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154)

作者: 萧笛 阅读记录

偏帮叶嘉宜,指出合同的漏洞,难道不怕他们这方不付钱吗?

当然,如果这位真是“看不懂合同”的人,那就更好了。

“不用不用。”赵兴邦摆手拒绝郑浩的点烟动作,“我看合同不抽烟的。不小心把火星子溅到合同上就不好了。”

“钱律师专业。”郑浩缩回了手。

宋经理见赵兴邦举起合同看了起来,便笑呵呵地对众人道:“大家也别站着,坐,都坐下尝尝我这老白茶。”

他指着自己右边的太师椅,对王团作了个手势:“这位先生,请上座。”

这张茶桌是摆在大门对面的,横着面向大门。

宋经理所坐的主位是泡茶位,他左右两边各有一张太师椅。

对面也是三张太师椅,两头打横各一张。

此时赵兴邦就坐在宋经理的斜对面。

王团看这摆设,如果按照面门为上,以右为尊的座位排序,宋经理右边的座位似乎确实是尊位。

这时叶嘉宜对小伙伴道:“坐吧。走,咱们到那边坐。椅子不够,去那边拿一张。”

说着,她率先绕过赵兴邦背后,走到宋经理的左边坐了下来。

汪国华主动去搬了一张椅子过来。

最后坐定时,座位的次序从右到左绕一圈,分别是王团、郑浩、赵兴邦、汪国华、刘柳、宋静芝、秦蓁、叶嘉宜、宋经理。

叶嘉宜抬头看了一眼大厅吊灯上的监控,确定这样坐,监控能照得到合同上的内容,并且能把她和宋经理、王团的样貌都清清楚楚照进去,暗地里舒了一口气。

真不枉她布了这么个局,出动了这么多演员,劳师动众的。

监控是1987年就进入中国了,从95年起小规模使用。再过几年国家会强调在公共场所安装。

关铎有国外的亲戚,在观念上比较先进。为了茶馆的安全和杜绝一些麻烦,去年他就给每个茶馆都安装了监控。

当然,包厢为了私密性,并没有安装,这监控只安装在了茶馆大厅里。

不过监控原先是安装在角落的,为了把合同拍得清晰些,叶嘉宜特意跟关铎商量过,让人把监控挪到了吊灯上。

这个吊灯是那种古代的宫灯,上面镂空雕花很多。监控安装在一个圆形镂空处,一点儿也不突兀。

而且这时候监控没有大范围使用,国人对监控根本没有防范意识。

为了让家园论坛得到应有的下场,叶嘉宜也是大费周章了。

“来,大家尝尝我这茶。”

宋经理给大家各斟了一杯茶。

此时服务员也把包厢里大家没动的两碟茶点端出来了。

宋经理又道:“大家都饿了吧?饿着肚子喝茶不好,容易茶醉。大家尝一下我们店里的茶点。这些点心可是请的专业白案做的,本地有名的小吃。”

几个年轻人确实饿了,一个个也不客气,各自拿了一块点心品尝。

郑浩见状,先递了一块到王团面前,自己也拿了一块吃起来。

只有赵兴邦,不急不徐地翻看着合同,十分认真。

等大家把茶点吃完,又喝了两泡茶,赵兴邦终于把合同看完了。

他看着王团,神色讳莫如深。

“钱律师,怎么样?”王团连忙问道,看向赵兴邦的眼神充满了深意,“我们拟合同的都是专业律师,绝对不会有合同漏洞,对吧?”

“你们是家园论坛的?”赵兴邦问道。

王团一愣,心头涌起了不好的预感。

合同甲方虽然写了名称,但落的是某某互联网技术公司。合同上上下下,没有任何“家园论坛”的字样。

要不是行内人士,且跟他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人,就算看到公司名称,跟“家园论坛”也联系不起来。

这也是他放心让外人看这合同的原因。

没想到竟然遇到个懂行的,一眼看破他们的真身。

第103章 王团愣神的功夫,叶嘉宜接话道:“对,他们是家园论坛的。”

……

王团愣神的功夫,叶嘉宜接话道:“对,他们是家园论坛的。”

她笑了笑:“前段时间家园论坛上的纠纷不知钱先生知不知道,我叫叶嘉宜,是其中一位被波及者。”

她指着王团道:“这位,是家园论坛原创区版主王团。他和手下郑浩……”

她指了指郑浩:“特意带了这份合同过来,要与我签约,以三千块钱的月薪,跟我签订固定撰稿合同。”

“我们都是大学生,没踏入社会,也没签过合同。这不心里没底,所以想请专业人士看一下。但王版主说合同涉密,不让我带去给别人看。正好遇到钱先生你,便请你帮看一看。”

说完她眼带期盼地问道:“不知道这份合同有没有什么陷阱?我听人说过,有些合同陷阱很多,一不小心就着了道。”

她吐字清晰,语速又快,王团还没反应过来,她就叭叭叭地说了一大通,把宋静芝和秦蓁都听愣了神。

“哦,那我建议你别签。”叶嘉宜话声一落,赵兴邦也开始叭叭叭了。

“这合同陷阱很多。如果你签了它,你《梦今生》和《重来》两本书的其他版权都成家园论坛的了。以后有影视公司找你买版权拍电视电影什么的,影视公司只能付钱给家园论坛,你一分钱都捞不着,因为版权在他们手中。”

王团终于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站起来就要阻止:“钱先生,你别胡说……”

“你*闭嘴,别人说话插嘴是不礼貌的你知不知道?”

赵兴邦像教导主任一样,严肃地呵斥了王团一句,又继续对叶嘉宜道:“别以为三千块钱一个月是很不错的报酬。你只要签了字,从今天开始,每个月你必须发表十五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