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157)

作者: 萧笛 阅读记录

……

家园论坛的工作人员很快发现了异样,赶紧打电话给了史拥军。

史拥军正在外面吃饭,立刻call了王团。

王团此时正坐在街边的椅子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呢。

他要好好想想,怎么处理今天的事。

看到BP机信息,他就知道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叶蔓把两本书删除了。”他告诉郑浩。

“头儿,怎么办?”郑浩着急地挠了挠脑袋。

今天这事是他跟王团一起办的。

王团是网站老人,从论坛开办起就在这里工作,再加上能力还行,这才当上了原创区版主。

看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史拥军不一定会开了王团,但这事总得有人出来顶缸,到最后,被辞退的一定是他郑浩。

王团没理他,找了个公用电话,给史拥军拨打了过去,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跟史拥军说了。

“站长,我是真没想到那个钱律师会来这一出。听那些人议论,又看他听懂了我的话,我以为他会按我说的做的。”

刚才在路边,王团复盘了今天的事,觉得自己每一步都处理得很好,至少没有任何一个错处。

唯一的错处就是找了钱律师这个神经病,才把事情搅得一团糟。

谁能想到呢?

那位钱律师业务能力差,人品不好,那不就是为了钱没有良心、没有职业操守的人吗?

他给了五十元,钱律师花几分钟看两眼合同,把这件事促成,这才是事情的正确走向吧?

怎么就遇到一个神经病,不按理出牌呢?

他是完全没想到这是叶嘉宜设的一个局。

在他眼里,叶嘉宜就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大一女学生,外地普通人家的孩子,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她有写作上的天赋。

更何况,今天放学时来学校门口堵人,也只有他和郑浩、史拥军三人知道。

总不能叶嘉宜未卜先知,派个人在茶馆里等着他们来吧?

遇上钱律师,纯属巧合,也纯属他们倒霉!

“站长,虽说合同让人看到了,但他们没有证据。咱们可以先下手为强,说叶蔓为了实体书销量,不顾读者的感受,辜负读者对她的喜爱与支持删书,是个唯利是图的人。”

史拥军还是相信王团的话的。

他相信,王团比任何人希望叶嘉宜能与论坛签约。

原创区以前跟其他区没法比。还是因为叶嘉宜发表了小说,原创区才风光起来。

现在叶嘉宜删书,打击最大、最焦头烂额的是王团,这是王团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关键时刻,可以把王团拿出去祭天,以平息网友的怒火。但现在还不到让他祭天的时候。

史拥军在电话里呵斥了几句,让王团好好处理好后续事情,就挂了电话。

王团松了口气,对郑浩道:“回公司。”

两人匆匆在路边买了点面包,就回了公司加班。

没过多久,网友发的那个帖子里,就有一个论坛内部人员爆料,说叶蔓为了出版的实体书能成为今年的畅销书,删除了论坛里的帖子。

那人又说,因为这事,网站原创区版主特意去跟叶蔓面谈,给出了月薪三千元的高价,却惨遭叶蔓拒绝。

这个回复发出没一会儿,就有一个新帖子发了出来。

帖子:【为了钱,她删除了小说。枉我曾经那么喜欢、支持她】

帖子内容,历数了自己作为读者的心理历程,总结一句就是:当初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失望。

这会儿虽然没有专业水军,但王团不愧是从事互联网专业工作的人,他发动公司员工,一人换几个马甲,披着读者的皮,在帖子里引导风向。

网友是最容易被煽动的。虽然有一部分人比较清醒,做出反驳,但很多人还是相信了,也跟着大骂叶嘉宜,说以后再不支持她。

除了这个帖子,又有新帖子发出来。

帖子:【本想等实体书上架支持她的,现在我不想买了。】

下面又是一大堆家园论坛员工,换马甲跟帖,造成了大部分网友都支持这做法的假象。

等宋静芝吃了晚饭打开电脑,就看到两个盖了高楼的帖子,下面骂叶嘉宜的网友无数。

气得她差点没把电脑给砸了。

她一扭头就下了楼,去找了系主任朱国利。

她家住的是福旦大学的教职工宿舍楼,中文系的教职工都集中在这几栋楼里。

朱国利家住三楼,宋静芝家住五楼。

“朱伯伯,网上出大事了。”

宋静芝顾不得寒暄,直接把事情跟朱国利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听到家园论坛竟然拿出巨坑合同欺骗叶嘉宜,现在还在网上朝叶嘉宜泼脏水,朱国利同样是又气又怒。

朱国利自吴芷和叶嘉宜的纷争之后,就买了一台电脑,认真学习电脑和网络知识。

他现在对网络也算是有一定了解了。

他立刻放下筷子,打开电脑进了家园论坛,看到原创区高高挂着的加红帖子果然如宋静芝所说的那般。

他道:“我打几个电话。”

他先把电话打给了中文系各个班的辅导员,把事情给他们讲清楚,让他们尽量联系能上网的学生,去家园论坛发帖跟帖。

“……务必要让网友们知道,叶嘉宜之所以删除小说,是家园论坛想骗叶嘉宜的版权,让她签下巨坑合同。”

打完中文系老师的电话,他又拨通了计算机系系主任的电话,将事情说了一遍。

“这个论坛以前就有删除网友帖子的例子。我现在发动学生去发帖,你们系的老师能不能技术支持一下,不让他们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