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同人)[聊斋]开局继承一座道观(39)
卢太守感觉自己的心跳微弱地漏了一拍。
元黎抵达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景。
卢太守从圈椅里把自己拔出来,面上露出些许尴尬,向左右介绍,“这是西面金斗山道场的观主。”
他朝着元黎挤出一个苦兮兮的笑容,“我少时还见过你父亲呐!”
元黎应答着,看向四周。
上方的卢夫人礼数周全地打了招呼,只是身后几位婆子神色莫名地打量着自己。
这倒还好,毕竟是搞迷信活动的人设,被人审视再正常不过。
左侧下手这位夫人,一面揩着泪,一面拿婆娑的泪眼觑着她,双手如西子捧心,眉毛还蹙成一个尖尖的模样。
元黎想,她一定是想多了,在这种目光下,总觉得自己是被提审来的负心汉。
她局促地站在当间,十分惊恐。
——来之前,谁也没说是这种私事啊?
——道士业务范围不包含家庭调解的!
卢太守压下元黎的焦躁,忙道,“此次请道长前来,是为了解决小女的事情。”
卢夫人和仆妇婢子们都注视着她,就连左侧那位夫人也停下了揩泪,面朝她目露希冀。
奇怪的感觉愈发强烈。
卢太守搓搓手,“或许您还记得,在端阳庙会上,曾有人求过平安符吗?”
元黎回忆片刻,当时仿佛有好多人来着。
卢太守形容道:“有一个女郎,梳飞云髻或者望仙髻,着的是什么衫……”
他求助地看向夫人。
卢夫人皱了皱眉头。
元黎脑海里闪过那位大谈法物设计的女郎。
死去的记忆复苏了!
第23章 豆苗盆
会客厅可谓齐聚一堂。
经卢太守介绍,他正是那位望仙髻女郎的父亲。
按照关系,上首的卢夫人,是女郎名义上的母亲,左手边的小夫人,是她的生母。
而这位在卢氏行六的女郎本人,之所以没有来前边见人,主要是因为还躺在床上修养。
卢六娘端午那日带着平安符回去后,没过多久参加了一位老封君家的春日宴。
老封君热忱心肠,最是体贴活泼的年轻人。
她给城里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妙龄女郎都召集起来,让各家夫人,尤其是她自个儿家人都暗自相看一番。成就姻缘固然好,不成的话,吃吃糕饼赏赏花,姐妹们来园子里嬉戏玩耍,不也是一件美事?
坏就坏在老封君家园子修得太好,风景优美不说,还有个不大不小的池子。
哪怕抵不上城郊的大湖,初夏时节,培植了好一片荷塘。虽花儿只有两三朵,赏得就是这个氛围。卢六娘不爱去人多的地方看牡丹,在池边坐坐是极好的。
坐着坐着就被人给推了。
女郎之间勾心斗角引发事故,以至于还牵连上了老封君家的下仆,即使性质恶劣,总还是可控的。
这其间最为重要的是,卢六娘有没有被人看见,最后又是谁救上来的。
夫人们料理后发现,看到的人不多,还都是府内的婢子,问题不大。
要紧的是后一个问题。
知交们都了解卢六娘不会水,然而她是自己个儿爬上来的。
至于是怎么爬的。
卢六娘在老封君府上支支吾吾,说是恍惚间看见了神佛庇佑。小姐妹只当她悄摸儿偷学了泅水,卢六娘也趁着自己是个落水病人的身份,迅速离开了现场。
她总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嘿,我带了个平安符,它像个看不见但是摸得着的罩子,给我托了上来。
……
要不是及时赶回来的婢子亲眼所见,卢家人还以为她是遭逢变故,胡言乱语了呢。
卢太守焦头烂额,想去寻金斗观的道士,又几番犹豫到底如何开口。
万一人家道长什么也不知道,上来就给自家女郎做场法事呢?他也害怕女儿出门被人笑话,欲跟夫人合计出一个万全之策。
好巧不巧,玉塘桥西二弄发生了纵火案,胥吏却没带回受害人。
着人去盘查,对方说的是,“那老汉烧了一窝狐狸。”
卢太守不明所以地掏了掏耳朵。
这起子小吏,脑子忒不灵活,没抓着人就没抓着。左不过是被害人,又不是纵火犯,值得几个小子大惊小怪的,连说假话不打草稿。
不成想小吏接着说:“听闻让金斗观的道长给带走了。”
卢太守掏耳朵的手一顿,一骨碌从胡床上爬起来,赶紧约上了这次会面。
太好了,是高人,终于不用再想法子试探了!
把平安符送来的正是庙会那日的婢子。
她把符递到元黎手边,眼神充满好奇。
高人元黎接过这张用过的符。它被水浸润过,原本就是极为普通的布料,此刻变得皱巴巴的。
系统虽不工作,总还是能扫描出物品的状态。
元黎摩挲着这枚售出的商品。
【普通平安符(已失效)】
她直言道:“这符已经坏了。”
“是极是极,”卢太守点点头,刚想附和着说点什么,被一旁的卢夫人打断。
卢夫人挥手让不相干的人出去,说明事情原委,听得元黎一愣一愣的。谁能料到物理斗争赶上了玄学?
卢夫人不是很放心,“我儿身体无事吧?她借此符护佑避开劫数,是否得应在别处?”
她煞有介事补充道:“若是需要我儿在贵观供奉,道长只管道来。”
夫人们的社交日常中,上香祈福是很常见的,听多了僧侣道官们的说辞,卢夫人自然有此忧虑。只要是金斗观可以解决,给他们刷个金身,做场斋醮,对卢夫人来说都是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