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神尊他大逆不道(174)+番外

作者: 子渡 阅读记录

孟之仔细一看,才发现兰芝眼下一片青黑。她凑到桂香身旁问后才得知,昨天下午兰芝又托人进了一些米粮,夜里粮食到了兰芝便独自一人把货都卸了下来存放好。

桂香说:“兰芝姑娘这次好像真的没什么钱了,我昨晚起夜时看到她向崔将军借了好些银子才付的车马费。”

孟之心里更加不好受了。她原想着自己把粥施好就行了,于是便下令尽可能让流民们都吃饱吃好了。她完全没有想过兰芝竟然会这么在意这件事情并且为了流民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兰芝真是个傻姑娘。

孟之有种觉得自己来这施粥十分多余的感觉。兰芝说得没错,现在形势这么严峻,流民们有得吃就不错了,根本用不着管他们吃饱。除了让他们吃撑了没事干就随意编排他人外没有任何好处。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刚开始就把标准给提得如此高,若是突然降低标准那流民不得开始造反啊,别说挣些声誉名望了,就是别搞成负数就谢天谢地了。

忙活了一上午,孟之叫人给兰芝备了好些好吃的叫她补补身子。午饭过后孟之闲来无事便到赈灾棚下跟着医师们学看病。

棚下生病的流民不在少数。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皮外伤以及由于身体素质差再加上整日挨饿赶路造成的脱水、发热等症状,治疗难度都不是很大,而且常见的药材都准备得很充足。

孟之的医术再小白,跟着医师们看多了也渐渐会治疗除了包扎之外的风寒、发热等基础症状了。她还顾不上高兴便投身于看病抓药的事业中去了。

相较于赈灾棚外的流民,棚里的流民年轻女人居多,她们不像男人那般言语粗俗、不着四六,也不像中年大娘那样热衷八卦、不拘小节……总之,孟之跟他们相处的还算愉快。

孟之拿着纱布在给一个磕伤了腿的女子包扎伤口时问:“欸,你们在来的路上见过冥神庙吗?”

“冥神庙?”女子语气有些疑惑,她摇了摇头。

旁边有个脱水的年轻小伙有气无力地开口:“我知道,我记得我在赶路时见到过一个。那就是一普通的庙,跟旁的庙没什么区别。而且呀,那个庙看样子已经废弃好久了,许是这冥神不灵验,便被废弃了,连个泥像都没能给留下。”

“什么废弃了?我记得我们家里那边的冥神庙也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就没有冥神相供奉。”一个圆脸微胖女子说道,“我听我爹说这庙邪得很。”

年轻小伙来了兴趣:“怎么说?”

“我丈夫当初到冥神庙许过愿,我不知道许的什么但是他说特别灵验。我娘听说后拿着供果去冥神庙里许愿,却一点都不灵验,回去后她还发现自己的钱袋子丢了。”圆脸女子压低了声音说,“而且这冥神庙连个冥神像也没有,大家都不知道供了个谁,渐渐的许多人都不愿意去了。可是后来我发现各地的冥神庙反而越来越多,还都是一样的荒废模样,也不知道都是何人所建,既占地方又影响美观的,但是上面也没有派人去拆。”

圆脸女子说得煞有介事,孟之还挺相信的。最初在中天,冥界就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存在。可能是代管灵尊事物的神尊是魂客出身,所以一般灵魄接触的魂客、仙、神就多一些。而冥执、冥主孟之并没有怎么接触过。

年轻小伙打了个激灵:“真有这么邪乎?”

“这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反正之后见着了可要小心一点。”圆脸女子说。

年轻小伙轻轻拍了拍孟之的胳膊,他说:“欸,小姐。你在京城里见过冥神庙吗?”

“……没有见过。我平时出门次数很少的。”孟之拉回了思绪回道。

“是这样啊……”

不远处一阵嘈杂,孟之起身去瞧,发现又赶来了一批流民。队伍的最后面有一个又瘦又小的女子正吃力地背着一个男人。孟之眯起眼睛去瞧,看到女子嘴唇发白,在上小坡时累得用嘴大口呼吸、面上五官都拧在了一起,痛苦的好像下一秒就要晕倒了似的。

女子背上的男人双手耷拉在女子胸前,随着女子的动作来回摆动,软绵绵的,一看就病得不轻。随行跟来的医师们都抽不开身,孟之便叫了两个小厮去接应。

女子看到孟之就像见到了救命恩人,加快了脚步险些被绊倒,她有气无力地央求吗孟之:“求求你们,救救我弟弟吧。”

两个小厮抬着男子将他安置在赈灾棚下。孟之看男子整张脸呈紫红色,领口已经被人解开了。孟之将手放在他的额头上,然后拉着路过的一名医师说:“他的头很烫。”

“那就是发热了,小姐应当记得药方吧。那边有个姑娘上吐下泻难受得很我实在走不开,可能需要麻烦小姐亲自配个药了。”医师陈成说道。

孟之点了点头:“你忙你的,发热之症我还是会的。”

赈灾棚下养病的流民有很大一半都是因为发热,备的治发热的药也是最全最充分的。孟之嘱咐桂香务必安抚好心急如焚的女子赵素便立马去配药了。

趁熬着药的这段时间孟之准备了一盆凉水和一条毛巾交给赵素让她给弟弟赵固物理降温。

待赵固一点一点地喝下药后孟之才松了一口气。这是她头一次自己负责一个病人,那种感觉跟看着其他人干很不一样。

赵素摸了摸赵固的额头,抬起水汪汪的大眼看着孟之:“姑娘,我弟弟这是没事了吗?”

“嗯,药已经喝下了,就等退烧了。”孟之看着不远处才支起的粥摊说,“你也去休息休息,那边有粥,你快去吃点补充一下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