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锦书(46)
李锦书没说话,冲他偏了下头,示意他进去。
季卫在她的虎视下慢慢挪动脚步,似乎挪了一个多世纪,终于挨着了门边,一个跟头栽了进去。
“造孽啊——”李锦书叹了口气,往地上一蹲,双手插进头发里,脑中回想起方才见到的吴若芙,第一次怀疑自己的人品是不是有问题。
而让李锦书丢了面子又陷入自我怀疑的罪魁祸首,扫地僧,此时正兴奋地打扫地上的落叶。此刻的他有鼻子有眼,血肉之躯,圆脸浓眉。
有些人是不剃发好看,剃了发更好看的,他就属于这一种!
“师兄,今天这么高兴啊?扫到大能经书了么?”一个僧人在他身边站定。
扫地僧将他脚边的叶片扫到落叶堆里去,抬起头来,笑到了牙根处,昏黄的落日将他饱满的头顶染成金色,温暖却不刺眼。
“今天的豆腐汤格外好喝。”他开口,声音是少年的模样。
“那是自然,此汤只应天上有,你看你,喝了多少年了,还没喝够。”
“我也记不清喝了多少年了……”扫地僧的眼睛依旧是少年般纯粹,没有透出一丝杂色。
“对了,师父昨日里说,又要派一批人出去,我记得你仿佛就下去过一次,你去么?去的话我帮你争取名额!”
扫地僧面露惊喜之色,随即想到了什么,面色又恢复如常:“算、算了吧……应该去了也没用了。”
“真不去?”僧人继续说,“人生短短数十载,不过天上一晃眼。耽误不了你扫地,就是打个盹的功夫。”
扫地僧抿着嘴摇了摇头:“不必了,师兄。不去了,谢谢你。把机会留给其他的师兄弟吧。”
僧人有几分可惜,轻叹了口气:“那真是可惜了,不过以后你若是想去,有机会师兄一定想着你!”
扫地僧抬手行了一礼,十分恭敬:“多谢师兄。”
第29章
薛灿回到房中,厨房内的食物依然比先前多了许多,这就是林中老伯的本事了。有了这些食物,省着些吃,怎么也能过十天半月。经过扫地僧的这么一折腾,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以后了,越夜深越心亮,薛灿躺在床上整整半个小时,才进入了梦乡。
隔壁的院子也一片安静了。俯瞰整个乡村,不同于白天的景象,房屋全部消失不见,周围黑布隆冬的竟然全是树林。树林包围着两处院子,院子上方包裹着像萤火虫一样的发光生物。仿佛是暗夜中的一只黄绿色的瞳仁。
精灵一般的点点微光在两处院子中摇曳着......
“南歌——”一道声音响起。
薛灿迷迷糊糊翻了个身,发出一声轻微的鼻音。
“大人,南歌听府中下人们说,您近日要到汴京去?”南歌在屋外踌躇了半天,还是壮着胆子进了房间。季卫待她很好,自从把她带回来就好吃好喝地待着,只是从不去她院中。平日里季卫说话是很和气的,这也给南歌多了几分试探的勇气。
不出所料,季卫还是那副和气的模样,他正喝着茶,房中除了下人别无他人,此时此刻正是悠闲:“是要去,去办些事情,顺便去看看汴京的上元节,去喝一杯金瓯酒。你有何事?要带什么东西吗?”
季卫抬眼看着她。
南歌轻柔的神色中透出隐隐的欣喜,又壮着胆子,给季卫行了一礼,才说:“大人,南歌......也想去看看。”
“啊......”季卫张了张嘴,明显有些意外。同时心里又暗自庆幸,知道了眼前女子的名字,“你去做什么?”
南歌犹豫着,眼神闪躲,再次鼓起勇气:“去,去看看......妾身听闻汴京的上元节极热闹。”
季卫没有不悦,只是明显也在犹豫,他端着茶杯想了半天,才轻轻放在桌上。
南歌不敢看他,心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季卫开口了:“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不要与我同车前往,我安排下人给你备顶轿子,你带一个随行丫头就行了,莫要声张,莫要......让外人瞧出来你是女眷。”
南歌直以为这是季卫在避免后院中的争风吃醋,恰好她也不想招摇此事,只求眼前这位大人能带她到汴京就好。于是南歌忙不迭地点头:“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南歌绝不会声张出去的!”
季卫挥挥手:“那你下去吧,收拾收拾,明日我们出发。”
“明日?”南歌喜出望外。
季卫嘟囔着说:“路上就要三四日的功夫,明日不走,我们可就赶不上京都的上元节了。去吧,去收拾收拾。”
南歌强压心头的欣喜,退出了季卫的房间。
次日一早,南歌就跟随季卫一行人出了大名府,前往汴京。她被季卫安排在后面的轿子中,一路上与季卫没有任何接触。此种情况,南歌倒是落得自在,季卫对她没什么兴趣,她反而欢喜。到京都已经是四日之后的晚上,季卫住在了京中好友的家中。短暂的歇息过后,便迎来了上元节。
季卫不知去忙何事了,不过却派小厮给南歌送来了银两,还嘱咐她玩得开心点。这态度,让南歌产生了错觉,一种季卫是她父亲的错觉。
南歌也并未多想,她不想要多么得宠,现下这样就不错。
一人出了门,南歌便向路人打问了李府的去处。这就是她此行来汴京的目的。李京兰自从上次给她带回去小食之后,便回了汴京,算来不见面的日子已经有半年之多。她想见见她。
上元佳节,汴京城人头涌动,热闹非凡。南歌没来过汴京,不过找到李府并不是难事。那处府邸比她想象地还要大。站在李府的门前,南歌没了先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