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后善谋(113)

作者: 风时丛兰 阅读记录

后面的朝会晏端没再听了,他窝在椅中呼呼大睡,自然也不知道,宗家、晏家最后的人才都已被卞持盈明目张胆地拔掉了,如今这朝中,一小半中立派,绝大部分,都是皇后的人。

朝会散,晏端去往武靖侯府,看望受过笞刑的宗豫。

“小舅舅为何不为自己据理力争一二?难道就这样平白受这笞刑?”

晏端很不满宗豫的逆来顺受。

因为在他心里,宗豫就是他最后的倚靠了,他当然不希望宗豫这般颓然无争。

宗豫趴在榻上,脸色微白,只是不减其眉眼风采。

“荣屿青为何会倒戈?”他声音平静,仿佛没有受过笞刑。

不过这也归功于晏端打点了行刑的人,否则就不止是这么简单地受过了。

一提起荣屿青,晏端就火冒三丈:“倒戈?实则不然,在他眼中,没有盟友,只有他自己!今日我们去势,他便能毫无顾忌地投奔皇后,明日皇后去势,他又能装做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回头投奔我们来。”

宗豫:“原来是条狗。”

他闭眼,语气清浅:“还是条不认主的狗,既然如此,那便宰了足,一起吃顿狗肉吧。”

晏端眼睛一亮:“小舅舅有何妙计?”

宗豫不答反问:“朝中可还有能用的人才?”

晏端:“……还有刑部霍宸秋可用。”

宗豫皱眉:“只有他可用?”

晏端似是觉得面上无光,他轻咳了一声:“他有许多可用之处,人也活泛。”

宗豫沉默片刻,又问:“荣屿青与皇后关系如何?”

晏端深思片刻:“不如何,皇后不会接受荣屿青的投诚,但也不会放弃这么好用的刀,偶尔会用一用,但不会收入囊中。”

宗豫:“这把刀以前,好用吗?”

晏端:“好用是好用,只是不太听话。”

明日除夕,长安城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宫里,卞持盈刚下朝,几位嫔妃便来请安了。

见过妃嫔后,卞持盈这才得闲坐下来喝两杯茶。

“殿下为何不直接将武靖侯除掉?”迟月问:“武靖侯方回长安,根基不稳,孤立无援,此时除掉他,是最好的时机。”

卞持盈:“虽然根基不稳,但兔子急了也会咬人,除掉他的确容易,但这次,我想一箭双雕。”

将将午时,她微眯着眼看着探进殿中的阳光:“更有可能是一箭四雕。”

迟月:“殿下想怎么做?”

卞持盈松泛松泛肩颈:“这个新年,长安不会太平,你们俩警醒一点。”

金黄的阳光印在她眼底,勾勒出根根分明的睫羽,她勾唇一笑:“过了这个年,就是新天地了。”

第67章 春满人间

◎由卞持盈主导的、全新的天地◎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除夕夜,皇帝不知所踪,也不知道是去城外寻太后了,还是去武靖侯府寻宗豫去了。

卞持盈并不在乎,她请了卞家进宫守岁庆新年,这也算是家宴了。

宴上,宝淳绷着小脸,严肃地向卞家人宣布了万可儿的身份和新名字,万可儿从此,便更名为卞嘉平了。

卞嘉平如今穿着绸缎新衣,梳着精美的发髻,才入宫两日,整个人便与先前大相径庭。她现在和宝淳同吃同住,关系好得不得了。

宣布完了之后,宝淳欣喜地扑入外祖父卞允康怀中,叽叽喳喳地说着她的思念之情。

卞允康低着头,温和地摸着她的发髻,耐心地回应她青涩稚嫩的话语。

卞嘉平坐在迟月身旁,平日里迟月也会教她一些事,于她而言,也算得上是半个师父了。

卞持盈看向弟弟妹妹们,莞尔:“明日初一,便是昌安四年了。”

卞知盈点点头:“是呀,过得太快了,回想昌安元年,那时候动荡不安,搞得人心惶惶的。”

崔珞珠道:“如今天下太平,你长姐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也亏得有她在。”

“不说这些了。”卞持盈起身来:“今日是除夕,咱们热热闹闹的吃个团圆饭,吃团圆饭前,把压岁钱给你们发一发。”

她招来几个小辈,包括卞嘉平在内,都依次发了厚厚的红包。接着,弟弟妹妹们也没少。

卞知盈和卞烨大眼瞪小眼:“我们也有?”

“自然是有的。”卞持盈笑:“年年都有。”

就连出嫁的怀盈和如盈也有。

“这个年不会太平。”卞持盈言笑晏晏,倏地转了话锋:“所以,请诸位凡事要三思而行。”

此话一出,殿中霎时安静了下来。

“叔父如今在户部怎么样?”她看向卞澜。

卞澜忙起身来:“一切都好、一切都好,家里也挺好的。”

婶婶戚阅竹如今也是立起来了,和儿媳贺辅玉将府里上上下下管得服服帖帖的。

卞持盈遂不再多言,过了一会儿,她召人开始摆筵席了。

筵席上,卞持盈再三强调无须拘礼,故而,小辈们以宝淳为首,满殿疯跑,高兴得不得了。

卞持盈口味偏重,喜欢麻辣鲜香的吃食,平日里朝玉拘着她,不许她多吃,怕上火也怕伤着胃。

今日除夕,朝玉特地让人安排了拨霞供,用葱、姜、桂、椒、茱萸这*么一煮,汤汁鲜辣美味,勾得人食指大动。

而年轻的小辈或是长辈吃不得辣,故而锅中清淡却又不失鲜香。

皇后坐主位,左边是本家,以卞允康为首,右边是叔父家,以卞澜为首。每人面前都有一顶“银鎏金暖锅”,旁边摆着食材,例如鹿肉、鹅肉、牛羊海月,素菜有九孔藕、葵菜、天花蕈、石发等,一桌桌看去,丰盛美味,实在是令人期待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