未产生任何响应。

就在所有人都不抱任何期待时,经过两个疗程但治疗状况不佳的李小姐加入了进来,一瞬间,他就对她产生了连接,使得治疗顺利推进了下去。

不知道为什么,顾先生要比那位李小姐晚了整整一天,几乎是在醒来的刹那,他关于虚拟世界的记忆就全数消失了。

刘医生想,也算是一桩好事。

由于卧床了一段时间,顾峙暂时无法正常行走。第三天,顾淑凤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到楼下晒太阳,聊起他车祸后发生的事。

“……语琴呢,前几天高烧了一场。知道你醒了,烧一下就退了。嘉誉也老吵着说来见舅舅。”

纪嘉誉。

顾峙捉摸着这个名字,心头冒出一阵不快。

这是为什么?他皱起眉,觉得古怪。外甥才十岁,有什么事儿值得跟个小孩计较的?

顾淑凤温和地说:“公司这边你不用着急,我先照看着,别急于一时。把身体养好了,随时能回来。”

“嗯。”顾峙低声说:“这些天辛苦你了,姐。”

“别说见外的话,平平安安就是福。”

顾淑凤拨了一下弟弟微长的发尾,感慨其命运多舛。十八岁那年出了一场车祸,二十八岁这年又赶上了刹车失灵。万幸八字硬,两次都死里逃生。

姐弟俩沐浴在温暖的日光下,默契地没有说话,享受着难得的恬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