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只在此山中(142)+番外

作者: 余肄 阅读记录

易平秋刚与她见面,李慕雪便急着要她穿上,浅色氅衣很是合身,易平秋肤色白皙,衬得她就像路边未受染污的白雪一般。

李慕雪临走前留下了几句话。

“若云深师叔来年开春还未醒来,师妹便传信来药王谷,师父与我几日便会赶到。”

“这副汤药里放了帖子,上头写了些得需师妹留意的,忌酒忌荤腥,师妹在师叔的饭食方面多盯着,免得吃进了什么,到时出了事儿就不好了。”

易平秋将李慕雪的话记牢,转头回屋将汤药放进了榻前的木柜。

天凉,易平秋直接住进了苍云深的卧房,平日里就在那卧房里看书画符,时不时看看苍云深可有醒来,日子过得倒也快。

快得易平秋都要忘了苍云深的声音。

好在尽管每日独守苍云深身旁,易平秋都未曾觉得寂寞。

盛淮竹时不时来看她,玉衣轩大多数会跟来,若有哪日不来了,那就是她们二人闹了别扭,不过这别扭一日不到就好了,第二日再见她们二人又是如胶似漆的。

除却这一人一狐,还有另外两个意想不到的人常来山头。

大长老溪午和二长老闻钟。

易平秋与二位长老的交流不多,海河会上也只坐在一处共餐,实在说不上熟络。

易平秋想,可能是来看苍云深的罢。

不过,那满头白发的二长老闻钟,每每见面总会将目光落在易平秋额前那一缕白发上。

这是闻钟与易平秋为数不多的共同点,闻钟不知怎的,心中莫名对这个青涩的小辈感到亲切。

好似年轻时初次见到露浓时的心情,很激动、很兴奋的感觉。

用溪午的话来说,就是……拥有了家人。

如今的玄清门人少,是优点也是缺点,每个弟子联系紧密,关系十分要好,门中弟子大都是孤儿或父母离世,于他们而言,玄清门就是家,在玄清门的师兄弟姐妹,便是家人。

易平秋愈发习惯了身处玄清门的日子,近几年,她很少再做有关现代世界的梦,那段短暂又孤独的时光,渐渐在她的脑中忘却了,取而代之的,是她在此遇见的好些个人。

易平秋现下别无所求,除了希望修为进步,更多的还是想苍云深快些醒过来。

除夕过后,正月十五依旧寒冷。

正值上元节【注2】,山下人间格外热闹,易平秋清早起床,便被盛淮竹推着下山去,说是人间的集市正热闹,或许可以买来不少新鲜的小玩意儿。

在屋子里闷得久了,易平秋已有好些日子没出过院子。

上一次出门,还是大年初一给各位长老及师兄拜年。

苍云深睡得太久,好似已成了习惯,易平秋想着一日而已,应该误不了什么,便跟着盛淮竹下山去了。

盛淮竹怀里揣着小白狐,面上一派欢快。

在如此喜庆的日子里,有爱人和好友作陪,实在幸福不过了。

盛淮竹老家在京城,路途远一些,不过难得下山,便顺道回了趟家。

借盛淮竹的光,易平秋也受到了盛家人的热情招待。

来到这世界四年,易平秋还未见过平常百姓的人家。

跟在盛淮竹身后,易平秋对所见所闻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

忙碌奔走的做工人,吆喝叫卖的小贩,还有嬉笑打闹的儿童,这一切都那么鲜活明亮。

有人操着一口让人听不懂的方言,叽里咕噜不知在说些什么,易平秋一一路过,权当是吉祥话了。

盛淮竹带易平秋去自小长大的地方玩耍,又到京城有名的酒楼吃了一顿,一日时光匆匆过去,天色渐黑,才缓慢进到了今日的重头戏。

在山下停留一日,就是为了等待灯会的开始。

夜晚的京城张灯结彩,与白日的京城分外不同。

璀璨灯火在其中闪耀,节日里的人们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一派和谐的画面,易平秋被盛淮竹拉了进去。

玉衣轩化作了人形,高挑的白色身影走在前头,身后是交谈甚欢的盛淮竹和易平秋。

三人结伴在此,在欢闹的场景里游历玩耍。

因着玉衣轩和盛淮竹那层关系,易平秋总觉得自己在其中是多余了,但几番游戏下来,易平秋似乎并没有感受到玉衣轩的敌意。

相反地,玉衣轩还会像看孩子一般看她。

那双充满慈爱的目光,让易平秋起了一身恶寒。

事后易平秋有问过盛淮竹,盛淮竹只道是她的小心机。

为了不让玉衣轩多想,盛淮竹哄骗玉衣轩她将易平秋看作自己的孩子。

千年老狐狸脱单没多久,一听盛淮竹说“孩子”二字,就兴奋得连智商都失掉了。

孩子,那不就是她们共同的孩子吗?

哦,易平秋是她和盛淮竹的孩子。

如此一想,玉衣轩醋也顾不上吃了,只顾着沉浸在一家三口的快乐幻想中。

像易平秋这样乖乖巧巧、勤勤奋奋又长得讨喜的孩子,恐怕是天下父母都想拥有的。

玉衣轩越看越欢喜,甚至思考起易平秋未来的人生大事来。

想得远了,再看看言笑晏晏的盛淮竹和易平秋,玉衣轩只觉心房暖意非常。

如今的时光,是再好不过了。

作者有话说:

注1:氅(chǎng)衣,中国传统服饰。东晋时由鸟翎羽制成过肩小披肩,为士大夫礼服;唐宋向袍服转变,宋代成服装;明代起初如披风,后流行宽袖口,成民间外披及道袍;清代后期成满人女子便袍专称,是清宫后妃燕居常服。貂皮氅衣价值通常较高。

上一篇: 孤重生成太后情人 下一篇: 胶水