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我要搞钱(110)
回到家里吃过午饭,她打开电脑,习惯性打开扣扣。
这会儿没有智能手机,如果开电脑时不开扣扣,有时候会错过消息。
结果扣扣一开,头像就猛闪,要不是叶嘉宜习惯静音,“滴滴”声都能响彻整个屋子。
她点开一看,就见一人发了好几条消息,看备注是一个出版社的编辑。
风中的白杨:“……我们很有诚意的。买断、版税都可以。买断我们给到三十元每千字;版税国家标准,一万册内8%,超过千册0.8%,你觉得怎么样?”
第76章 叶嘉宜一愣。 像这种直接把底价摆出来的,她遇到的还是……
叶嘉宜一愣。
像这种直接把底价摆出来的,她遇到的还是第一次。虽然这价格没达到她的要求,但以国家规定来说,已算是给出了高待遇了。
她摸了摸下巴,如果对方答应,她也不是不可以跟这家合作。
南城出版社现在不是很有名,后来越做越好。她重生前,已是一流大出版社了。
当时南城出版社的编辑也联系过她,开出的版税极为优厚。只是她跟原有的出版社合作还算愉快,不想麻烦,她也不缺钱,就婉拒了。
饭,还真是不抢着吃不香呐。
她回复道:“我的条件是,一万册以内7%,一至三万册8%,三万册以上10%。除了这两本网络作品外,我还有一本传统文学的作品集要出版,也是这个签约标准。”
风中的白杨秒回:“可以,我同意。叶蔓女士你什么时候有空签约?”
叶嘉宜:“……”
不是,都不需要思考一下的吗?思考完了不应该去请示领导吗?这真是一个正规出版社编辑应有的态度吗?
她对南城出版社靠谱程度深深怀疑起来。
“你要不要重新看一遍我提的条件?”她打字。
风中的白杨:“看清楚了,没问题。”还是秒回。
“你不用向领导请示一下吗?”
风中的白杨:“不需要,我就是领导。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南城出版社的主编关铎。”
风中的白杨:“我十分看好叶蔓女士你的小说,这些小说出版后必会在九九年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你提的条件虽然跟国家规定稍有出入,但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权利灵活处理的。”
大家都非常看好《梦今生》和《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相信以网络上的热度,卖到三万册以上绝对没问题。
可正因为没问题,那些出版社才会纠结于10%这个数字,觉得版税给得太丰厚了。这书卖得越多,他们就越觉得亏得慌。
关铎却觉得叶嘉宜提这版税分成才是最合理的。这样的分成是鼓励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只有他们写得好,书畅销,出版社才赚得更多不是?
电脑这端的叶嘉宜嘴角翘了起来,心里给对方狠狠点一个赞。
关铎同志,你很有眼光嘛。
“你们出版社具体在哪个位置?”她问道。
宁菲这人她上辈子认识,出版社也去过无数次。在咖啡馆当场签合同她都没问题。
可南城出版社虽然上辈子赫赫有名,但这位风中的白杨是不是出版社编辑,出版社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她一无所知。
慎重起见,她得去实地考察一下。如果没问题,可以当场签合同。
风中的白杨:“S市闵行区。你哪时候方便?我派车去接你。另外合同先发给你,你可以先找律师看一下。”
【合同.doc】
哟嚯,南城出版是特别有经济实力,还是对她特别看重?要知道宁菲可是转了三趟公共汽车才跟她见的面呢。
不过这种重视的态度,以及干脆的行事风格,叶嘉宜喜欢。
她接收了文件:“周一下午两点半吧。”报了个附近的地址。她周一下午正好没课。
风中的白杨:“我BP机是XXX……车牌号是沪A808……”
叶嘉宜也报了自己的BP机号码,这才结束了对话。
叶嘉宜来自后世,对法律充满了敬畏,早在开奶茶连锁店时就经叶东盛介绍,聘请了一个私人律所的律师赵兴邦做法律顾问。
当时她就跟赵兴邦提要求,让他熟悉文字版权方面的律法。以后她会有不少文字版权方面的合同要签。
赵兴邦是名学霸,毕业后就职于S市法政单位。因单位人事复杂且收入微薄,他三年前跟同学一起下海开了这家律所。
这时候作家们收入不高,就算是宋知润这种文学界大拿,出一本书收入也极为有限。律师们就算是帮着看合同、打官司,也赚不了多少钱。
赵兴邦是个对工作极为认真的人,并没有因为这方面小众就敷衍叶嘉宜,而是很认真的去熟悉了版权方面的律法。
这让叶嘉宜十分满意。
她先把合同看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便把合同发给了孙邦国。
赵兴邦接收文件后没过多久就回了信息:“叶小姐,这合同没问题,用词很严谨,指明了是简体版权,且有时间限定。”
小说版权范围很宽泛,分为简体、繁体、海外、影视等等版权。
这会儿版权衍生还不广,很多作者没意识到这一点,出版社有时候也会模糊概念。
过些年如果有繁体或影视要买版权,作家会震惊地发现,自己把这些版权都一股脑地卖给了出版社,还是以买断的极底的价格。
见赵兴邦一针见血,明显对文字版权律法有研究,叶嘉宜十分满意。
她也是上辈子签多了合同,才了解这些相关知识。
“周一下午你有空吗?跟我一起去出版社看看,如果没问题的话就直接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