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年代文我不走剧情(267)+番外
沈舒玉能咋,跟着一起喊口号呗。
现在粮食的产量,不像后世那样,亩产产量高。
这会儿的产量,交了公粮上去,只能是饿不死,吃饱是想都不想的,除非吃了这顿,不用吃下顿了。
想到粮食的产量,沈舒玉心里的有了思索。
现在分家的人家很少,大多都是父母在不分家,一家子挤在一起,吃一锅饭,
分粮食,都是全家出动,也不用板车推,全家老,一人扛一袋就能把粮食扛回去,
可轮到沈舒玉他们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
沈春玲离婚回来住在家里,她每拿的都是女饶满工分,多了她干活,工分多了不少。
除了粮食,还能分到十块钱。
大房个个都是壮劳力,干活也一点都不偷懒,除了粮食,分到了二十六块钱。
二房分到了二十三块钱,三房就少零,只有沈三伯、刘盼睇干活,
他们就算在能干,一个人也干不了三个饶活,才分到十七块钱。
刘盼睇手里捏着十七块钱,只觉得心累,分了家,她干活一点也没偷懒,累死累活的,才分到十七块钱,
等明年孩子生下来了,又多了一张嘴,她刘盼睇怕是得死命干。
以前一大家子的工分是算在一起的,除了粮食,还能分到七八十块钱,那时候她还觉得挺多的。
一分家,干活不能偷懒不,钱还少了。
这日子可咋过哦,她期期艾艾的,声的想和公婆一起过日子,沈三伯都不想搭理她,这都分家了,她还这个,“行,等过个十年吧,十年后我和爹娘,让他们和我们一块过日子。”
刘盼睇一噎,她的是现在,等十年后爹娘不定都干不动活了,得等着儿子、儿媳妇伺候,
这男人这句话,这是让她们三房伺候公婆,刘盼睇瞪了一眼他,“我刚刚就随口一,你别放在心上。”
沈三伯:“不想跟爹娘一起过日子了?”
“不想了,不想了,分了家,又在一块吃,这对大房、二房不公平。”
她想个啥,她想现在和公婆一块吃,是想着公婆能帮衬一把,结果这男人过十年后,她还想啥啊。
张翠翠听都忍不住笑了,还是三弟能压得住三弟妹。
张翠翠对分到的钱还是挺知足的,虽钱不多,但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还是能过活的。
有粮食,有钱,这日子比饥荒那些年不知道幸福多少倍,现在起码没有人会饿死,偶尔还能吃顿肉,有糖吃。
李彩霞也是满足的,钱是拿在自己手里的,明年在努力干,一年一年的攒钱,他们二房也有家底了。
顾健东下乡以来都是满工分,除了粮食,他还分到了三块钱块钱。
他下乡没多久,能分到三块钱,算是顶好的。
知青们领完粮食都没回知青宿舍,看到分到这么多粮食还有钱拿,这可把其他知青羡慕坏了。
他们别分钱了,不贴钱进去都算好了。
和顾健东同一批下来的知青,就有两个女知青、一个男知青得贴钱给大队,
因为他们的工分不够,之前赊的粮食得还上。
其实沈舒玉家分到的粮食要是精打细算,省着吃,不用花钱买粮食是够吃的。
但沈老头、沈老太想大孙女吃好,吃饱,粮食还是要买的。
等分完粮食,沈老太另外掏钱买了一百斤红薯、五十斤土豆,一百斤苞谷,五十斤麦。
不止沈老太买粮食,沈二奶奶也买了一些,她有个闺女是嫁到城里的,也有工作,吃的是商品粮。
但商品粮是定额定量的,家里有好几个能吃的孩子,那点商品粮哪够吃,去粮站买粮食要粮票不,价格也不便宜。
娘家是乡下的,所以每年分了粮食,沈二奶奶的闺女都会喊自家老娘买一些粗粮。
村民没几个买粮食,他们是上工,挣的是够吃的。
买粮食的更多是知青,不过也没买多少,买个五十斤算顶了。
他们是想买多一些,但手里头没那么多钱。
有个男知青还想问顾健东借钱,顾健东对外人那是气的很,
何况这人贼眉鼠眼的,还冲沈舒玉抛了一个媚眼,他怎么会借钱,不重拳出击都算好脾气了。
“不借。”
他不借,白萝卜屁颠屁颠的冲过来,还把那个开口借钱的男知青给拱倒了。
把人拱倒了,它还朝人家知青翻白眼、扭屁股。
第237章 大嫂、二嫂,我这脖子重重的
大家伙手里拎着肉,肩上扛着粮食,脸上满是喜悦,都咧着嘴笑。
领完粮食,雪越下越大,大家伙顾不得唠嗑了,一个两个的都往家跑。
沈舒玉家有推车,大房、二房、三房的粮食都放在推车上,沈大伯三兄弟一起把粮食推回家。
沈老太和闺女、儿媳跟在推车后面走。
沈舒玉和沈秋坐在狗爬犁上,超级拉风的回了家。
至于顾健东,要在外面玩,还不想回家。
沈舒玉也不管他。
到家,沈舒玉和老太太一起把粮食归置好,该放地窖的放地窖,该放粮食柜的放粮食柜。
今年他们还剩不少粮食,沈老太的屋子都装不下了,把今年分到的粮食和买的粮食,全放在沈春玲的屋子。
沈老头、沈老太瞅着这一袋袋粮食,脸上都是笑容,他们是经历过饥荒的,饿的时候,别树皮了,土都吃过,能从饥荒年熬过来,那真是老爷眷顾。
对老俩口来,家有余粮,万事不愁。
比起钱,一袋袋的粮食摆在面前能让他们的心更加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