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炮灰换嫁美强惨后[七零](139)
台下果然面面相觑,没人点头。
“刚刚那位大叔说他挖的大块三七卖了一块五,可是大家知道吗,很小很小一瓶……”她拿出一小支白药粉罐拿在手上,“这么一小支,里面的药粉不到1克,就卖到8毛钱,两支就能抵上那一大块三七。”
三七生长速度慢,虽然山里常见,但大的也不那么易得。
和成药放在一起两相对比,效果十分惊人。
台下的村民都被震撼了。
“所以,我们要多了解外面信息,才能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苏林瑾笑眯眯,“至少,如果大家都知道山外面的物价,下次有人收三七可就不能一块五卖一大块了,对不对?我看我们村委会其实订了几份报纸的,大家都看看。”
“对!哎哟现在我这心里好酸呐。”
“你酸,酸就对了,好好识字以后就不会被骗了。”
“老师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想马上学会。”
“你就扯吧,不好好学,字认识你,你不认识字。”
“……”
热身完毕。
苏林瑾拿起粉笔,从新闻标题开始教生字。
原文句读有很多好处,每一个字都高强度地出现在文章中,以句子段落的形式贯穿全文。
苏林瑾可以直接从教生字,连带着教词和句。
有了前面的故事打底,所有人都听得很认真,即便基础实在薄弱,在组词和成句上,模仿得也有模有样。
一个小时倏忽过去,其实进度只讲完两句句子。
刘爱玲的人工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学员还有些意犹未尽,尤其是家住坝上就在密林边居住的村民。
“苏老师,我下次拿点草药给你,你帮忙找找这种药有啥功能?”
“可以啊。”
“苏老师,我挖几块天麻给你嘛,用来炖汤喝了好。”
“那太好了。”
刘爱玲想起潘浩浩的那一套复习预习理论,呲了呲小声问她:“要留作业么?”
苏林瑾想了想:“作业我就不留了,大家回家去买点纸笔,把今天学的东西想办法回忆之后写下来。”
她今天扫了一下台下,只有两个军属带了纸笔,大部分人是空着手坐在那里听的。
没想到村民都说有纸笔:“上节课那个老师说要留作业,要求买的。”
“买好啦!”
原来潘浩浩说过,倒是省了她的事了。
这时,村长背着手踱着步过来:“哟,下课啦?”
三三两两结队正要散去的村民停住脚步:“村长,我们村有报纸吧?”
“有啊。”
每年糊墙都靠它。
“我们要看,以后中午不干活的时候过来看。”
村长纳闷:“刚上第一节课,学了个毛就要看报纸嘛……”
“只学会了毛也能看,老师说大胆猜!”
“哈哈哈哈。”
而基地军属下了课,则依依不舍地拿着那份报纸开始找字游戏:
“这个标题我猜的出来,意思是‘早睡身体好’!”
“你瞎扯,老师还没教‘睡’。”
“猜嘛,老师也说了猜出来继续看就行,其他字都认识,猜一猜生字又不犯法!”
回程的路上,军属们兴高采烈:
“我原先还想着,反正新闻可以用听的,今天上了课才发现,还是得认字,要不然东西放我眼前我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
“可不是么,吃个药连说明书都看不利索,耽误事儿!”
“我们条件比村民好吧,食堂外面,办公楼下面都是公告栏,报纸随便看。”
“真的!”
苏林瑾吃着军属递过来的香脆石子馍,深藏功与名。
效果比她想象的还要好,有这种热情在,识字会写还会远吗?
接下去她不光要科普生活常识,还要科普美容养生,科学养殖,反正什么用得着她就教什么,主打一个我流教学,拿来就用。
这时车子开出寨子正要上路,惊起路边竹林里找虫吃的一群小鸡。
小鸡慌慌张张四散逃开,只听轮胎急刹“吱”的一声,随即传来一片“叽叽叽”,司机刹停了车擦掉额头上急冒出来的汗,扭头看向刘爱玲。
刘爱玲探出头看了眼前轮情况,跳下车去,看到有几只小鸡躲闪不及折了腿,正陷在泥巴地里叫唤,凄厉又可怜。
苏林瑾扒着门看了一眼,哦,是毛绒绒小黄鸡崽。
旁边的村屋门打开,村民听见动静正准备出来。
刘爱玲迎上前,用当地话交涉了一番,两人齐齐走到车轮前看受伤的小鸡,村民随即又指了指身后的竹林,刘爱玲叹气爬上车,对司机说:“老乡说,虽然只折了四只小鸡,但其他还好的受惊吓跑了,可能回不来了,他这一窝鸡等着卖钱已经有人下定金了,这定金的钱得我们出。”
说着,她支起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块钱。
也算合情合理了,孵小鸡不难,可一窝就这么多,还得搭进去鸡蛋和照顾。
司机章山难为情地说:“可我没带钱。”
刘爱玲瞪大眼:“我也没带钱!”
“一块钱?我给吧。”苏林瑾指着地上那四只小鸡说:“小鸡我带回去养。”
章山难为情地说:“别,苏同志这本来就该我出。”
“没跟你们客气,我是真想养几只小鸡,我不是有个院子吗?养鸡还能吃蛋,养大了吃肉。”
刘爱玲轻轻:“可那也不用花一块钱。”
“没事,这是纯种农家鸡,一块钱养四只小鸡一点也不贵。”
说着,她从绣花小包里掏出一块钱塞给刘爱玲,“快,去把鸡给我包起来,大家还赶着回家做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